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的几大坑,买到这几种哭都来不及!全文干货

只废一句话:通俗易懂的避坑指南,建议收藏,指不准哪天换硬盘就用上了。

正文开始

一、颗粒类型

固态硬盘的颗粒分为SLC、MLC、TLC、QLC。其中前两种由于价格昂贵和质量太好,厂商“被迫”降低了这两种颗粒出货量,当然想买还是买得到的,就是要多花些银子了。

TLC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但随着最近两年QLC悄然兴起,让不少奸商有了利用信息不对等转取差价的机会。

下图就是四种颗粒的一个直观对比,柱体是半导体芯片。也就是说,同样体积的半导体芯片,QLC能硬生生塞进比SLC多数倍的数据,对于厂商来说,同样的一批半导体可以做更多更大体积的芯片,成本降低的同事,还能卖便宜点吸引消费者购买,何乐而不为呢——反正大部分消费者又不懂缩水在哪。

所以,尽量避开QLC。预算充足尽量选择MLC。

二、主控芯片+固件+颗粒制造商

主控芯片是硬盘的处理器,负责执行数据的增删读写等算法。固件则是主控芯片中的系统或者说软件,主控对数据执行操作需要依赖这个软件进行调度和管理,有些类似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好的主控不仅体现在处理速度快,发热低,还能增加固态的使用寿命和增加对数据的处理性能。

下图是一些比较坑的固态,列举了它们的品牌和主控芯片型号,如果已经有了心仪的产品,请尝试对号入组,以防被坑。如果对于型号还没有什么了解,这边给指条明路——在随意一个搜索引擎中输入“有哪些固态硬盘是可以(根据预算)无脑买的”,答案会列举各个价位的固态,大家慢用。

三、固态的大小+接口类型+出厂时间

固态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它的性能。理论上,容量越大大的固态硬盘会因为有更多的通道数,并发性能更好,从而获得更快的IOPS(随机读写)性能。但该性能会被SATA接口限制——一般480G以上的固态,容量对性能的差异就微乎其微了。

因此,选择固态时也要注意接口类型(前提是你电脑主板上得有对应接口)。目前固态硬盘常用的接口有SATA、M.2、PCI-E三种。

SATA3接口的速率限制是6Gb/s,如果固态硬盘的速度不大于550MB/s,就选用sata3。

M.2接口的固态传输速率最小是10Gb/s,最大的达到了32Gb/s。要支持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才值得入手,不然速率和SATA3口是一样的,只是接口外形不一样——在主板上走的数据通道是SATA的,。

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因为在主板上走的是显卡的数据通道,性能最强的同时价格也最贵。需要注意的是该盘安装时需要占用主板上的一条PCI-E(显卡)插槽。

另外一些中低端的固态硬盘在剩余空间较少时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因此还是推荐不要购买容量过小(小于120G)的固态硬盘。

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固态更是如此。普通固态的寿命一般是3-5年,质量好的在5-7年,当然也存在一些怪物能轻松使用十年——相信这种盘已经被大部分厂家停产了。长时间没有通电的固态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购买之前一定要看好出厂时间,不要买“古董盘”。

感谢大家阅读!点关注你更帅了!有干货,不水文,落羽聊科技,聊有价值的科技!

(PS:关注我就能经常看到我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