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温度高达上亿度,产生了地球上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

我们都知道,恒星的表面温度也能达到数千度甚至更高,而且越深入到恒星内部,就会变得越发炎热和稠密,到深入到其内核之后,一切生命所需的成分都是在这里形成的。在内核中,恒星正与其本身的重力抗争着,但这些都是徒劳的。当它绝望地试图阻止其在自重下瓦解的进程时,新元素经过一系列的阶段逐渐形成。

第一阶段,在仍有氢气供恒星燃烧的情况下进行。当恒星在其内核通过燃烧氢生成氦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会逃逸出去,形成一种外部压力,这种压力会与重力抗衡,同时它会支撑恒星维持其稳定。

但总有一天内核中的氢会消耗殆尽,那时核聚变反应就会停止,也不会再释放出任何能量,外部压力也会消失不见,内核会开始迅速瓦解,只剩下一个由氢和氦组成的空壳。内核持续瓦解的同时,在空壳的下方温度会进一步上升,当升到一亿度的时候,第二阶段开始了,氦原子核开始聚变。

一次氦聚变会完成两件任务。第一,它会释放更多的能量,会中断内核瓦解。第二,在此过程中形成两种新元素:碳和氧,这两种元素对生命极其重要,这也解释了宇宙中的碳从何而来,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碳原子,组成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每一个碳原子,都是在即将消亡的恒星中心形成的。

但与恒星的生命周期相比,碳和氧的形成是在眨眼之间完成的,因为在约一百万年的跨度中,内核中的氦元素会消耗殆尽,对于如太阳般大小的恒星来说,到了那时核聚变会停止,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重力继续挤压内核以及重启核聚变。但对于如参宿四般庞大的恒星来说,核聚变还可以继续进行。

当氦元素耗尽时,重力作用再次占据主导,内核继续瓦解,此时温度再次上升,启动第三阶段,即将碳聚变成镁,氖,钠以及铝。核聚变继续进行,内核瓦解之后是核聚变的下一个阶段,会产生更多的元素,每个阶段都比上一次温度更高,时间更短。

终于到了最后的阶段,通常只会持续几天,在此期间恒星的内核几乎统统转化为铁,其化学符号是Fe,到此时核聚变完全停止。在恒星数百万年的生命中,它制造出了所有的常见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了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物质!

而此时内核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实心球体,而这些元素一个压一个地层层排列,其外部的壳由氢组成,氢下面是一层氦,随后是碳和氧和其他元素,依次排列,一直排到恒星的中心处,当聚变成固态铁时,恒星只剩下几秒钟的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