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练瑜伽身体会变灵活,但原因并不一定是拉伸

很多人练习瑜伽(或者不练瑜伽)都会在身体的“硬”和“软”的问题上纠结,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认为练瑜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身体灵活一点。实际上“软”和“硬”的形容不是很贴切,这里提到的其实是灵活性:主要包括关节运动的范围和肌肉拉伸状态。
瑜伽当然可以让身体更加灵活,但是瑜伽爱好者和普通吃瓜群众如果对身体灵活性是什么和如何得来的能够有更多一点的了解的话,就可以更有效率的通过瑜伽和其他形式的身体锻炼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活的更有质量。
下面就是从运动生理学专家文章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身体灵活性的知识:
弹性极限
肌肉,筋腱,韧带,筋膜这类身体软组织是可以拉伸,拉伸之后没有拉伸力了就可以缩回到原状,但是有一个拉伸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就缩不回去了。玩过拉橡皮筋的都不用多解释了吧。也就是说这些软组织都有一个固定的伸张长度,肌肉的伸张长度最长,但是筋腱,韧带和筋膜就要短很多。
如果某个软组织被拉伸超过这个极限就会处在非常容易受伤的状态,就像橡皮筋拉到缩不回去的程度就很容易断。如果一个初学者开始练习瑜伽,3-4周肌肉的灵活性就有可能得到很多改善,但是肌肉对拉力适应的速度比较快,筋腱韧带却没有那么快,这时候的力就会被转嫁给这些软组织。这也就是为什么初学开始不大容易受伤,但是过了一段身体柔软性好一点了反而容易受伤。这个知识可以启发我们,在瑜伽之路的早期阶段,在开发身体能力的同时,开发自己对身体的觉知也很重要,身体觉知也要比较早地跟上。
对弹性极限的敏感性
随着瑜伽或者其他有助于身体灵活性的健身项目,人的身体有一个趋势就是随着运动范围的增加,我们对拉伸极限的敏感性会降低:肌肉等软组织中的拉伸受体的反射敏感性会降低。就是老司机们很可能感觉不到很多菜鸟感觉到的“紧”或者身体阻力时的感觉。这个时候如果大脑中的ego(小我)主宰了练习,对于身体来说就会很危险。因为菜菜们可能有的身体自我保护机制在老司机身上早就变得无感了。因此越是有经验的练习者越容易受伤,伤的越重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再次提示了我们:要在练习中找到对身体觉知,不把弓拉的太满,不比较,不追求具体的目标有多么重要。
灵活性来自一致性和坚持
你练了很爽的一场瑜伽,身体感觉各种放松各种灵活,但是因为软组织弹性的特质,过了不到一小时这些软组织又会回到原始的长度。所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会对肌肉和软组织的质量有太多的影响,也不会很多地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只有连续的有规律的长期的训练,肌肉的质量和长度才能发生改变,因为长期持续地身体练习可以增加肌肉组织的肌节和增强肌肉的胶原取向,这样身体才能发生实质地变化。同时神经系统的调整也会随着持续的练习而发生改变,人身体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都得到了升级。
“硬”是什么鬼?
“硬”/不灵活一部分是和肌肉和软组织的总长度有关,这个“硬件”的配置只能通过上面讲的长期和有规律地身体锻炼带来肌肉组织的肌节的增加和肌肉的胶原取向增强而渐渐地改善。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更硬,或者比平常还硬,这有可能是软组织因为运动或者不合理的体姿而产生了微创伤,或者是有筋膜黏连的状况。前者提示我们要通过休息来恢复,后者有的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瑜伽练习解决,但是严重的需要特殊的医学处理。
“硬”和岁数
当人岁数增加,我们就会丢失一些肌节单位,这样总的肌肉长度会有些许减少;这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加人变硬是正常的。而且随着岁数的增加,肌肉中的胶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和筋腱和韧带的配合也会变差。但是瑜伽这类偏重拉伸的项目可以减缓这个年龄相关的软组织变化的进程,所以练习瑜伽的人和不练瑜伽的人岁数大了,身体的灵活性会有很大的差异。
拉伸和其他活动
激进的拉伸会影响肌肉组织的最大力量产出。所以如果把瑜伽和拉伸作为其他运动的热身项目的话需要格外小心,因为拉伸的过度的话会影响后面项目需要的肌肉力量。这时候要注意的是要逐步地热身,用模拟后面要做的运动的模式来循序渐进地热身肌肉组织,特别是围绕运动需要的关节的运动模式,拉伸幅度不要很大。如果你要有多个运动项目的安排,顺序应该科学:比如先做阴瑜伽,再做阳瑜伽;如果你一天中要练习重量和瑜伽,那么先做重量练习,再做瑜伽。
最理想的拉伸方式
运动科研人士的结论是最理想的拉伸,就是因人而异... 为了获得身体灵活性的拉伸和很多因素有关:年龄,性别,肌肉的状况,拉伸类型,拉伸练习长度,是孤立肌肉拉伸还是组合拉伸,练习目的,室温...等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体,通过探索和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符合自己的有效拉伸方式。
(文章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