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 雪花、青岛啤酒集体发布调价通知,啤酒行业十年内第一次涨价,
《新经销》获悉,就在两天前,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纷纷发布调价通知:
华润雪花调价通告:由于人工、运输费用等经营成本增加,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司将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青岛啤酒通告函: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运输费用增加、环保税开证等原因,生产成本增加。为了确保为您继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自20018年1月1日起,我司对部分产品价格及费用进行调整。
关于此次两巨头纷纷发布调价通知,《新经销》第一时间联系到酒类营销专家方刚老师,询问关于对此事的看法:燕京啤酒、华润雪花啤酒、青岛啤酒先后涨价,涨价幅度在10%-20%。涨价区域从销量比较集中、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区域或者优势品种开始。
环保税征收是啤酒巨头涨价的“导火索”。
环保税的的重点监控纳税人范围,其中包括轻工业中的酿造、造纸、发酵等。啤酒企业在此次环保税征收中算得上是“大户”。一瓶啤酒与环保税的关系,不仅仅是生产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排放。同时,还包括纸箱贴标的上涨、铁-啤酒盖的上涨、玻璃瓶的上涨、车辆运费的上涨等。
一瓶啤酒与环保税的牵涉,不简简单单如我们看到企业内部的污染排放,增加税收有关,还包括上游甚至数百家各类供应商的成本上涨,直接上涨啤酒需求方的生产成本。
消费升级是啤酒巨头涨价的“助推器”。
围绕此次涨价,记者采访了著名啤酒营销专家方刚老师,方刚认为:涨价的背后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引导甚至是“引爆”的。比如:2元一罐的可乐我们喝了N年,但是当3-4元一罐的王老吉畅销以来,我们也能习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习惯了十多年的商品消费价格印象,正在随着GDP的变化在飞速的升级变换之中!
案例:2000年之前的山东啤酒市场,由于个啤酒企业的竞争,啤酒市场的消费特点就是集中在两元价格带上,2002年之后,青岛啤酒使用双子星1+1品牌战略,青岛+崂山。青岛主打5元价格带,崂山主导3元价格带,当时的很多企业不屑一顾,认为崂山价格太高,加之“分厂灌装”,不可能畅销。
到2004年之后,一些企业在吃够了青岛+崂山的苦头后,纷纷跟进35战略(在即饮终端,崂山3元/瓶,青岛5元/瓶),目前山东的啤酒主流市场已经习惯与35模式。
但是在近期成本大涨的背景下,青岛啤酒的主流价格开始向6元靠拢,崂山啤酒以纸箱包装主打济南等鲁中市场,抢占4元价格带的第一品牌。新的46战略(在即饮终端,崂山4元/瓶,青岛6元/瓶)呼之欲出!
针对此次涨价,对于终端和经销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会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市场的稳定性和结构?对此,方刚老师认为:认为本次涨价事件不是单个企业的行动,通过从陆陆续续接收到的信息来看,雪花、青岛、百威、燕京等均已经开始涨价,这是一次集体行动,甚至可以说行业性的行动,因此对于终端和经销商,包括市场的稳定性的影响应该不是太大。
此次涨价是否可能带来的五大啤酒市场格局变化,方刚认为,1-2年会发生变化可能性不大,3-5年之后的格局,不好讲。可能“五大”变为“四大”,“四大”变为“三大”,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管如何,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涨价之后,中小企业的差异化个性化啤酒,有没有出线的机会,方刚认为:一边是高大强,一边是小而美,这种市场生态是永远存在的。随着消费者升级大环境下,个性化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长远来看,更加追求个性的小众啤酒是有很大的发展机会的。
至于有些媒体解读为“2018年将是中国啤酒真正意义上的拐点”这句话,方刚认为不准确。
如果说中国啤酒的规模拐点是发生在2013年,这一年行业摸顶5000万吨,之后掉头而下,经历了漫长的连续24个月下滑。这是拐点一。
但是,到2020年回过头来看2018年,这一年的行业销售额增长可能是双位数暴增,这才是真正的拐点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