“曹刘坐啸虎生风”中“曹”指曹植,但这个“刘”可猜到是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元好问诗中“曹刘”所指被认为是曹操和刘备,而如今对所指是曹植、刘桢的观点已经没有太大疑问。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建安时代的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从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便可知他在诗歌上有着过人之处。

生平经历

据史书记载,刘桢5岁能诵诗,8岁时便熟读《论语》《诗经》,所作文章共计有数万字,因此周围人都称其为“神童”。

当刘桢到了17岁的时候,战火已经波及宁阳,为了躲避战乱,在不得已下随母亲来到许昌。

在许昌的一家驿馆当中,刘桢同曹植相遇,刚见面两人便被对方的文学才干所折服。曹植随后更是带刘桢回到丞相府,两人每天吟诗作赋,随即结为莫逆之交。
在刘桢成年之后,自然同其他有志之士一样,期望着能得遇明君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之后青史留名。不少人渴望中国统一再无战乱,怀着济世之志来到邺城,刘桢更是把曹操看作是当世的刘邦。
在刘桢投效曹操之后,他被任命为丞相掾属,随着曹操一起征战四方,为其出谋划策。后来刘桢被曹操调去辅佐平原侯曹植,但没多久就又升调为五官中郎将文学,侍奉世子曹丕。不过刘桢因在宴席上犯了不敬之罪,免职后被发配到石场充作苦役。
曹丕和刘桢之间的关系也是极其亲密,后来思念其时作《与吴质书》,说往日里他们几人连车出行,休息时则坐在一起,不曾有片刻分离,至于刘桢后来怎么样信中也有提及。
在瘟疫横行的一年,曹丕的许多好友相继染病离世,其中就包括刘桢。而曹丕则忍着悲痛,为他的一个个好朋友整理遗留作品,并写上自己的评价。

疑点分歧

建安时代才人辈出,“曹刘”作为建安诗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历代诗人都对其表示认可。在《诗品序》“上品”十二人中,刘桢排名第五,在建安诗人中排名第二,前面是曹植,后面是王粲。

只不过如今对曹植的研究更多一些,刘桢得到的关注则少了一些,但这一点都不能说明刘桢无法代表建安文学。唐代时诗圣杜甫把“曹刘”当作是诗歌的一种标准,用来评价今人所作,宋代大诗人苏轼在肯定李白杜甫的同时,也推崇了汉魏时期“曹刘”的创作。
刘桢身上有许多疑点,例如他和刘梁之间的关系,在《后汉书》当中刘桢是刘梁的孙子,《文士传》中却记载着刘桢的父亲是刘梁。只不过《后汉书》成于南朝宋代,《文士传》作者是汉末名士张隐,后者在时间点上更近一些,应当比前者更为可信。
刘桢也算是汉朝王室子孙,不过其先祖是西汉时期的梁孝王,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刘梁这一支已经没落。史书记载他幼年孤贫,只能靠出卖家中书籍维持升级,后来才被举为孝廉,最后官至尚书令。
关于刘桢的记载很少,虽然不能确定刘桢的准确生年,不过根据推测应当是刘梁去世前不久,在公元170年到公元180年之间。而刘桢病逝于公元217年肆虐魏国的瘟疫当中,终年应该在42岁左右。

以诗自勉

刘桢既然和曹植作为建安诗坛的代表,他的诗歌和散文自然别具一格,只不过文集均已成佚文,诗歌仅存20首,其五言诗被曹丕评价说“壮而不密”、“妙绝时人”,历代评价也大多围绕他风情高逸、仗气爱奇的一面。

在刘桢所作的《赠从弟三首》当中,虽然题目是赠人,但实际上却有自我勉励的寓意。三首诗分别以蘋藻、松柏、凤凰作为核心,这三者在汉朝有着极其鲜明的象征意义。
蘋藻是水边石头上的贱生水草,叶茂花繁又能当作美食,常常用来祭祀和招待贵客。诗其一作者自喻为蘋藻,是想表达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依然愿意竭自己所能报效国家。
诗其二咏松柏,松柏的特点便是栉风沐雨、傲视寒霜,诗人借此来提醒自己要像松柏一样,即使遭遇险境,也要保持宁折不弯端庄正直的品性。
诗其三咏凤凰,凤凰是古人想象中的神鸟,出生在君子之国品性高尚,翱翔于四海之外,若是有缘得见便天下安宁,表现出诗人想要际会风云,跟随明君一起建功立业安定天下的远大抱负。
前人评价刘桢的作品,大多看重诗中蕴含的那份气韵,刘桢诗中有逸气,这样的气存于文章当中,就成就了刘桢那种刚健爽直的文风,在他的为人处世方面便能窥得一二。
刘桢被贬是犯了不敬之罪,那一次曹丕宴请群臣,酒过三巡之后就拉出夫人甄氏来见客,所有宾客都伏地不敢仰视,只有刘桢处若不惊平视甄氏。此事后来被曹操得知,便将刘桢贬为苦役,曹操后来怒气平息后才赦免刘桢,让其官复原职。
后人猜测说是因为曹操得不到甄氏,这才迁怒于刘桢,后来怒气消了就找机会免了刘桢的罪罚,可以说是为曹丕挡枪了。

参考文献:

《文士传》

《后汉书》

《刘桢和他的诗歌创作》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