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是趋势,为啥有些农民反对?3种破坏土地行为成主因
规模种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有利于机械化规模作业、有利于统一管理、有利于减少人力成本,但在当今阶段,规模种植还正处于摸索阶段,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和西方一些相对成功的规模种植相比,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地貌相对复杂,且农作物品类数量众多,规模种植应该取得实践成功后方可大范围推广,否则就会出现三方受损的现象(农户、种植大户、农业部门)。
当前,当地的一些乡镇,均传出了土地将要流转的消息,在很多人看来,土地流转对农民来说也不全是坏事情,每亩只要能获得不低于800元的租金,基本上也都能接受,出租户不但丢掉传统种植,还可通过为种植大户打工获得一定的收入,收着租金还能打工挣钱,这样的好事,从道理上讲,应该没人愿意拒绝。
但事实上很多人是持反对态度的,其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一、规模种植失败会对土地造成破坏,恢复成本高
当前大规模种植,还没有成功的先例,种植大户将土地集中种植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经历三两年的时间,就宣告种植失败了。
当这些失败者拍屁股走人时,留下的烂摊子,反正是和他们无关了,很多农户反馈,这种现象在当今并不少见,当初承诺的土地租金,不但无法彻底落实,田地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单单是泛滥的杂草,并不是一两年就能彻底清理掉的,其实,原农户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清理杂草的问题,当种植大户出现资金链断裂时,势必会减少对土地的投入,特别是土壤肥力的保持,就得不到相应的保证,那些几近荒芜的土地,改造恢复起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这些修复成本往往都是农民承担。
那些原本有地界的土地,在被推平耕种后,如今再进行细分到户,就增加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种植大户盲目上马,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安全也作了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一家一户种植,由于管理细致到位,粮食产量反而提升明显,而大面积规模种植就达不到如此细致的管理效果,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粮食减产成为当前种植大户失败的主因。
如果千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出现减产,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影响是巨大的。
这也为今后的主管部门敲了个警钟,不管那些资本进入农业的目的是出于对农业的热爱,还是奔着农业补贴去的,在进行土地流转之前,必须要有详细的种植规划,以及相应的落实措施,要在承包合同中落实除自然灾害所造成无法避免的减产外,如因人为因素造成严重减产,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土地流转门槛,让农业投机者减少祸害农业的机会。
三、土地遭到破坏,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再说很多土地流转,也不是必须种植粮食作物,而是要发展经济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不是说规模种植不宜发展经济作物,而是种植上经济作物后,在没有监管下的种植行为,极易对土地产生较大的破坏。
如种植草皮的种植大户,每收获一次草皮,都会带走一层地表土,如此三两年下来,土地租种到期,地表营养土也给带走差不多了,和种植草皮有类似遭遇的,还有种植观赏树木的种植大户,每挖走一棵树木,都会在土地上留下一个不小的树坑。
当地还有一位种植桃树的种植大户,由于使用多效唑控旺,后种植失败,农户再种植其它作物,生长一直不健壮,后经农业专家分析,是多效唑残留导致,而且短期内无法得到彻底恢复。
这样的劣迹还有很多,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杜绝问题,以后再和种植大户签订承包合同时,必须对种植项目进行审核,并对土地保护作出承诺,否则就是对农户的不负责任。
总结:种植大户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应透支和破坏农民的土地,当土地再次回到农民手中时,遭到破坏和透支的土地想要修复,其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却不是普通农户所能承担了的事情。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9月28日表示,“促进农民增收要重点关注小农户和低收入农户两类群体,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而合理性规模种植及合理使用土地,才是这句话的核心体现。#促进农民增收要重点关注这两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