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真是平平无奇投资小天才 我妈跟我说,我小时候她跟风别人给我买了个保险,交20年,每年1080元。...

我妈跟我说,我小时候她跟风别人给我买了个保险,交20年,每年1080元。前几年终于交完钱了,让我看看这保险能领什么,划算不划算。

发来保单我一看,叫中国人寿的99鸿福终身保险,1997年买的,保障内容概括就2条:

1. 身故或全残,赔保额,初始保额2万,每年递增500元。这项没多少钱。

2. 每3年给2000元返还金,随时可以领,不领取的话,按年复利8%计息。

看到画红线的部分我眼睛就亮了,年化8%、承诺终身的无风险收益啊,捡到宝了!

然后我就动手算了一下,我妈买的不多,20年一共缴费2.16万,但是返还金部分的8%复利力量是惊人的,如果我一直留着,到83岁的时候领取,可以领将近200万,整体年化回报7.33%,如果90岁时候领,就变成了335万,年化回报7.40%。

买保险股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回报,就5%左右,现在全球低利率,未来收益率大概率更低,这份保单年化回报到7%以上,保险公司肯定是要赔钱的。换句话讲,现在去哪,都不可能找到无风险的、终身7%以上的年化收益,这保单里的钱我肯定不领,就放里面增值,以后要么留着养老用,要么留给后人。

授予我妈平平无奇投资小天才称号!唯一的遗憾,就是她买的有点少……

保险公司当时为什么承诺了这么高的收益呢?因为1997年那会市场利率水平都高,3年期国债收益率9.18%,5年期国债收益率10.17%,这份保单里约定的返还金8%的复利,整体7%+的IRR,在当时看并不高。国内保险公司当时定价也没经验,哪想到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利率变这么低了,现在买个4%的理财都得看看有没有风险,这种保单就成了宝了。

我年底本来计划修订一下公众号的保险课程,有了这次体验之后,我打算也写写储蓄险,把这部分的小科普也增加进去,从这周开始我先分期写个储蓄险小专题,都写完了再统一整理到课程里。

储蓄险简单理解,就是现在交钱、将来返钱的一类保险,常见的比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有点像理财投资的产品。但我的理念里,保险都是用来管理风险的,即便是储蓄险,也不能把只把它当作理财来看。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个保险产品能帮我们抵御哪些风险,才能去评判它有没有购买价值。

保险就是现在与未来的平衡,是现在花点钱,来平衡我们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医疗险、重疾险平衡的是健康与疾病,寿险平衡的是生与死,储蓄险,平衡的则是年轻与年老、经济的宽裕与紧张,它主要可以管理三类风险:

1. 利率风险

典型例子就是我妈给我买的这份保险,锁定了当时的利率水平,能终身提供一个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率。目前国内的储蓄险,能锁定的收益水平大致就3.5%了,相比1997年低了很多,但考虑到全球低利率的趋势,相比欧美海外的零利率、负利率环境来看,这个长期收益率依然不错。

从全球近几十年的利率变化趋势看,随着经济体的发展,利率大概率是走低的。未来国内的利率会不会继续下降,会不会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长期陷入低利率环境,现在谁也预测不准,但它总归是一个可能出现的风险。储蓄险就最擅长管理这个风险了,相比于其他理财投资品,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安全,可以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锁定利率收益水平,提供一个安全的长期回报。

谁需要管理利率风险?

管理利率风险对于中产阶层到富裕阶层的家庭更有意义,这部分家庭有比较充足的积蓄,也希望能一直保持比较好的生活水平,除了考虑财富增长外,同时需要关注资产的安全保值。

储蓄险相对于其他理财投资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无风险、回报稳定,劣势是进攻性不足,难以获得高增长的超额回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部分钱可以去追求较高风险的投资回报,比如投资股票、基金,另一部分钱需要更安全的保值方式,锁定一个合适的固定收益水平,以应对未来确定性的支出,比如自己的养老金、孩子的教育金等等,这时候,储蓄险就很适合。

2. 长寿风险

大部分人退休后,都会面临收入锐减的情况,要保持生活质量,需要依靠之前的积蓄。

有一个概念,叫“养老金替代率”,就是用来衡量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差异的指标,计算方法是:“退休后的养老金/工作时工资”。替代率的越高,说明退休后的收入与工作时收入的差距越小,晚年生活的品质越高;替代率越低,说明退休后的收入与工作室收入的差距越大,晚年的生活品质也有可能越低。世界银行的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明显降低,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

现代人的寿命变得越来越长。还拿我妈给我买的那份保险举例,当时保单上的演算表,只做到了我83岁,哼简直太小看我了。现在再看市面上的产品,很多都会做到100岁、105岁了。

老年期变长后,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是年轻时储蓄少,积蓄不够花,第二是虽然有一定积蓄,但也不敢花,因为不确定自己的积蓄要用来应对多少年的生活,就只好省着。

储蓄险里有一类年金险产品,就专门是用来抵御长寿风险的,年轻的时候每年交钱,比如交10年、20年,之后从一定年龄比如60岁开始领取返还,无论生死,都保证至少领到一定年限例如20年的钱,后面只要每年仍然生存,就持续给付。

这样我们就把长寿导致未来不确定多少年的支出,变成了当前确定的支出,老了以后,活多少年就有多少年钱可以领,就不会有不敢花钱的情况了。

谁需要管理长寿风险?

