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气与生神

太极拳的练气与生神

文/马权友

练太极拳练什么?练气,让气血充足,畅通经络。练得中气足、气包身后,行拳走架彰显神气。这样练太极拳才有意思,才能真正养生,才会有实用防身的本钱。

   首先说说练沉气

练太极拳要本着让内气下沉的要求去练,这就要求所做的动作要有利于内气下沉。太极拳论要求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开胯圆裆”等是气沉腹部或叫"气沉丹田”的最好方法。不用研究什么天书秘笈,就去苦练加巧练,功夫下到了,天道酬勤,自然不负有心人,产内气、气沉丹田是自然。我写文章就用大白话,旨在让自己的徒弟学习时省时易懂,用更的时间多练几遍拳比研究大理论要好。

说到"苦练”,什么叫苦,既风雨无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一点,我和我有的徒弟做到了。说风雨无阻,记得那是深秋入冬之际,我带徒行拳于天津滨海新区泰丰公园,天下着小雨加雪,别的练拳人都走了,我们却练拳依旧;说冬练三九,我永远不会忘记多年前一天大雪后我在天津宁河方舟公园练拳的情景,当时是零下13度,我只穿着秋衣秋裤,外着薄薄的太极服,但依旧汗流浃背。路过之人惊叹我:"快看这人头上冒烟?”我冒烟?哦,应该是寒冬里我头上升腾的热气;说夏练三伏,我们经历过,一次身为博士的我的高徒王根辈,40度高压下练拳不停,一遍接一遍。中午用餐时,他脱下上衣,躺在地上感受拳小憩的幸福。

说到巧练,就是练拳要符和拳理,按科学练拳,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拿"沉肩坠肘”来说吧,这大家都知道,但要做的合理就有人达不到了。我举例说明。国庆长假,虽下雨不停,但我抓住雨歇空隙给宁河太极拳学员校对了拳。看了大家练拳整体挺好,但按拳理细刻还有问题。我发现大家做"云手"动作时,肘不坠而上旋,导至肩也上架了。这主要受所谓的“名人”教拳,要求眼要看手、手尖齐眉的原因造成的。这样,手位就高了,对养生来说,不易沉气,不沉气,心态就不坦然,不坦然,能养生吗?对实战来说,架肩敞腋,易被钻腋受制。我告诉大家,大膊与身体成四十五度角,这样自然就沉肩坠肘了。按我教的,大家再做"云手”,看上去舒服多了。学员单姐高兴地说:"还是马老师说的这样好,耷拉着胳膊做很自然!”

再说"巧练”,巧练要合理,不能迷信忙从。这我又有例子可言,就拿"开胯圆裆”来说吧。我练太极拳是按"开胯圆裆"去练的,教徒弟也是这样教的,这种练法是通过开裆开胯,两膝外撑,形成开合对拉而产生的合劲。而大多数人是按"扣膝圆裆”去练的,美其名曰“骑马”说,这种练法是通过两膝内扣和两胯外撑,形成的合劲。这是两种不同的练法,目的都是为"裆内合劲”,但是效果就不一样了。那个更好?实践检验,一试便知,我举个例子。一次,我的一个女徒弟拉着我的一个男弟子,说什么要让男弟子和我试推手功夫。为什么?是因为这个男徒弟和我练拳很刻苦,很快练拳身上就有了合劲、整劲,大家都认为他身上有功夫,后来这位男徒弟又跟他人学了"高深”功法,就想跟我这个师傅试试。我对他笑道:"试不了,到我手你就等于零。”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于是与其搭手,我气一沉,手一带,男徒弟身体就失控,裂裂歪斜;接着,我内气腾然,内气一炸,劲达末梢,做个"刹车",他就动不了了。诚然,这位男徒弟开始是跟我练的挺好,身上产了一定功力,但正当他提高之际,也是练拳迷茫期,好悟拳的他就研究这研究那,因为他练的好,也引起别人注意他,有的对其说三道四,有的勾引他学。学别的不是不好,再学到好东西,会如虎添翼,但是就怕步入歧途,结果不言而喻。大家纳闷?大家都认为他练的挺好,怎么跟我推手不行呢?其实,他合劲只在地皮以上,不扎根。后来,我给大家看了一张照片,是几位高徒练拳的照片,上面也有跟我试推手的徒弟。图片上,同一个动作,大家都是按我教的"开胯圆裆”拉架,而只有那位男徒弟改做的是"扣膝圆裆"。于是,大家恍然大悟。

有人问:"马权友老师,怎样练拳产内气呵?”按照上面所说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开胯圆裆"的要求,"苦练”加"巧练”,就能产内气并让内气沉丹田而养气。产内气是什么表现?产内气后,中气很足,气包身,身如气囊,打拳轻灵,防身抗击打,发劲有功力资本。

  其次说说"气宜鼓荡"

什么是"气宜鼓荡",我认为是内气在意念的引领下,根据行拳的需要,使内气体内腾然,顺经络运行,气劲达末梢,以达到意气劲相合的目的。外在表现腰腹涨起,肚子很大,中气很足。这里说的“气”,不仅指的是呼吸之气,这是上气,更主要指的是下气、真气。上下气是贯通的,下气沉丹田,真气意守丹田,下气足,供上气,否则上气不接下气,打拳就累了。

"内气鼓荡"是用气,也是练拳达到一定层次的表现,但用气不能伤气,内气腾然,不能横气填胸,要上下通畅而养气。拳论就有:“气以直养而无害。”前面提到了,练拳要"含胸拔背”,手要前送前抱,肩要里裹,大臂藏胸。这样有利于内气顺任脉下沉,否则练拳腆着胸脯,内气会顺任脉上浮,影响呼吸,违反太极拳呼吸自然的要求。练太极拳呼吸的方法,总体是自然呼吸,同时注意:"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喷”。

   第三说说"生神”

太极拳练到一定层次,就会有"神贯顶”的境界。神聚印堂穴,达泥丸宫,眼显灵光,拳势霸气。同时,练太极拳还要求“神宜内敛”,神气聚集不涣散,精神要专注。表现为练拳时,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拳论就说:“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太极拳是内家拳,不须要展现肌肉的外力,而是使用意气劲统一的"暗劲"。外形表现含蓄成圆、成弧,不能张扬直来直去。

"神宜内敛”,还要求练拳时,注意练意,意领身随,进入静境,意回自然,周身放松,意中有人,拳中有神。提到意境,让我想到我的小徒弟张兴怡,12岁的她不仅学习好,而且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并拉出优美的二胡之律,还能漂亮地完整行拳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中意境之养,让人叫绝。小小年纪,拳练这么好,是因她心中有放飞大自然的美愿和对事物追求完美的心静,便体现在行拳中,内敛含蓄静美。

"神宜内敛”,在实用防身中也会出神入化。有人说练拳达神明,就能"内观内视",知己;能听劲用劲,知彼。我练拳时能感觉到五脏六腑的行气,能感觉到无肉骨架的坚挺;我与人搭手时,能感觉对方的身拙轻重、根深浅无,能感觉到发放结果之所望。

总之,太极拳拳练到出神入化地步,练气,产气,养气,生神,养生,修身,妙无穷。(作者马权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