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书法研究生国庆假期集训——研二(第一天)
正值金秋,今天开启了国庆假期集训。本次研二同学的集训是以大草为牵引,首先通过三天的大草学习,而后带动其他书体的临摹与创作。
今天的大草学习内容主要有三点:
1.草书纵向关系
2.草书点线的运用
3.草书连和断的关系
一、草书纵向关系
在各种书体中,草书以自然变化的符号呈现,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书体。研二班长陈巧令带领同学们去寻找草书是如何发生纵向变化的。
这次训练首先以大小关系为主:由大变小、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再变大、由小变大再变小、由小直接变大、由大直接变小,大小差异使得整幅作品节奏上有快慢变化。
我们先用黄庭坚横幅作品作纵向训练。选择黄庭坚草书作品中大小变化强烈的一列,根据自己的感受探寻大小变化的原理。最后总结出大小变化是为了纵向的摆动而服务的,而草书往往是或左或右,或正或斜,欹斜错落。字势的欹斜往往是由上字末笔的笔势所决定的,也使得每行字的中轴线并非上下垂直,而是左右摇曳不定,使得全篇具有生动感。
同学们每次训练完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并相互讨论。经过几次讨论后,总结出草书纵向变化是为了纵向摆动服务的,而摆动是为了各行发生关系。
二、草书点线的运用
张逢波老师着重讲解了祝枝山点和线的运用。草书不仅注意单行字与字之间的纵向关系,而且还要特别留意行与行之间的揖让穿插的横向关系。通时也要根据章法变化的需要,将一些笔画压缩成短点,这些长画短点在造型上的运用,不仅带来的字形上突出变化,而且在作品章法构成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狂草中的这些长画和短点,将整幅字建构成一个浑然的整体。黄庭坚、祝枝山就是这种长画短点造型技巧最精彩的运用者。
三、草书连和断的关系
草书看似连绵不断、一泻千里,还被形容为“一笔书”。但其实草书重在要学会断,而不是连。
下午的任务是体会断和连,同学们在仔细观察字帖后发现很多断的小细节,都是作者的接笔。
同学们进行实践训练,临写一条全是连的,再临写一条尽量断的,去体会两者的差异。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全连作品显的节奏更加急促,转折也很生硬。草书要注重节奏、气息的变化,断是为了更好的连,连、断是根据笔势和气息而发生变化。草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断中有连、连中有断。
晚上集训后,同学们根据一天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虽是国庆假期,但同学们依旧斗志昂扬,经过一天的集训,大家都收获颇丰。草书是书法的集大成,学会草书的一些基本原理,为之后其他书体提供了很多营养。
导师简介
陈国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丛文俊先生。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及印学研究。书法篆刻作品国展上入展获奖2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项目各1项,出版《中国印学理论体系》等专著10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书体分类文献与技法美学”“中国印学理论体系”等课程。
张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张金梁先生。主要从事书法史、书法文献、石刻文献研究。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九、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主讲“书法文献研究”“铭刻学与碑帖考察”等课程。
NEW TERM
王者利,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丛文俊、张金梁二位先生。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多次,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讲“中国古代书法史”“明清篆刻流派研究”等课程。
张逢波,书法博士(在读),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研究。2013年起师从陈国成教授。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学术提名”等国家级重要展览10余项,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于锦州市博物馆、广西艺术学院举办书法个展。主讲“书法创作专题研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