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询,是金朝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书画大家,其山水画竟无一传世

文/卢秀辉

任询(1133~1204),字君谟,一作君谋,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军市人。

任询的父亲任贵,他的故乡易州正好处于宋辽前线。他那个年纪,正处在时代的动乱中。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易州属北宋武遂郡。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复归辽,改属高阳军。宋金合灭了辽国后,易州复回宋。1133年,金天会十一年,又归属金。任贵有才干,也善绘画,他早年离乡远游江、浙,生任询于虔州(今江西赣州)。那一年,易州归金,任家从此为金国子民。

任询只要回到故乡,就是金国治下。在任询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的成长过程中,宋国已退守淮河以南了,逼走江南,偏安于东南,整个对峙形势有利于金朝。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南宋和金国签订了屈辱投降的条约,历史上称为“绍兴和议”。南宋是“侄”,金朝是“叔”。“绍兴和议”从订立,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再次南侵时止,宋金保持了二十年“卧鼓灭烽”的“和平”局面。

“绍兴和议”条款中规定:一、南宋称臣于金,由金册封宋主为帝,并且要宋皇帝“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皇帝对金派来的使者要起立问大金皇帝起居,宋的僚属对金使必须下拜,但宋使至金,地位仅等于陪臣。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境内)为界,中间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输纳金银时,要先送金银绢帛的样品到淮河北给金朝官吏检验,获准后才能照样输送。

正隆二年(1157),任询进士及第,时金主是海陵帝完颜亮。任询历任省掾、大名总幕、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课殿,降职泰州节厅。任询仕宦不顺,颇为曲折,在于他自己不善钻营,没有任何无借力的地方,所以,运气使然,为官四十载,他六十四岁致仕时,还是个小官。

《增补中州集》中记载:任询“为人多才艺,其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书入能品,画入神品。”他的书画在金代有很大的影响,当时,蔡松年、蔡珪、王庭筠他们都在,能让他出头,可见能力。任询一生挥毫无数,名动朝野,为历代书家赞许。尽管其墨迹多损毁、佚失,而借助一些拓本,仍能使我们走近这位金代书圣在八百多年前构筑的艺术殿堂,得以窥见其意蕴之深,胸襟之阔。法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一生挥毫无数,身后传世作品却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金代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蔡松年、蔡珪、党怀英、任询、王庭筠、赵秉文等书法名家,但金代书法的成就和地位历来不被重视。认为是对北宋四大家的继承与模仿,是宋代书法史的附庸。无疑,他们取法北宋,最爱元祐,元好问《跋国朝名公书》说:“宇文大学叔通、王礼部无竞、蔡丞相伯坚父子、吴深州彦高、高待制子文,耳目所接见,行辈相后先为一时。”

金朝虽然由女真族建立,但是被统治的社会群体主要还是原辽代和北宋淮河以北地区的人们。从任询的父亲任贵游江浙,可以看出,宋朝文化对北地汉人的影响力,历久不衰。任询的母亲也许是南人,是他父亲游历南宋的爱情产物。可见,北地汉人的价值取向并没有随着辽和北宋的灭亡而迅速改变,而是延续了下来。苏辙在《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中说到:

谁将家集过幽都,

逢见胡人问大苏。

莫把文章动蛮貊,

恐妨谈笑卧江湖。

可见苏轼的影响,汉学的影响,中华的影响力,一直延续,甚至穿透了以后的元代。任询出生时,正逢靖康之变不久,宋朝南去,尊崇元祐的风尚,则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取向。不但南宋如此,金朝也如此。一时,“苏学盛于北”。

金代前期的制度文化,大部分是原辽、宋士人协助建构的,这些制度带有很强的辽、宋色彩。具体而言,政治制度上,《金史》记载:“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颁新官制及换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勋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金世宗也曾对大臣说过:“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知其功。”金代设科举制度,也是用的辽、宋的制度,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任询作为进士,他的文化程度自不待言。从他的《永遇乐·中州乐府》一词中,可见高下。词云:

