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4S」级的全面心脏保养计划
在中国, 每 5 个成人中, 就有 1 人患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指出, 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死亡病因的首位,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杀手」。6 月末刚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报告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 25.2%。
心血管疾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在中国,40 岁到 64 岁的人群受到心血管病影响的比例较发达国家更大。
现在,我们买了车都知道平时要定期保养,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送去大修,也不会吝惜在车辆保养上的钱。在对待自己心脏和血管时,难道不应该有同等的保养和管理计划吗?
1. 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
如果你有符合下列任一条件:
年龄已经超过 40 岁;
吸烟已经超过 10 年;
经常熬夜并且饮食不规律;
腰围超过 85 cm;
体检发现血脂异常;
血压已经接近标准的上限。
那么,你需要一个全面的心脏保养计划,以确保在未来的 20 年内心脏的「动力系统」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状态。
2. 已确诊心血管疾病人群
如果已确诊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更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心脏健康管理规划。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胆固醇含量高于 2.60 mg/ml,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低于 2.00 mg/ml 者的 5 倍。高血脂可以在血管中沉积,堵塞血管,最终引起脑梗、心梗等血管阻塞性疾病。高血糖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经常共同存在,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3. 发生过心血管问题的患者
我有很多患者,常常是不敢吃、不会吃;不敢动、不会动;害怕复发、害怕面对;生活乏味、心情压抑。
有些患者的支架置入手术虽然很成功,复查各项指标也正常,但总担心自己活动幅度大了,支架会掉下来,忧虑支架生锈,甚至会觉得自己心脏部位有铁丝摩擦的声音,弄得浑身不舒服,吃不好睡不着。
还有些心血管病患者在医院放完支架、做完搭桥手术出院,带着一张简单的医嘱和一堆药回家,却疏于管理,把一切都交给时间,过不了太久,又因为血管再次堵塞再次回到医院。
这是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的一个普遍现象。心血管疾病患者仅仅依靠药物、手术治疗,而没有系统的健康管理计划,不可避免地会反复发作、反复入院「返修」。我建议,这些人都有必要为自己的心脏定制一个「4S」级的全面保养计划。
1. 定制科学的运动与饮食方案
曾任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主席的 Ralph L. Sacco 曾在演讲中重点强调过,要通过生活干预危险因素与行为,改善人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对「三高」人群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好好休息」不仅过时,而且不利于健康。
私人定制一份营养、运动的处方需要医生的指导。尤其是运动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比药物处方更难制定。
医生必须先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做出科学评估,了解个人爱好和心理,详细制定综合性的「运动处方」,内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指标检测、关注点和危险因素的规避等。
2. 定制合理的药物管理方案
缺乏全面保养,常常导致「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问题复发、反复进医院「返修」。
药物调整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意义始终非常重大,再次犯病后再用药等于雪上加霜。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的用药控制,根据医嘱服药,定期随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其实,用药方案的不断监控和调整是最难坚持的部分。患者必须接受自己要长期规范进行药物治疗的现实,而且需要定期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并配合生活和饮食调整。
尤其是做过手术,无论是支架、搭桥、起搏器等手术的患者,需要在医生、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确定合理的康复管理方案。
「4S」级心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方案示意图
3. 定制适合的心理健康方案
在心血管病患者群体中,合并心理问题的患者很常见。
某些生理学机制,如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律失常、炎症和血小板高反应性等,是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
患者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同时,心脏内外科医生也应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识别这些问题,会导致大量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个性化专业心理支持方案能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康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