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硕果仅存的传承人:记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

前不久,思增兄的父亲——梨园泰斗、88岁的著名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看到这则迟来的消息,我颇为欣喜,这显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欣喜之余,便想写些什么了。

得名师真传  与大师同台    

李金泉先生1920年出生于北京。原名李景泉。他13岁时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始学老生,后专老旦。从艺期间先后得到文亮臣、徐寿祺、孙甫亭、刘俊峰、时青山等前辈大师的严格施教,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他先后学习了老旦传统戏《钓金龟》、《望儿楼》、《打龙袍》、《太君辞朝》、《徐母骂曹》、《四郎探母》、《甘露寺》等,同时还学会了一些老旦里子戏和老生戏。在中华戏校的十年,他始终以高材生的身份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1940年毕业后,他以爱徒兼义子的双重身份,得到著名老旦艺术家李多奎的真传。李多奎乃龚云甫的得意门生。龚云甫的嗓音清脆苍劲,善用“脑后音”,在老旦唱腔内糅合了青衣腔,增强了女性感,身段表情细腻传神;李多奎则以工胜,嗓音高亮,善于用气,在亮音中加以柔音,脆音中掺以润音,唱到悲凉处,还加入一些沙涩之音,唱来神完气足,极富听觉之美。李金泉先生则远学龚派,近学李派,兼收龚、李两家之长,使其嗓音和行腔既高亮清冽,圆润甜脆又有韵味;既具有龚派的“衰音”、“娇音”、“脆音”,又具备其它流派的“宽音”、“醇音”、“苍音”、“涩音”,为继承、发展老旦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艺以来,李金泉先生先后与杨宝森、奚啸伯、周信芳、谭富英、梅兰芳、马连良、荀慧生、金少山、程砚秋、张君秋、李万春、袁世海、李少春、李盛藻等众多名师大家搭班演出,因而在菊坛久负盛名。

涉猎行当广  独创新唱腔

新中国成立后,李金泉先生于1951年加入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团,后转为中国京剧院。他常演的保留剧目有《钓金龟》、《遇后龙袍》、《太君辞朝》、《罢宴》、《宋景诗》、《穆桂英挂帅》、《六月雪》、《响马传》等。他在一系列新编的京剧中,塑造了更多的新形象:从《柳荫记》中富态安康的祝安人,到《李逵探母》中饱经风霜、双目失明的穷苦老婆婆,再到《谢瑶环》里萧慧娘的母亲和《岳母刺字》里的民族英雄之母。尤其他在现代戏《白毛女》里扮演的王大婶和《林海雪原》里扮演的常猎户之妻,每次演出,尽管戏份不多,却十分出彩,常常引得掌声一片。

李金泉先生是一位独到的京剧唱腔设计家,他功底深厚,又不断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因此,他创造出的新唱腔无不烩炙人口,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由他所主演的戏均由他自己设计唱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李逵探母》中创造的 (反二六〕,这是老旦行里从来没有过的板式。李金泉先生以其崭新的声腔,表达出李逵的老母想念儿子,哭瞎了双眼,一旦母子相逢,悲喜交集的感情。李金泉先生在《罢宴》、《李逵探母》、《响马传》等诸多剧目中创编的老旦新唱腔、唱段,早为业内外人士所共知和称道。他曾在1965年2月应北京京剧院之邀,参加了现代样板戏《沙家浜》的唱腔设计。而现代样板戏《红灯记》、《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中主要人物的唱腔,也大多出自他手。特别是《红灯记》中他所设计的“李奶奶”唱段以及《沙家浜》中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和“听对岸响数枪”等唱腔更是广为传唱。他还应邀参加过中国京剧团《火醒神州》、《北国红姑娘》;北京京剧院赵葆秀主演的《三关宴》、《八珍汤》、《金龟记》;战友京剧团刘莉莉主演的《一饭千金》、《清风亭》、《火焚锦山》等众多剧目的整理、改编或唱腔设计及艺术指导。

