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山水画,风清气正,吸收传统的博大精深而自成一家
在受西方文化思想严重冲击的中国画领域,利欲熏心,金钱当道的时下,成忠臣的出现无疑于一剂强心剂,他用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还活着,还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以自己的传统雅致,深厚的笔墨趣味的作品充斥一些人宣称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这种荒诞怪论。他坚守中国文化的传统文化价值认同感,不以“潮流”为方向,传统文化是他心中的精神圣经。在他内心,现代的解构主义情结路子始终无法占领高地。占领这个高地的是一群无知的自以为是,自大自狂,以把古人踩在脚下为荣的乌合之众。
成忠臣作品
成忠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超前的认识,在画坛上大多数人都以“潮流”为方向时,他一直是坚守自己的艺术方向,潜心探索古人笔墨技巧,而不是跟着胡兜乱转,浪费时光情感和精力。正是具备这样的观念,使他连续往日被破坏掉的传统,在选择绘画之路时,对前人的理解有清醒的认识,开始不断的对前人笔墨技巧的探索,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他早期是先从人物、花鸟画中开始探索的,是从明清一些大家陈洪绶、徐渭、八大、石涛、黄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诸家笔墨语言中,学习氛围的营造与笔墨特点。他从五十岁后左右开始探索山水画,又系统的研究董其昌、倪云林、石涛、渐江、梅清等山水画大师技巧语言。他将早年在人物、花鸟画中吸收的营养加这些山水画先贤的笔墨技巧融入到他的心境,感觉和体悟等表现方法上,加之悟透“画理、物理、情理”的基础上,酝酿出一条表现吐纳山川凝思古今的哲人气质的自家山水画风格,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成忠臣作品
一个优秀画家的成长是需要付出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的,他自小聪慧好学,又喜欢古典文学,诗词,靠着自强不息的奋斗,使他成为一代名家。欣赏他的山水画,可以从构思、构图、笔墨、色彩、意境等诸多方面进行细细品味和深究方能通情达意,画面上着重色彩的运用,它把掌握的传统笔墨技法与青绿山水技法融合一起,讲究平面基调的渲染,但又不失传统笔墨的特点和发挥,画面诗意盎然。他的作品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追求笔墨精神,他的画将古代诗词的意蕴巧妙地溶解在画境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神韵,因而作品耐人寻味。业内行家对他的山水画大加赞誉,惊呼不仅人物、花鸟画出色,山水画更出色!而且完完全全的自家风貌语言。人们在赞叹之余,称赞他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高难度,难在技法严谨,格调老辣,画面显得重,显得峻,显得雄奇,正是他吸收了传统的博大精深而自成一家!
成忠臣作品
成忠臣自小在书法上下过很多苦功,他深谙传统的绘画书画同源之理,他的所有画都是遵循书法用笔线条,加之在绘画上博采历代众家之所长,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积在传统上的创新,才形成他的画既有古贤的苍劲笔力和写大山大水之气派,铁线刚硬,大斧劈皴。由于技巧的丰富,使他笔下的庐山雄奇险峻,又有烟云的飘逸与变幻,更有着跌宕,雄逸的气势和缜密严谨的构图安排与山水结构。深厚的传统功力加上画家的真情,使笔下的庐山充满活力,无不流露出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成忠臣作品
从成忠臣先生的一系列庐山图里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莫测深奥,用中国画论的“气韵生动”来形容最恰当。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首要标准就是“气韵生动”,判断一幅作品有无“气韵”有诸多方面,最重要是一要看它是否表现生命的力量,二要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节奏、韵律。概括地讲,具有“气韵生动”的作品,一定是精气神韵具有的作品,董其昌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可使自身胸中脱去尘浊,又可使作品“气韵生动”。蒋骥在《传神秘录》说,“人品高,学问深,作品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的作品就有神韵。”对“气韵生动”一词,千百年来,各善其说,但成忠臣先生的领会是,画须自然,全在一个“活”字上,而“活”关键在用“水”的掌握上。所以他用深厚的传统笔墨技巧画出了郁郁葱葱的真山真水,达到了自然滋润灵活,做到了枯笔不涩,润笔不滞,运用矿物石色的青金石、孔雀石、绿松石磨取的颜料,用书法线条勾勒出蕴含古意的山水画作品,显出华滋,淋漓尽致别具风格,开一派新风,更觉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