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如何理解?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为什么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段经文: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圣人唯天道是畏】

王弼注:“言谁能知天意耶?”天意要诛杀残害下民者,这是“天之所恶”,天意为什么要诛杀残害下民者?老子说“孰知其故?”这是告知世人不要漠视天意,妄猜天意,而是敬畏天意。

世人不仅用渺小的凡心猜测天意,躲避天诛,希求侥幸。此句经文是希求侥幸的棒喝。这与孔子三畏非常相近。

经文:是以圣人犹难之。此句经文在六十三章出现过,帛书甲乙本均没有此句,因此有的的注释家就以为是重出而删去。十五章(修道士章)说:“犹兮若畏四邻。”犹,就是敬畏;形容修道士对道的敬畏如同世人对四邻的敬畏。

此句以为圣人敬畏天威,不敢冒犯。老子是用圣人对天威的敬畏来开导世人。六十三章的“圣人犹难之”是圣人行难行之事,修苦行是难行之事。天意不可测度,只有敬畏。圣人决不妄测天意。

孔子“畏圣人”,老子则“圣人畏天意”。作圣人不难,敬畏天意就是圣人的特质。难,有看得极重的含义。以圣人之德犹不求侥幸,世人德薄,怎么可以希求侥幸,妄测天意呢?河上公注:“谁能知天意之古而不犯?”意义相近。

第四段经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妄测天意就是想规避天意。此段经文是对天意的无所不能的宣说,呵斥世人“天意不可妄测,不可规避。”世人只有遵从天意,不可希求侥幸。老子用四句经文宣说天意不可思议,劝世人放弃侥幸的念头。

经文:不争而善胜。天意不可思议,不与人争。善胜,就是天意有超越世人的理解力的妙法战胜任何冒犯天威的世人。经文:不言而善应天意是不会直接用语言警告世人,但会对世人善恶迅速做出回应,不会放任世人为非作歹。

经文:不招而自来天意会自动行使自己的职责,值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时降临。

经文:繟然而善谋繟是一根绳子松松的样子。天意好像在每一个世人的身上栓了一根松松的绳子,好像卫星定位,任何罪人都不可能逃脱,逃无所逃。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an unvisible hand)在调节貌似无序的市场经济,老子用个繟表达天意是只看不见的手

一个繟字,可见整部《道德经》用字之妙,后人称“一字师”,老子就是“一字师”。整部《道德经》,繟字是第一妙,在文字水平上,后人是望尘莫及了,就是第一文学大师庄子也不敢望其项背。

如果评中国古典那个字用得最妙,繟无疑是独占鳌头。更可见王弼本保留最多的古典经文,最精妙的字都保留在其中。上文的狎字亦是妙品。

第五段经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景龙碑:疏而不漏】

这是第三个惊天雷,而且是天杀之雷世人作恶,以为没有人看见,或者掌握威权,下民奈何不得。上天既然生之,上天会教训之,对于伤天害理的恶人,上天早已布下天网,到时候会收网,像渔民捕鱼收网一样,一个也逃不掉惩罚。

繟原来不仅是一根看不见的绳子,而且是一张有由无数更看不见的绳子组成的天网。恶人可以逃脱地上的惩罚,但绝不能逃脱天网。

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让无数恶人从噩梦中惊醒,那些以为逃脱人间惩罚的恶人发现了老子这张天网,知道自己恶贯满盈,收网的时间近了。佛教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正义必将伸长,天意必还公道。这就是天威。

六十章以前,《道德经》宣说了道的至高无上,宣说了宇宙的有序性三十八章宣说了上德普泽大地,现在宣说天威,必将还人间一个正义和公道,必将还人间一个秩序。道的法则的确立,就是说人间的秩序近了

如果没有道的法则,人间就是地狱,秩序之是幻想。道代表的是宇宙的秩序和人间的秩序。天威在上,必将为道的法则的流行保驾护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道德经》快要结束了,天网终于要降下了。

老子继承了华人远古的文化信仰,来为道保驾护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四大不可或缺。天大就是天威,天威的背后是一张看不见的天网。繟与天网恢恢都么一致!

经文争议。繟字成为注释家争议的焦点。

河上公本:繟,宽也。亦作墠。严遵本:坦然而善谋。帛书甲本:弹然而善谋。乙本:单然后善谋。繟字演变为坦、弹、单、墠,但只有繟是本字,但注释家不知老子真意,就认为坦是本字。

高明说:“繟,缓也。意可通,但与后文恢恢不相应。”(《帛书老子校注》第186页)岂不知只有繟字才是本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