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热议话题二: 新挑战下,IT队伍怎么建?
队伍建设是国内大学信息化界的热点:面临规模小,薪酬较市场差距大,人员晋升和上升渠道不明朗等问题。与此同时,信息化工作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智慧校园的建设,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的融合正在逐渐深入......种种挑战正在影响着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的构成乃至职能的改变。对于信息化部门未来的队伍建设,几乎存在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信息化部门价值反映在规划与协调上,技术应当逐渐外包,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具有开发能力的队伍是信息化部门的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
蒋东兴:传统思路建信息化团队难以为继
高校信息化当前面临着多种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学校信息化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信息化人员补充远远不够,并且正在不断流失优秀的骨干,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引起担忧。
从过去多年来看,信息化做得好的学校,都有比较强有力的信息化团队,特别是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的队伍。但是,从当前形势来看,按照传统的思路来建设学校信息化任务所需要的支撑队伍,我认为将越来越难以为继。
原因是我国高校当前主流的用人机制非常不利于信息化队伍建设,高校信息化队伍的事业发展空间、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都遇到了瓶颈,并且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让社会信息化队伍的薪酬待遇与高校信息化队伍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鸿沟。因此,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模式。在这种新挑战下,高校IT队伍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我认为不是技术,而是要做外包公司、IT公司做不了的事情。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信息化部门的主要职能必须进行重心转移,要做的主要事情转向三个方面:1.面向规划与管理;2.面向业务;3.面向协调、组织。而原来承担的技术方面的工作,将逐步通过外购服务或人力资源的方式解决。信息化部门要思考信息化如何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能动力,这将是未来信息化部门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整个教育信息化的生态需要重构:广泛应用云服务、建设采用外包和众筹模式、运维逐步采用混合模式,高校信息化部门、云服务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运维服务提供商乃至师生形成一个新的教育信息化生态。这需要有一个能够支持高校IT新模式的良好的技术架构,如果做得好,甚至可以催生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产业。
沈富可:二次开发团队是必要的
从数量上来看,各校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应用系统,然而这些系统中真正得到用户好的评价的并不多。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应用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是什么呢?如何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呢?
事实上,之前的仅由合作伙伴完成项目的这种形式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软件设计需要先有明确的、具体的、详细的、确定的业务需求,但由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随着高校业务的创新不断变化,使得上述的“确定的业务需求”往往很难成立,因此造成的结果往往是:项目迟迟无法验收、验收后因为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用不起来、勉强用起来,但用户的体验很差、合作伙伴的人员变动使得后续的修改无法进行等等。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务实地面对这个问题的背后原因,自己的二次开发队伍是必须的,否则因为上述原因造成已上线的系统用不起来,也是学校投入的一种浪费。这一队伍必须由一批高素质、能独立从事工程系统研发的人员组成,要对他们有相应的绩效考核要求,有相关的体制机制相配套保障,如:在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上贯彻“同城同行同绩效同待遇”等等。
顾一众:信息化部门要有独立的考评机制
信息化部门作为学校的服务和支撑部门,对其员工的考评机制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注重其实践性、服务性、工程性,用教学、科研甚至行政管理岗位的要求来考核信息化队伍,是不合理的,这制约着信息化部门的人员良性发展,成为信息化队伍发展的一个障碍。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当强化分类的考评机制,要给信息化部门独立的考评机制。对于信息化部门内部来说,所开展的科研性质的工作,也需要强调从研究到实践和应用的落地,强调衡量标准是实用性,这点与学术研究具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做工程的人应该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晋升和职称评定通道。
林南晖:要给信息化部门自我造血的机制
纵观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信息化做得较为成功的学校,很多都具有一定规模的自主开发团队。一点开发力量没有的学校,肯定不会成功。没有跨系统整合的能力,没有自主把握重要基础平台的能力,一时可能很光鲜,持续发展就不行。没有自主开发能力,学校应用系统建设的投入是不可能产生应有效益的,甚至会出现很大浪费。
就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其在市场上有很优越的工资待遇,但就目前学校的薪酬体系来说,IT岗位不可能高过教学科研岗。可是不给合适的待遇,我们就招不到合适的人,开发就没法做,甚至自己培养起来的开发人员也流失,给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其实,学校是个很大的市场,应该给信息化部门自我造血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什么?就是许可信息化部门有偿承接一些校内的开发项目,从而实现软件人员的薪酬与市场接轨。但是现有的机制体制框架让我们很难实施这种良好的愿望。
我们现在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跨部门、跨业务系统、具有强烈个性化色彩的开发需求,公司不愿意做,因为成不了产品,而且这类开发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这部分工作又必须得做,否则学校一些工作就没办法推进、没办法提高。这样的开发需求,学校是不是可以以内部委托的形式转到信息化部门来有偿开发?通过把这类开发工作交给信息化部门,形成一种有偿服务机制,在学校的监督下进行,形成支持信息化部门的自我造血机制,从而也保障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