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希尼:好诗,会强行开辟自己的道路
记者采访英国诗人谢默斯·希尼时,他总结了以下这些,对于中国诗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良药。
1
如果一首诗很好的话,它会强行开辟自己的道路。一首动人的诗并不只是意味着触动了你,还意味着它作为活生生的语言能自己向前走动。
2
如果诗歌的来临不像树叶从树上长出来那么自然,那么它最好就不要来临。
3
有时候一首诗始于一个主题,其他时候始于一种形式。
4
写完一首诗,那是一种快乐。随着你成长,你最想要的是,具体写作中的快乐,将它进一步锤炼,赋予它更多意义,看看诗歌能把自己带往多远。
5
一首诗应该像一只牡蛎一样紧紧地闭合。但也有人认为,它应该像一棵木槿一样松散自由。我对诗的理解是:遵从自我内心。
6
一首诗首要的吸引力并不在于它语言的纹理,而在于情感抒发的明晰透彻。
7
诗人如果形成一个宗派,躲避与世界的整个关联,就是一种庸俗和堕落。
8
对懂得诗歌热爱诗歌的人来说,诗歌是为之生活和伴随一生的价值。
诗人简介——
谢默斯·希尼(1939年4月13日—2013年8月30日),爱尔兰诗人。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希尼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诗学专家。
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诺贝尔奖演讲《归功于诗》也是一篇重要诗论。他还写过一个剧本。希尼把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译成现代英语,轰动一时。是公认的当今世界最好的英语诗人和天才的文学批评家。
希尼自小接受正规的英国教育,196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英国女王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当过一年中学教师,同时大量阅读爱尔兰和英国的现代诗歌,从中寻找将英国文学传统和德里郡乡间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途径。1966年,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一举成名。1966年到1972年,希尼在母校任现代文学讲师,亲历了北爱尔兰天主教徒为争取公民权举行示威而引起的暴乱。
2013年8月30日,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逝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