月已中秋,

菊还重九,

夜久凉重。

满地清霜,

半天白晓,

孤唱闻耕垅。

萧萧窗几,

依然琴砚,

但觉鼠窥风动。

悔生平趋前猛甚,

晚退却成无勇。

兴衰更换,

妍媸淆混,

造物大相愚弄。

三衅羞人,

五交贾鬻,

侯伯宁无种。

而今此念,

消除都尽,

惟有故山归梦。

吾庐更,

双溪清绕,

万峰翠拥。

任询此词,受苏轼与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尤其颇得苏门堂奥。而文学风格与书法风格的风尚是相通的,互有借取。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说:“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入宋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后先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金代书法来自于北宋,金代中后期的书画名家,以党怀英、任询、王庭筠、赵秉文为主要代表。是金初文学、书画的主要传播者,是汉文化的积极推手。任询这些诗书画能手,他们的取法对象已经多元,从北宋四大家,上溯追源至秦汉、魏晋、唐宋。

任询,诗、词、文、书、画俱佳,《金史·任询传》中说他:“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可见他的书法在当时有很大影响。金朝书画大家王庭筠的山水画,就是师法任询。王庭筠擅画山水、枯木竹石,山水师任询(字君谟),墨竹近似文与可,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任询是山水画的大家,受时代漫浸,影响式微。任询书法钟灵毓秀,明人周天球跋《秋怀诗帖》说他“本宗怀素”,书法雄健超迈。风格在颜真卿和苏轼之间,他的书法作品多尚气势,赵秉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夫如何’三字几不成语,然非三字,无以成下句有数百里之气象。”启功在《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72首中,论及“王庭筠、任君谋、赵秉文”说:

黄华米法盛波澜,

任赵椽毫仰大观。

太白诗仙题尾富,

中州书势过临安。

任询在金朝享有大名,他的作品中存在学古未化的问题。元好问认为“学东坡而稍有敛束”,王恽也有“其擘窠大书,往往体庄而神滞”的观点,任询书画放之艺术史绝对不是一流的书画家,即使在当时,也是如此。但是在金代,文化待兴,他的书画显得尤其难能可贵,无法替代。即使放在南宋,他的书画还是能以气势胜出。这是任询的出采处,也是他的成功处。金朝有首佚名者赋的诗,诗云:

韩柳今何在,

苏黄世已无。

皇天开老眼,

特地降君谟。

元初诗文大家王恽曾收藏任询多件书、画作品,他曾说:“南麓书在京师为最多,其壁窠大书,往往体庄而神滞。独此帖豪放飞动,超乎常度,而木庵师谓醉后兴逸,妙能天成,岂长沙率尔而颠,字字圆转之意邪?”作为一代书画诗文高手,任询的作品传世甚稀,诗仅十余首,文仅三篇,画则全部佚失。

任询致仕后,优游乡里,晚年家藏书法名画数百轴,日夕展玩,后皆散失。卒年七十。

任询现仅存有《古柏行》、《吕征墓表》等几件精品为今人睹见。

《古柏行诗碑》,现存陕西西安市碑林,国家图书馆收藏乾隆间拓片。此碑书于入仕不久、年富力强之际。书体正、草兼作,豪放飞动,清劲之气溢石而出,大有不让墨卷之处。

《秋怀诗碑》,为五言古风,洋洋六百馀言,系任询早期书法作品。

《吕君墓表》,任询撰文、书丹,为其壮年作品,书法艺术臻于成熟,与颜鲁公相近而峻严过之,端整如“老法家断狱”,神足力劲,饱满圆润,是任询书迹中的精品。

《大天宫寺碑》,行款严谨,书为颜体大楷,笔力老道道劲。

《完颜希尹神道碑》,此碑系奉敕而建,任询书碑时已过“天命”之年。碑文计二千馀字,刊于一石,书写一丝不紊,笔笔如刀,已入精绝之境。书体承颜鲁公遗风,而用笔严整,峻峭遒劲,又庶几过之。

《表海亭诗碑》,五言古诗四韵,任询撰、书,乃任询晚年的书法风貌。这些字径四寸的擘窠大字,结体略呈长方,端正中有倚侧,沉稳中有险峻,既师承颜体遗风,也透出苏(东坡)、米(南宫)的意趣,刚柔兼具。

卢秀辉有《古风·赞任询》一首,诗云:

向南是故州,

行北易迟留。

恍惚南北间,

此情付艺流。

君家守首尾,

以心向楼头。

彳亍书画久,

盼能上层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