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家庭辅导孩子学习4大误区,四个方法助孩子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本文有点长,请你耐心读完!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生存宣言》)。

只有辅导孩子爱学习,才能会学习,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动力。

辅导孩子的学习是家长要做的功课,但很多家长对此很头疼,觉得不知做什么、不知怎么做、不会辅导,甚至是违背规律地辅导。因此,家长学会正确辅导,让孩子爱学、会学十分重要。

[案例1]

大海的父母是海鲜经销商,生活条件在当地是比较好的。大海的父母因忙于经商,对大海的学习很少过问,使大海逐渐热衷于游戏而疏于学习,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理想,性格孤僻。学校老师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多次打电话给家长,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家长却说,我儿子到你们学校学习,有老师我们就放心了。升入六年级后,考试经常不及格,被回家过年的家长责罚,大海想不开,便离家出走。

[案例2]

小勇做事总是杂乱无章,学习上也是如此。每天放学回家,一进门,便扔下书包,拿起他喜欢的玩具兴高采烈地玩儿起来,等到该吃晚饭了,他又把一堆玩具扔得满地,跑去吃饭,到了很晚才在妈妈的一再督促下去写作业,等到他稀里糊涂写完作业,已经是困得不行了,最后却是妈妈替他把作业修改完成的。第二天上课总是犯困,无法集中精力听课。平时学习时总是松松垮垮,快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

[案例3]

“我讨厌爸爸喝酒,每喝酒必醉,醉也就算了,还折腾我和妈妈,从小时候记事开始,他就喝酒耍酒疯。最严重的一次是我小时候蜷缩在妈妈怀里,他喝酒之后在家里摔碗摔盆摔剪刀,把我都吓哭了,我真的不喜欢这样的爸爸,虽然他不喝酒的时候真的很好,但是喝酒之后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我害怕,也讨厌,有时候真的希望他不是我的爸爸……”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的理念、家长的自身作用、家庭环境、家长的辅导方法出了问题。

(一)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理念上存在误区

误区1:家长“包办代替'

现在,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写作业慢或心疼孩子,常常“包办”,忽视孩子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责任感尚在起始建立之中,对待家庭作业往往是为了“完成”。所以在孩子完成作业时家长适当指导孩子作业是可以的,但这种帮助不是代替,不能“包办代”,辅导的目的也是要建立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要引导、指点,但忌代劳。

误2:家长“忍痛加码”

现在,市面上小学生的学习教辅读物非常多,很受一些家长的欢迎,几乎每个孩子手头都有。这些读物有很多都是练习题。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还要做完家长指定的习题。休息日还要再做一套试卷。有个小学生说:“我真不想做这些习题,可是不做不行的,累死我了,我真的不想上学了!”

像这种给孩子“开小灶”就很容易变成孩子的额外负担。负担重孩子会承受不起,当这个负担过重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误区3:家长“置身事外”

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是没能力辅导;有的是没时间管教;有的是敷衍塞责,一问而过。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更是不过问,如果孩子学习分数低,就教训一顿了事,过后依然随之任之。案例1中大海的家长认为教孩子就只是老师的事。其实,平日里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误区4:家长承包一切

很多事情本来是孩子的责任,但却被家长给迁移了。早上由奶奶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晚上,孩子做家庭作业,妈妈给抄题,爸爸给检查、验算和改错。在家中,孩子自然丧失了接受能力培养的机会,如案例2里面的小勇妈妈便是这样。

家长承包一切的结果是:平时作业全是打对钩的。但是考试露出真相:孩子内心滋长依赖的想法,上课不用心听讲,作业、复习不用心做,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降低,自己不会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父母的“承包”会让孩子产生学习是父母的事的错觉,觉得是在替他们学习。到了高年级以后,这样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共同的特点:被动学习,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缺乏学习后劲。所以家长的这些做法可以说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良暗示。

(二)几种常见的错误家教方式

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障碍。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迅速成长,便不顾孩子的学习兴趣,不研究学习方法,全凭借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感受教育孩子,常造成孩子在学习上无长进,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1.唠叨、数落、训斥式

没完没了的说不尽的车轱辘话,经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经常和别的孩子比好坏等。家长不能以某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妨碍。

2.打骂式

非打即骂,常指责孩子的失败。虽然为数不多,但这与现代教育要求、与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相抵触。

3.达标式

规定孩子考试成绩必须达到优秀。如果这次考试是良好,下次必须进入优秀,再考试就必须拔尖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还规定必须考上哪个重点中学。

4.催促式、操心式

只要孩子的眼睛离开书、手离开笔,马上就“看书吧,写作业吧!”处处操心、事事管。很多孩子说:“我本来准备做作业了,父母一逼我反而不想学了。”

5.包办式、陪读式

孩子的学习科科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

6.愁眉苦脸式

父母要是对孩子不理解,长吁短叹苦着脸。

7.疲劳式

学校一切都在给学习让路,搞题海战术。回到家里家长再额外增加学习量,吃小灶。试想一想:一个孩子回到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请家长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稚嫩的心理如何能够承受呢?

