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之后我发现:只有儿子没有女儿的家庭,是真的不行
朋友在社区工作,给我分享了这样一个现象。
他工作的社区是个老小区,住户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过去国企的退休职工。
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要去老人家里走访。
朋友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
进到一个老年人家里,如果是这样的情况:
1,房间干净无异味,冰箱里大多数时候都是满满登登;
2,老人的衣服整洁,发型有人打理。
3,按时吃药定期体检,心态平静祥和,好说话好相处。
这样的情况,十有八九他是有女儿的。
而且女儿和女婿会经常来看望他,照顾他。
大部分五零后、六零后的老人都不只一个子女,越符合上述情况的,女儿可能越多。
反之再看另一种现象,如果你进入一个老人的家,你发现:
1,房间到处都积灰,走两步都能呛的人咳嗽;
2,屋里这个灯亮、那个灯不亮,家具掉漆,家用电器大多都是坏的,冰箱常常空无一物。
3,老人衣服破破烂烂,发型无人打理如鸡窝一样乱糟糟。
4,性情古怪,不好相处,说几句就跟你急眼……
这种情况,多半是这位老人只有儿子,或者女儿在外地工作,不在身边。
但凡是身边有一个女儿,老人都不至于把上面几条现象都占全了。
由于这种类似的情况看得太多了,都摸出规律了。
这位在社区工作的朋友就感叹:
“我这辈子一定要努力生个女儿,如果第一个小孩是儿子,那我就继续生,直到生出来为止。”
为什么感觉这句话,莫名的好像在哪里听过?
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很多家庭伦理剧里,婆婆常见的台词吗。
只不过,在电视剧里台词往往是性别反转:
“儿媳妇一定要生个儿子,如果头一个是女儿,那就继续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诚然这种“一定要生儿子”的观念,在几十年前可能有其道理。
一个家庭/家族里,儿子:
代表着青壮劳动力,代表着可以预期的财富,代表着子嗣兴旺,代表着战斗力,代表这个家庭不会轻易被别的家庭践踏欺侮。
然而到了现代,这个模式的有效性已经快要荡然无存。
现在大部分的现实是,有女儿的老人,到了晚年会得到更多、更细致、更贴心的照顾。
而只有儿子,并且跟儿子关系不好老人,则会显得格外的晚景凄凉,没人管也没人问。
为什么现在,反倒是有女儿的父母会更占优势呢?
这跟我们整个社会的“居家养老”的传统链条的崩坏有关。
从前的社会,“养儿、防老”这个模式是有保障的。
为什么大家拼命要生儿子,正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有儿子,自己晚年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
因为以前的婚姻本质是“用彩I礼买断一个女人的生育力和劳动力”。
娶个媳妇回家,然后洗衣做饭,生儿育女,侍奉老公、公婆等一大家子。
等于说,如果有儿子,并且成功地娶到老婆,那自己老了之后就一定会有儿媳妇来伺候。
那个时候儿媳的观念也很明确:
嫁到夫家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只有一个妈,那就是她的婆婆。
不要怪她这么想,因为她娘家的父母把她嫁出去之后,已经不把她当女儿了。
那自己原来的爸爸妈妈怎么办?
很简单,由她兄弟娶来的老婆当作亲妈侍奉就可。
这个嫁进来的媳妇,经过多年之后自己也熬成了婆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下一代,也就是自己的儿媳妇的侍奉。
千百年来,中国家庭就是这么过的,大家都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所有的儿媳、婆婆(也就是全体女人)都认同,这个模式就能传承下去。
但现在的女孩子不一样,现在大部分八零后、九零后都是独生子女,女孩子也被很好地呵护长大。
结婚之后,也不会主动跟娘家人切断关系,自己也有工作能赚钱,也就不存在被“买断”一说。
况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不论从法律还是情理来说,等父母老了,女孩子必须自己照顾娘家父母。
所以那个延续了千百年的“儿媳无条件照顾婆婆,自己再熬成婆婆后被下一代儿媳无条件照顾”这个链条被打破了。
为什么在这一条里反复强调儿媳的作用呢?
是因为,你到了晚年就会发现:养老是不能指望儿子的。
儿子或许会给你钱,给你找保姆护工,但你叫他亲手给你端S端N?最好放弃幻想。
在现代,绝大部分居家养老成功的老人,身边要么有个知冷知热,经常贴身照顾的小棉袄女儿,要么有个默默付出、且愿意身体力行的二十四孝好儿媳。
说白了,男人——尤其是中年男人,几乎没可能在老年父母身边,放弃自己的工作来给你当护工的,只有家里的女性晚辈可以做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一个老人,若是想晚年过上幸福的居家养老生活,必须满足三点:
第一,有贴心的女儿;
第二,有孝顺的儿媳;
第三,自己首先是个好相处、好脾气、通情达理的人,跟女儿和儿媳关系处好。
这三点,特别是最后一点非常重要。
讨论
你觉得现在有女儿的老人更有福气,还是有儿子的老人更有福气?
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