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了,他三宫六院的嫔妃们怎么办?
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宫女在深宫中,宫闱政治未必会找上你,她们中的大部分终极目的都是用尽方法获得皇上宠幸,令自己能够在宫中安身立命,不过,当皇帝一死,后宫佳丽的命运是如何?要给皇帝陪葬?待在宫中终老?还是有机会改嫁,获得第二春?
事实上,不同朝代,不同的帝王,各有各做法,后宫女子有机会改嫁其实也颇常见。早在商周时期,武王灭商后,便将纣王的后宫美女“取而归之诸侯”。到时战国时代,《韩非子》便记载了齐桓公有一次微服私访,看见一些年老但是家贫无妻的人。管仲趁机进谏说:“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于是,齐桓公下令将宫中女子“未尝御者”一律出嫁。
那个时代战争不断,极需要人口增长以充实军力,于是列国霸主都有效法这个做法,让宫女可以与民间适龄男子婚配。另外,每逢遇到天灾横祸之时,统治者都或会释放一些宫女出嫁,希冀以此获取上天的宽恕。当然,这也不是经常发生,更多的时候,随着君主的死亡,妻妾往往要一起陪葬。
西汉以后,“解放宫妃”的行为逐渐形成制度,史学家称之“出宫人制度”,提倡者居然是以阴毒狠辣著称的刘邦的妻子吕后。原来,吕后当年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将吕姓家族的女子,嫁给刘家男子为妻,实行吕刘联姻。到了后来,由于吕家的人都嫁出了,吕后于是将前夫刘邦的宫妃嫁给刘姓诸王。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其实原本便是高祖身边的宫女,专责服侍吕后,后来高祖死后,才将窦氏赐给代王刘恒。
到了唐代,仍然继承了西汉以来的“出宫人制度”,释放宫女的人数至少在一万人以上。唐太宗曾经对臣子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意为怜恤)。”他将宫妃放出,允许她们再婚,这不仅为宫室节省了不少开支,而且赢得民间的赞誉。
可惜,唐代以后,逐渐压制束缚妇女的婚恋自由,节烈观念被鼓吹。到了宋代,只有如新帝登基、灾害发生的特殊时期,才会释放一些年纪较大的宫女,曾受到皇帝宠幸的嫔妃不可能再被放出改嫁。
到了明、清时期,礼教的枷锁更加“吃人”,对女性的压迫达到顶峰。明代前期的几位皇帝又恢复了宫妃殉葬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将宫女殉葬定为祖制,为他殉葬的宫妃是有明一代人数最多的。凡是被皇帝宠幸过的宫女、从殉嫔妃以及高丽国进贡的美女,都要为大行皇帝陪葬。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时被废除,但宫妃们的处境与地位仍然很凄惨。
到了清代,据史学家考证,仅有康熙皇帝的两个妃子,在乾隆时期因年迈得以回家省亲一次。更多的人终其一生不能出紫禁城一步。皇帝的嫔妃们连人身自由都要受到严格约束,改嫁就更是天方夜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