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北美赛区圆满结束 11名获奖高中生将参加总决赛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11月9日讯 】(记者温友平)美东时间11月8日,经过了半个多月紧张的专家评审和参加选手答辩,来自美国、加拿大北美地区数十所高中的高中学生分别获得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六大奖项的金奖、银奖和铜奖,其中11名获奖中学生将参加今年12月在清华大学的总决赛。至此,2020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北美赛区圆满结束。据介绍,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首届北美赛区于2019年在哈佛大学成功举办,尽管今年第二届北美赛区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改为在网上举办,但是其参赛规模和影响比首届更大。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对这次赛区全程参与指导和评审。
据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北美赛区负责人秦立新介绍,进入2020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的11名北美赛区获奖高中学生名单如下:数学金银奖得主Kenta Suzuki (Crabrook Kingswood Upper School)、Jiaying (Lucy) Cai (Phillips Exeter Academy);物理奖金银奖得主Angela Zhou (Magee Secondary School)、Kenneth Choi (Ridgefield High School);化学金银奖得主Yuehan Wang (Oaks Christian School)、Ishan Khare (Ottawa Hills High School);生物金银奖得主Yingshan Wang (Magee Secondary School)、Neil Chowdhury (Phillips Exeter Academy);计算机金银奖得主Hongyi Gao (Phillips Exeter Academy)、Daniel Hong, Hyunwoo Lee, Alex Wei (Skyline High School, Interlake High School, Interlake High School);经济金融建模金银奖得主Yunseo Choi (Phillips Exeter Academy)、Betty Yuxuan Zhang (Northfield Mount Hermon School)。
记者了解到,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源于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哈佛大学教授、数学大师丘成桐坚持并倡导“培养和发现人才应从中学开始”的教育理念,将国际化竞赛的组织、选拔模式引入中国,自2008年开始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它区别于普通科学竞赛: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倡导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舍弃试卷和标准答案,让学生以提交研究报告的形式参与竞赛。旨在推进中学科学发展,激发和提升全球华人中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目前,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从十年前单纯的数学奖,发展到今天数学奖和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奖、计算机奖、经济金融建模奖并重的知名中学生科技奖项,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青少年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帮助那些有才华、有热情的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 。
据了解,历经十二年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已形成以科学为总体框架,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六大学科为基础的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据统计,累计1500余所学校,7300余支队伍参加比赛,覆盖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和北美、新加坡等多个海外地区;共230个学生团队的482人受到奖励;240余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担任评委或顾问;超过1/2的获奖中学生经推荐分别进入清华、北大、哈佛、MIT、耶鲁和普林斯顿等中外知名大学就读,其中不乏进入理想大学后依然坚持学术研究的科研人才。
据介绍,作为享誉世界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设立了由世界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组成了学术委员会,其中包括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Ralph Cohen,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lias James Corey,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 Henry Pinkham,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Wilfried Schmid,斯坦福大学教授(荣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Richard M. Schoen,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Bik-Kwoon Tye,芝加哥大学校长、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Robert Zimmer,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主任、数学系教授肖杰,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等二十多位成员。
据介绍,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奖项设置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奖均设置金奖一个、银奖一个、铜奖三个、优胜奖五个,奖金(人民币)分别为金奖15万元、银奖10万元、铜奖6万元、优胜奖3万元,并为获奖团队颁发奖杯和证书。另设置跨学科奖项——科学金奖一个,奖金15万元。(完)
题图: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作《文化与创新》的主题演讲,强调中学生教育应该有创新的精神。(记者温友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