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典型案例推介(四)

本文字数:1596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农村改革试验区是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承担着为农村全局性改革探路子、为面上改革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30个典型案例(←点击链接查看名单),现分批介绍各个典型的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发展“股田制” 探出农业规模经营新路

“股田制”增加了土地利用空间

稻谷集中加工中心

2012年起,徐州市铜山区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稳妥推进“股田制”改革试验,将土地经营权作为股权(一亩一股),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在10个村先行试点并取得实效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股田经营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并对股田经营面积超过500亩的给予适当奖补。“股田制”改革试点,推动实现了“三个最大化”。土地空间利用最大化:在现有土地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突破了一家一户土地分割的界限,通过对沟渠田林路重新整合布局,打破了以往土地比较零散的格局,可新增耕地3%—5%。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股田后,通过农资团购可节省成本20%—30%;通过推行机械化可减少油料消耗30%左右,并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通过新品种新技术运用每亩可增产10%—15%,平均每亩增收300元左右。农民收益最大化:农户参与股田制改革后,土地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农忙季节也不影响进城务工,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4000元以上,同时还能得到股田经营带来的租金收入和二次分配。

探索“政经分开” 完善乡村治理

昆山市专门印发“政经分开”实施意见

2017年,昆山市在165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全面推行“政经分开”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昆山市关于农村“政经分开”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获评“2017年度全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成果奖”。摸清家底、固化股权。实行“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将全市196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固化到户,入社农户总数144670户、社员481033人,量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63.5亿元。健全制度、明确标准。按照行政管理类、社会公益类、成员福利类“三大类别”,创新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和财政支出标准,合理划分承担主体,村民委员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之间实现了组织功能、选民资格、人员管理、议事决策、资产财务“五个分开”;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左右资金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正常运行。持续深化、成效显著。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总资产达到88.89亿元,较改革前增长15.3%,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增长11.6%,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分红增长43%;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获评2019年度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全市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100%,市北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以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引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东海县农村产权交易所

东海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2012年5月26日,东海县在全国挂牌建立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2013年,实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全覆盖。2014年,全省农村产权交易网络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东海举行。目前,以“县为中心、镇为基础、村为补充”的三级交易体系基本形成,累计交易项目13419个、交易额26.69亿元。东海县探索构建的“平台+产权+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在全省推广。明确交易所性质。交易所作为政府出资的非营利企业法人,采取公司治理结构,实行市场化运营。明确服务内容。交易所为农村及涉农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发布信息、组织交易等服务,鉴证交易行为,提供信息咨询、交易策划等配套服务。明确交易所功能。交易所具有信息集散、价格发现、资本进退、资源配置和行为规范五大功能,推动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农村资源价格,规范交易行为。明确管理模式。交易所接受县委农办指导和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

厅政策与改革处 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