李金泉先生的一专多能,在中华戏校学艺的时候就已显示出来。他不仅精于唱、念、做、表,武功也有相当的基础。在新剧《美人鱼》里,他扮演云婆;能耍一套很漂亮的“棍下场”,还能摔锞子。另外,他还精于操琴,还能为老生、青衣、花脸、小生等行当创腔。当年李玉茹、侯玉兰所演的《美人鱼》、《风双飞》等戏里的唱腔,杜近芳所演《谢瑶环》中的〔娃娃调〕以及《一饭千金》中韩信的小生唱腔等,都是李金泉先生创作的。他在本工老旦之外,还能反串老生角色。他在《黑旋风》里的宋江、《大闹天宫》里的太上老君、《金田风雷》里的冯云山等精彩的反串表演,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由于他创造设计的唱腔唱段,大多“感心动耳”,因而传唱开来,并保留至今。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始终创腔不辍,乐此不疲。其作品之多,成功率之高,尚无人能及。他的这些韵味浓郁、荡气回肠的佳品杰作,除了为京剧音乐殿堂增添了悦耳动听的旋律外,更重要的是他“因戏设腔、因人创腔、以情创腔”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京剧音乐史献上了一笔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为京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当代老旦艺术卓越的革新家”。

扶病育传人  桃李满天下

李金泉先生不仅对京剧老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旦表演教育家。为发展、振兴京剧老旦艺术,李金泉先生始终不渝地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做着传艺育人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仍扶病继续培育传人。著名的“老旦三王”——王梦云、王晶华、王晓临和赵葆秀、刘莉莉、袁慧琴、郭跃进、周力、柳素霞、谭小令、温娜等弟子,均已是当代京剧老旦之翘楚,她们开创了京剧的女老旦时代。
    在李金泉先生所教的学生中,既有“门”里的,也有“门”外的;既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既有六七十岁的,也有刚刚十几岁的;既有近在北京的,也有远在边疆城乡的;既有众多女性,也有不少男性,真可谓“枝繁叶茂、桃李天下”。他所教授的学生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正如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所说:几乎他培养一个,成功一个。仅从全国历届各种京剧大奖赛来看,名列前茅的老旦演员,基本上都出自他的门下,或曾受教于他。一位演员有如此多的学生,又有如此高的教学成果,这在京剧艺术教育的历史中,不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罕见。

著名老旦演员赵葆秀,有幸于1981年2月正式拜李金泉先生为师,近30年来与李金泉先生结下甚笃的师生情谊。想当年,是赵葆秀自己登门拜师的。当时,赵葆秀既不知道李金泉先生家的详细地址,也没有熟人引荐,只听说李金泉先生住在珠市口一条胡同里。赵葆秀寻师心切,一个人坐车来到珠市口,一条胡同一条胡同地打听、寻找,从烈日炎炎的中午一直到太阳西下,终于找到了心仪已久的李金泉先生家。李金泉先生一听这位不速之客的来意,非常感动。赵葆秀的执著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李金泉先生善于因材施教,他根据赵葆秀的音质、对戏的悟性等多项综合条件为出发点,专门为其设计了一出出饱含自己大量心血的传统戏中的新唱腔。在学戏过程中,李金泉先生对一个脚步、一个指法、一个眼神、一个唱腔,都要求很严格,不仅教怎样演唱,还要讲为什么这样演唱,使赵葆秀受益匪浅。李金泉先生为传授赵葆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有一次,为了编创一段新唱腔,李金泉先生沉浸其中,老伴给他热了6次晚饭,他都没顾得上吃一口……口授心传是梨园中古老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能学戏,又能学会怎样做人。李金泉那种治艺严谨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赵葆秀,传统戏剧中中华民族历史人物的浩然正气、道德人伦也深深陶冶了她。在李金泉先生的精心启发和指导下,赵葆秀进步很快,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以富有现代美感的唱腔、表演打动了观众,也拓展了老旦表演的新领域。《风雨同仁堂》是赵葆秀付出极大心血排演的大型历史剧,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风雨同仁堂》和《骆驼祥子》并列为金奖。得知这一消息,赵葆秀没有忘记她艺术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领路人,她连忙赶到医院,把这一喜讯告诉了病中的李金泉老师。李金泉先生握住赵葆秀的手,欣慰地说:“祝贺你!”两代京剧人为京剧老旦行当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在霎那间似乎已得到回报。李超先生有词赞曰:“秉赋好歌喉,金泉一脉流……喜见老旦扛大轴,讲完整,益精求。”