抵御长寿风险对于工薪和中产阶层,特别是家族有长寿基因的人群更有意义。这些人群的收入主要靠工作,储蓄有限,退休后主要依赖社保和公司年金,收入下降比较快,“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可能会导致老年阶段的财富短缺、不敢花钱、生活质量下降。

在年轻时提前准备一份储蓄险,只要活着就能一直领取,领取金额能够有效补充社保金额的不足,就可以比较有效的抵御这个风险。

3. 资产归属风险

储蓄险还有个重要功能,是从法律上,能够明确保单资产的归属权。

储蓄险里,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三个概念:

投保人是出钱购买保险的人,支付保费,享有保单的所有权,可以退保;

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保障的对象,生存就能领钱,享有储蓄险的生存受益权;

受益人享有保单的身故受益权,当被保险人身故的时候拿到赔偿。受益人拿到的这笔钱,不算被保险人的遗产,不需要用来偿还被保险人未清偿的债务。

举个例子,A女士给老公买了一份储蓄险,A女士就是投保人,出钱的,她老公就是被保险人,只要老公生存,老公就能每年领钱,受益人可以指定为他们的子女,如果老公不幸身故,那身故赔偿的钱就子女领,子女领的这笔钱,不算父母的遗产,不需要偿还父母的债务。

通过合理设计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储蓄险可以实现资产的指定归属,可以实现一定的债务隔离,也可以避免出现因为婚姻变故导致资产被迫分割、突然离世不能把财产顺利传承给后代的风险。

谁需要管理资产归属风险?

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和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指定资产归属这个功能都有意义,举几个例子:

(1)对于有婚前资产隔离需求,又不想签订婚前协议的人,可以在婚前为自己购买一份储蓄险保单,比如一份增额终身寿险,选择一次性缴费,在婚前完成缴款。这份保单就属于婚前财产,里面的钱会按一定的利率增值,将来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通过部分退保拿回来,但万一离婚,不会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2)对于想给子女准备一份婚嫁金,又担心孩子将来万一离婚,导致资产被分走的人,可以选择父母作为投保人,在婚前赠送子女一份储蓄险保单。父母作为投保人,对保单有掌控权,孩子作为被保险人可以按期拿钱,但不能选择中途退保把钱一次性拿走。万一子女短期内离婚,需要分割的只是已经领取的返还金,这份保单剩余的部分不会被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3)对于想投资创业,又担心将来出现债务风险,没有办法留钱给子女的人,可以在创业前,以子女为被保险人,购买一份低现金价值的储蓄险保单。各地法院对是否支持储蓄险保单退保还债是有分歧的,即使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创业失败背上债务还不起、债权人不巧又知道了这份保单的存在、该地区的法院还支持退保还债,那也只需要按现金价值的额度赔偿给债权人。但是注意,法律保护的是这份保单在创业前买,这属于合理财务规划安排,而不保护借了大量债务还不起后,通过买保险恶意逃废债。

(4)对于婚后想给自己增加一层财务保护的人,可以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一份自己为被保险人、前期低现价的储蓄险保单。万一离婚了,需要财产分割,这份保单也只是按照低现金价值计算,对方只能分走现金价值的一半,而自己还能拿到之后每年的返还金。

总结一下,储蓄险能帮我们管理利率风险、长寿风险、资产归属风险,相比医疗险、重疾险、定期寿险、意外险这些适用面广泛的基础保障类的产品,储蓄险更多的,是满足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管理财务风险的需求。

今天就聊到这吧,下一篇文章里,我来讲讲两种储蓄险的类型:年金险和终身寿险,说说它们在管理利率风险、长寿风险、资产归属风险上各自的优势在哪里,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韭菜投资学,私信公众号“估值”有估值方法说明。

我管理3个基金组合,久聪定投、久聪固收plus、久聪基金经理优选,这3个组合适合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欢迎大家体验:

$久聪定投(CSI2012)$  :这个组合是定投型的,每周定期定额买入,我根据估值调整组合的股债配置,并优选低估值的行业指数基金,是价值导向的组合。适合每周有固定资金需要投,认同长期指数化投资理念,能够承受一定波动,希望追求长期收益的人,建议持有期限3年以上。

$久聪固收plus(CSI1061)$  : 这是个稳健组合,主要投资债券和绝对收益策略,最大回撤目标控制在5%以下,在减少回撤的前提下追求平稳增长,不需要定投。适合想减少波动,实现稳健增长的人,建议持有期限1年以上。

$久聪基金经理优选(CSI1065)$  : 这个组合投的都是主动管理基金,我会选一批长期业绩稳定的偏股型基金经理,方便大家一站式投资。适合希望省事儿,相信优秀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能承受一定波动,希望追求长期收益的人,建议持有期3年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