(三)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

“环境育人”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有的家长仍然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家庭环境集中反映了一个家庭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家庭环境能使孩子无形中受到教育,如客厅摆设,书房的文化气息,家长的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等等。孩子在对环境进行反复解读与体味中,不断塑造自身,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能拓展自身的生活视野。

家庭通过环境有意无意地在传给隐性的教育。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父母及长辈们的共同经验,是在孩子与环境的交流与对话中实现的。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都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流、对话。孩子在交流中理解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文化信息,获得新的生活经验。

有的家庭成天麻不离手;有的歌舞升平;有的酗酒发威成性,使孩子常处于纷杂喧闹氛围中,孩子学习无人管,孩子想学.习没空间。还有的离异家庭,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使孩子不想学习;还有一些矛盾冲突多的家庭,孩子也无法学习。这些家庭的孩子通常来讲学习成绩差,这不能完全怪孩子。还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不错,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关心,有时还常说一些“差不多行了,学那么多干啥,你老爸老妈都是个初中文化,不是照样赚大钱。”

可见,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

(四)家长忽视以身作则

要想培养孩子成才,家长是最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强似苦口婆心。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两成孩子自称感觉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有关教育专家指出,要青少年抵抗社会不良

影响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

这项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有些孩子存在“三太”、“三无”问题。三太:太爱动、太自私、太娇蛮;三无:一切无所谓、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其中感觉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的孩子占两成以上。很多孩子反映,孩子正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家长看无聊的电视剧、有的谈天说地、有的呆着无事来回走动、有的上网游戏、还有的在监督孩子业……对待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往往说得多,做得少,要求孩子学习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可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监督孩子做作业是不相信孩子的表现,孩子小时候因为有家长盯着,不敢明目张胆地玩儿,时间长了孩子会形成依赖性。“监督”也会导致孩子反感。

方法指导

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很多方面都在开始发生变化,家长辅导好孩子学习,使孩子想学、会学、主动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方式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低年级的孩子爱玩,家长和老师的话很容易忘记。四年级孩子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家长的话,他们开始对课外书、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关注,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六年级学生已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 -级的学习环境,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不断萌生和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开始出现松劲厌学情绪。

所以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思维要随孩子的成长变化而调整,要适应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变化,教育孩子要掌握适度原则,放任自流不对,包办代替不对,忍痛加码也不对,无休止的唠叨、生硬的打骂体罚也不应该。要把精力放在“引导上”“服务上”,摸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学习的方式方法。

(二)辅导孩子要以身作则

之所以强调“家长以身作则”,一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特点还是模仿,特别是针对家长和长辈的行为举止。孩子的模仿是在家长的有意或无意中进行的,是不经意的,只要是被孩子听到或看到,就有被孩子学习了的可能。有时候孩子被家长某些俏皮话或动作或行为吸引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反感心烦无心学习。

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看看家长的榜样作用:

李先生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居住的条件并不好,只有一间12平方米的砖房。家具只有一张书桌、两把椅子,土炕上放个小饭桌和一个炕柜。他和夫人都是教师,要备课、改作业、批卷.子等,孩子要学习,各有各的活。所以,一家人每天吃晚饭都特别快,头两个动作快的抢书桌,慢一点的只好上炕用饭桌。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读书成了习惯,这和家长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学习氛围的营造者。马卡连柯说“亲爱的父母们,家庭风气是由你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们生活上的一股风气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并且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没有用的。相反,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首先是每位家长的职责与义务。

家庭不仅应该有祥和、快乐、幸福的气氛,更应该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营造家庭温馨学习的气氛,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让家庭成员都能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具有自主的学习动机。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平等、民主氛围中进行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各自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又共同分享成果和利益。

一个好的家庭风气,不仅应该体现在文明整洁、互敬互爱、自强自立上,更应该体现在不断学习上,家长也需要经常学习,同时也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辅导孩子爱学会学自主学

很多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实际是在讲题,不是启发引导式的辅导,缺乏孩子的参与互动,缺乏共同研究探讨。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父母也许是孩子学习的权威,但是父母的“讲题”偶尔也会同老师所教不同步,造成孩子困惑。此时不如引导孩子敢于去探索。或者有时也可以偶尔装着不会,让孩子给家长讲。他不会做的时候,就提醒引导一下,最好由他自己想到这一步骤如何解决。有时疑难已经解决,只剩最后一步的时候,犹如我们所说的“一层窗户纸”,捅破这层窗户纸最好交由孩子完成,以增强孩子成就感,增加兴趣和信心。家长只有把自己的权威放低,孩子才能站起来。

根据孩子不同年级的认知特点,选用不同的辅导方法。低年级孩子学习比较困难的时候,要多辅助,使之觉得简单。当孩子到了高年级,能力开始见长的时候,要多激励孩子自己完成。辅导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孩子想学习、会学习、自主学习,这样孩子需要的辅助就会越来越少。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想必家长们都明白。教育也是如此。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收获成功,但放任自流却很有可能导致失败。

夏老师箴言

家长可按如下步骤,将本课所学付诸实践:

第一步:观察一下孩子的学习状态,找出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环节(比如:在家长的以身作则上、在家庭的环境上、在辅导孩子学习的理念上等等),定为实践内容。

第二步:制订计划(两个计划:家长的辅导计划,孩子的学习计划),努力去做。

第三步:观察,看孩子学习状态,做好家长自身心态调整,坚持下去。

第四步:计划可做微调,亲子要总结,既总结家长自身的做法,也要总结孩子的学习状态,进行亲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感受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第五步:将此计划坚持数周,直至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和孩子学习都形成习惯。届时家长要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可以参与家长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其他家长在一起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