2001年9月19日,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在北京人民剧场联合举办了“李金泉艺术创作暨戏曲教育成就展示演出”。这是我国戏剧界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总编辑王晨来了,文化界老领导高占祥来了,众多的戏剧界名流也来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刘长瑜、王晶华、赵葆秀以及众多“新李派”弟子和学生,以各种形式的精彩演唱,展示了李金泉先生的艺术创作及教学成果……

融多家之长  独创新“李派”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不同历史阶段中,李金泉先生分别在京剧表演艺术、唱腔音乐设计和戏曲艺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所瞩目的成就,为振兴京剧艺术事业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最值得称道的是,李金泉先生在如饥似渴地吸收、融化龚、李两派优长的基础上,又结合自身艺术条件和对艺术上的理解与追求,在几十余年的舞台实践过程中,逐步创立出了在京剧老旦行当中以激越醇厚、细腻委婉、清新俏丽、声情并茂而特立独行、卓而不群的艺术流派——李金泉派。

多年来,在戏剧界,众多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和业内同仁将李金泉派称之为“新李派”。相对而言,“新李派”的演唱风格、特点,更适合女性演员的生理条件。所以,一时间(约从上世纪80年代后至今)新李派老旦艺术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京剧老旦演员和京剧爱好者争相宗法追求和学习仿效的对象。戏剧家马同驹评论说:就京剧老旦行当发展历史而言,新李派艺术风格由上世纪50年代始至80年代后逐渐形成期间,恰逢老旦行当由男演员主宰舞台逐渐过度到女演员所取代这一重要的历史变化阶段,而在李多奎之后又一代老旦行当的代表人物李金泉及其艺术风格和流派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承前启后的作用。高玉倩在老旦艺术上创造的“高玉倩现象”;“老旦三王”之一王晶华的崛起;上世纪80年代后具有“状元老旦”之称的赵葆秀创造的多台老旦专场戏的奇迹,以及再后来的郭跃进、袁慧琴,直至更晚些时候的谭晓令等一批批不同年龄段的后学者 “学李”的股股”洪流”,都无不在反复印证了新李派艺术的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也无不反复说明了李金泉先生及其艺术流派,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做出的重要贡献。如果说龚派的形成,使老旦艺术迈上了一条成熟的道路,李派的出现,展示了老旦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那么,新李派的崛起,则标志着京剧老旦艺术的发展已掀开了“新时期”的一页。

……

因为患病,李金泉先生离开他准备毕生为之献身的戏曲舞台,离开热爱他的广大观众,屈指算来,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然而,时间虽久远,可是李金泉先生及其所创立的老旦艺术光彩,不但未因他多年离开舞台而有丝毫减退和被人们所淡忘,相反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京剧艺术的不断发展,他的艺术风范,他独步一时的艺术成就,在戏曲业内及京剧爱好者中的影响,却始终是在与日剧增地不断扩大与深化。李金泉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唱腔音乐设计家和戏曲教育家。他对京剧艺术的改革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是可以载入京剧史册的。

目前,像李金泉先生这样在艺术上的成就、贡献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全国京剧界硕果仅存的大师级艺术家,健在的已越来越少。衷心盼望抱病在床的李金泉先生——早日康复!

编者絮语:本文发表于《海内与海外》杂志 2008年第8期,四年后,李金泉先生去世,他留下的戏曲宝贵遗产薪火相传,被越来越多的热爱京剧老旦艺术的人所接受和传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