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人物,简练洒脱,形象生动传神,情趣妙生,耐人寻味

高马得先生只寥寥数笔,便能将昆曲人物的身段、神情,以及故事情节,跃然纸上。先生所画的戏曲人物,并不完全照搬舞台,他总能从一折戏中抽出关键性形象,并善于捕捉小人物的特殊身份与性格,个个精到入神。

高马得 《钟馗出巡图》 立轴 纸本 丁卯(1987年)作

先生把漫画艺术的夸张特点和中国画技巧结合起来。在东南亚、欧洲的一些国家,许多人都是通过迷恋他的画进而迷恋上昆曲的,昆剧大师俞振飞对于他为昆曲所做的贡献也是甚为感激。在第28届“世遗会”期间,85岁的他向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先生赠送了“姹紫嫣红——马得昆曲画集”的首批画册,将昆曲戏画推向了全球。

高马得 《春雨霏霏伞为媒》 立轴 纸本

高马得先生是江苏省南京市人,著名国画画家。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四十年代以漫画见称,六十年代醉心于中国戏曲,遂以中国画形式描绘戏曲人物,笔墨简练洒脱,形象生动传神,情趣妙生,耐人寻味。近年来出版了《画戏话戏》、《画碟余墨》、《马得水墨小品》等。2007年因病去世。

高老先生是个老戏迷,特别爱看戏。“特殊时期”结束之后,老昆曲家周传瑛等一帮人来到江苏,在江苏省委大院的礼堂里唱昆曲折子戏。当时高马得先生还是《新华日报》的一位美编,报社老总觉得拍照片登在报纸上太生硬了,便让高马得用画的方式表现。于是,高老先生便拿着笔和纸来到了舞台前。一边看戏,一边速写,回报社后,再用素描的方式画出来登在报纸上。这本是一项工作,却从此让高老先生迷上了戏曲人物画。20余年来,凡是去南京演出的戏剧、名角,他都画过。高老先生看戏必画速写,并研读戏本,请教戏曲专家和名角,对于每场戏甚至每折戏的剧情、演员表演的神韵均了然于心,再经过别具匠心的提速升华,达到“出戏”的新境界。《醉打山门》、《花为媒》等都是广为戏迷收藏。

高马得 《龙凤呈祥》 立轴 纸本 辛未(1991年)作

之所以选定戏曲人物为绘画对象,老人说这都是缘分,“我爱昆曲,我不会唱,只能把它画出来。”在老人看来,其实戏曲和绘画是如出一辙的,“戏曲手法是虚拟的、写意的,艺人有个口诀‘不像不成戏,真像不算艺’,这与齐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差不多,舞台表演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最适合用写意的笔画速写下来。”

在60余载的戏曲速写生涯中,老人自称经历了“从看戏作画到借画说戏”的过程。《断桥》、《牡丹亭》和《山亭买酒》是高马得最喜欢的三出戏,百看不厌、百画不厌。高马得说:“我最初画戏曲素描,生怕丧失了戏曲人物和情景片段的原汁原味,通常都是‘照本宣科’;时间长了就渐渐不满足,尝试通过自己对于戏曲的理解来添加一些背景,甚至根据自己想象来创作,比如连载漫画《十五贯》就是我根据多年来看过不同版本的作品,加上自己对其的理解创作的。”

高马得《醉打山门》

“昆曲因为曲词高雅,很多都是文言文,一般老百姓听不懂,所以慢慢就没多少人唱了。像以前的名家周传瑛等“传”字辈的老昆曲艺人,现在都不在了,可是他们当时演的戏、在台上的表演,我都留在画纸上了。每一个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都很生动淋漓地画在画纸上,一幅画就是一场戏,让人一目了然。昆曲是百戏之祖,地方戏都是移植昆曲形成的。我要是不把它画下来,以后有些剧要是真的失传了,再提起时,大家就不知道了,演员也不知道该怎么演了。”

高马得 《暗香清远》 立轴 设色纸本

高马得的画,更有一种淘气,顽劣——像三味书屋里摇头晃脑朗朗读着“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顽童偷眼儿望着老师睡着了悄悄就边读边溜远了去。或者——是匆忙赶着上学的贾宝玉折转回来千叮咛万嘱咐“千万等我回来吃胭脂哦!”没意思极了,却着实有趣儿!哪里是鸦涂!妞妞的信手有趣儿,是见山是山的仅仅如此。高马得的有趣兴致飘逸,是见山不是山的岂有此理。

高马得 《水漫金山》 立轴 设色纸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