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爆发在武昌的这场革命,原来跟长三角有这么多关系?

110年前的今天,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彻华夏,辛亥革命的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功绩彪炳千秋、名垂青史。

我们身处的长三角,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中,有不少长三角人的身影,为这场武装起义进行不懈努力,发挥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长三角多次考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多次cue到“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初步设想在当时就开始萌芽。

孙先生“第二故乡”

据有关资料记载,孙中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上海是1891年。这年6月,他在上海出版的《中西教会报》上,以“孙日新”的名字,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友少年会纪事》的文章,介绍了他在香港发起组织教友少年会的情况。

《中西教会报》所载《教育少年会纪事》一文

1903年,章士钊在上海译编出版《孙逸仙》一书。在《孙逸仙》中,章士钊误将“孙文”(中文姓名)和“中山樵”(日文名)嫁接在一起,译为“孙中山”。由此,“孙中山”的名字第一次被创造出来,第一次出现在中文读物中。

上海是孙中山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从事革命活动的40余年中,孙中山曾先后20余次到上海。从辛亥革命筹组南京临时政府,到撰写著作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等,都与上海息息相关。

上海香山路七号孙中山故居,现为孙中山文物馆

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著名的《实业计划》,其中就提出以上海为龙头的沿海及长江流域为主干,多方面带动和促进内陆及更广大地区的经济振兴,这也被认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初步设想。

孙中山《实业计划》之东方大港乙计划规划图,提出以上海为东方大港的宏伟计划,并主张改造黄浦江,开发浦东

涌动着“革命浪潮”

当年,孙中山在浙江海宁观看钱塘江大潮时感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也曾表示“南京将作为永远之都城”。

孙中山在海宁观潮亭留影

纵观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与长三角关系密切。武昌起义爆发后,申城革命派报刊首先为之鼓与呼。于右任、杨笃生等1907年创办的《神州日报》首先表态,于1911年12月刊发社论,宣布“天佑我汉,胡运告终”。于右任主办的《民主报》于10月13日刊发文章《长江上游之血水》,热烈欢呼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尤其是到了11月上旬,当革命军攻克长沙,上海、江苏和浙江宣布独立。

无论在思想启蒙、舆论宣传、组织发动、社会动员以及武装起义、光复东南各地等方面,长三角爱国志士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12年12月9日至13日,孙中山专程前往浙江考察。9日上午由上海启程,专车经松江、嘉兴、硖石、斜桥、长安等站,每到一站,欢迎群众人头攒动,拍手欢呼,争睹先生风采。孙中山每站都下车,与欢迎群众见面,步行群众队伍之前,举帽还礼。

1912年,孙中山在杭州火车站的合影

在安徽,由于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民族资本企业的成批出现,由于戊戌维新以来各种思想的传播,由于各种资产阶级团体的建立和活动,更由于安徽人民特有的革命和反抗传统,因此辛亥革命在安徽,就显得更加威武雄壮。

1912年,孙中山巡视芜湖

提出“一体化”设想

作为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和宏伟蓝图的一个体现,他在1919年写成的《实业计划》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1930年出版的《孙总理实业计划图》

在《实业计划》完成之前,孙中山曾多次前往长三角进行考察。1912年11月8日,就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孙中山由芜湖抵达杭州,旋赴上海。他沿途演讲,宣传修筑铁路的重要,称十年不预闻政治,以在野之身筹款60亿元,为中国造20万里铁路。

孙中山规划的中国铁路图(局部)

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第四次到浙江。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海宁盐官观看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固然蔚为壮观,但孙中山更加关注的是建国方略。观潮胜地盐官,邻近他筹划的东方大港乍浦,他跟塘工局人员谈论潮汐的科学规律,询问拦江筑坝、利用潮汐发电及围垦海涂等有关建设东方大港的问题。孙中山的四次浙江之行为他日后制订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要求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纲领——《实业计划》中东方大港的设想提供了重要依据。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近代中国内容最宏富的实业发展整体方案。它由六大计划组成,强调以大力发展交通业为先导,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实业计划》

其中,提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重点是以上海为龙头的沿海及长江流域为主干,多方面带动和促进内陆及更广大地区的经济振兴。孙中山曾多次指出,以上海为龙头的沿海及长江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技术和管理人才比较集中,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又有一定的基础,以它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基点和后援,是合理也是可行的。

中山桥、中山路、中山铜像、中山纪念堂……在芜湖的大街小巷,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便会与孙先生“相遇”。孙中山从长江整治的角度出发,多次阐述芜湖与上海乃至江西湖口以下长江下游联动发展的关系,并且特别重视联通长江与太湖水系,芜湖融入长三角的中江古道即孙中山所说的运河建设。除此之外,孙中山还设想修建长江大桥等,甚至还萌芽了芜湖与安庆联市发展。

安徽芜湖中山路步行街上孙中山雕像

近代中国怀揣梦想者不乏其人,砥砺往前者也大有人在,然而梦想之恢弘,践行之坚决,影响之深远,无出孙中山右者。

今天,一起缅怀历史,一同开创未来。

作者 | 余    佳

编辑 | 黄佳琪  龚紫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