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玉羊 ,吃烤串 ,是古人冲刺秋天的打卡方式!
秋天 ,是收获的日子 ,放手一搏 ,才能搞到最香的烤串。我们一定要努努力把夏天甩掉的肉肉 ,重新贴补回来,才能扛过漫长的冬天。
其实不然,我大中华以吃闻名的国家,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出现了烤串。
其实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在人类刚刚学会用火的远古时代,烧烤就已经成为主要的烹调方式了。原始社会的人四处为家,“居不知所在,行不知所至”,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后来山林偶然遭雷击起火,林中的动物烧死了很多,散发出浓郁的肉香。于是原始人好奇地把动物的肉放在嘴里尝了尝,发现味道比原来他们吃的生肉香得多,于是开始尝试着保留火种,把狩猎来的动物烤熟后再吃。几乎在所有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资料中,我们都能看到树叶兽皮遮身的原始人围在熊熊的篝火边,火堆上烧着半只捕来的猎物。
我们的祖先虽然掌握了燧木取火之法,但对用火的常识知之甚少,还有很多东西仍未解决,只能够简单地参照森林火灾的样式。当时最简便可行的致熟方法就是将捕杀得来的野兽直接埋入火红的炭灰之中。这种方法,祖先们还为它起了个名字叫做“煨”。
祖先们渐渐地发现,用“煨”的方法虽然能够好像在大自然般地获取熟食,却极容易使食物外煨(焦)内生的现象发生,尤其烧煨(焦)的部分,根本无法下咽而显得暴殄天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祖先们创造了“炮”,即用湿泥将野兽涂包起来,然后埋入火灰之中。
汉代枚乘在其大赋代表作《七发》中把“薄耆之炙”列为“天下至美”之一。薄耆,即薄切兽畜通脊之肉,也就是今天常说的里脊肉加以烧烤。
《齐民要术》对“炙”这种既主动又简单的烹饪法十分推崇,书中介绍了很多新颖的烹饪法,而介绍这些烹饪法的时候,贾思勰绝大部分只是着墨于讲解制作过程,唯独“炙”法,既有制作过程亦附加有诸多精辟的赞誉。如“炙豚法”就有“色如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即消,状若凌霄,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如“棒炙”就有“迥转急炙,色白热食,含浆滑美”,如“牛肱炙”就有“逼火急炙,令上劈裂,然后割之,则脆而甚美”,如“灌肠法”就有“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等等,不一而足,贾思勰《齐民要术》上的“炙”,就是后世所言“烧”或“烤”的起点。
汉 玉卧羊
西汉 青玉羊形水丞 19,860,000
一件西汉圆雕青玉卧羊被大藏家刘益谦以1986万港元购得,成为了2016年度又一件交易过千万元的高古玉器(如图),这件玉羊的照片顿时在朋友圈内热传。有藏友留言称这件玉羊2005年时,仅以10万出售。
古代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中,“跪羊求乳”的故事赋予羊至孝至亲的意义。在以羊为主题的器物中,跪卧状的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象。羊是一种温顺的动物,跪卧的形态显出羊的谦逊、平和,而玉温润的材质则更加凸显了羊的温和、柔顺。【双羊衔灵芝摆件,明代文物】
妇好墓出土玉羊头
商 虢国墓玉羊
西周 圆雕玉羊
山西博物院藏
汉代 玉羊砚滴 故宫
“应衢”玉印,汉,印面1.4×1.4cm,通高2.0cm
汉代私印,白玉琢造,羊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应衢”二字。印文满格,位置匀称,笔道不深而精神十足。印台方正,上立一羊,玉羊大角下盘,线条优美,通体洁白无瑕,神态可爱。
东晋 青白玉卧羊 甘肃博物馆
玉羊首提梁壶,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陈列于钟粹宫玉器馆
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品
台北故宫藏品
北京故宫藏品
【白玉三羊摆件,清代文物】
【白玉双羊,清代文物】
【青玉三阳开泰饰件,清代文物】
【青玉三阳开泰佩,明代文物】
【青玉三阳开泰书镇,明代文物】
【白玉卧羊,清代文物】
【墨玉卧羊,清代文物】
【青玉卧羊,清代文物】
【白玉卧羊,清代文物】
【黄玉带皮卧羊,明代文物】
【青玉羊,清代文物】
【青玉卧羊,明代文物】
【白玉卧羊,唐代文物】
【白玉卧羊,唐代文物
青玉三羊双池 水丞,清,
高4.8厘米,口径分别为3.5-6.5厘米和 2.6-5.9厘米,底长19.4厘米。
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 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 三阳开泰”。
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
白玉卧羊,清,
高5.8厘米,长10.2厘米。
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
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
玉羊首觽,清,
长5.5厘米。
觽白玉质地,顶部粗,尾部尖细。顶端饰双角羊首,并 透雕阴刻长长的胡须。器身细长似锥,其上琢刻 绳纹。此器为清代仿战国玉觽的造型。
黄玉三羊尊,清,
高14.2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6.8厘米。
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 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常少见。
青玉 三阳开泰,清,
高9.5厘米,长18.2厘米,宽10.5厘米。
整器 圆雕3只羊,青玉质地,玉色青白。羊一大二小,大羊侧卧于地,左前肢支踏于地上,其余三肢曲起收于腹下,抬首转向左侧,口衔竹叶。大羊左侧以竹叶铺地,其上卧伏两只小羊,一小羊居前,侧头转向大羊,右前肢踏地,似欲从大羊口中取食,另一小羊紧伏于大羊身后。三羊皆有角,角上有节。以三羊为饰,寓意“三阳开泰”。
青白玉三羊 开泰笔架,清,清宫旧藏。
高6.3厘米,长13.4厘米。
笔架青白玉质,三羊卧姿造型。笔架运用“留皮雕”技法,羊角处留有黄皮色。
此三羊造型笔架寓“ 三阳开泰”之意,为中国传统 吉祥图案。三羊一大两小,母子神态亲昵。满含温情,加之玉质润泽,笔架十分舒和优美。
白玉三羊 执壶,清,
通高10.2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6.5厘米。
执壶白玉质地,玉如凝脂,洁白无瑕。壶体为圆形。腹部一侧雕壶柄,另一侧凸雕羊首为流,羊昂首,张口,口部即为壶嘴,脑后双角与壶身相连。壶肩部另凸雕二羊首。盖顶有圆形纽。
玉执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品,样式极多。将三只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了玉器,陶瓷、青铜器和绘画中往往亦以三羊作饰,俗称“ 三阳开泰”。古时“羊”通“阳”,据《易经》记载:“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后人因“阳”、“羊”谐音,用三羊喻三阳,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多用于岁首祝颂之辞。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