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扶贫钱变成“唐僧肉”,人人抢着咬一口!那么扶贫,到底扶了谁的贫?

当扶贫资金俨然成为了“唐僧肉”,各路“妖魔鬼怪”都想分一杯羹!严查假贫困户,才是当务之急。

“精准扶贫”的实施,确确实实给贫困人口一个大大的“红包”,大大的“奶酪”。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着眼老百姓的角度,说说感想。

“精准扶贫”应该因地制宜,不能上面“一声吼”,下面“跟着走”。比如,集中修房子,好在利于建设,便于规划,整体、美观!可是,老百姓的责任田在5里开外,又没有公路相通,贫困户是有房子了,不可能不种庄稼,几里路上种庄稼,对于山区来说,真的是个问题。

我认为,给贫困人群修房子,发票子,还得找路子,立项子,才能根本解决贫困问题。扶贫工作,不能形式化,数字化,还得真抓实干,眼光长远。

将本来不贫困的人列为扶贫对象,可以毫不费力地迅速实现数字脱贫,这成了地方的政绩,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扶贫资金,而且造成需要的人得不到帮助的局面。

政策是好的,可是层层理解,层层落实又有了不同的做法。精准扶贫又变成了精准填表,只想着不出错!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全民素质有待提高,有的人就是愿意领低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做经济收入来源。

干部扶贫觉悟和扶贫思路有待加强,不要怕出错,怕担责,将就工作的方法方式,真心的为贫困户,将心比心,才能知百姓所想,急百姓所需。不能只给了任务不给政策,各方面的都需要,比如解决贫困户就业,又比如,如果他们也想创业,又能贷款吗?等等都是,不能让干部们又工作又扶贫又没有新的突破口,因为干部也需要生活,过日子,不能又想马儿不吃草又想马儿跑得快!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假贫困户,关键还是在处于扶贫末端的村这一级对相关政策规定理解出现了差异。扶贫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基层干部。

网友李东说:我本人就曾作为扶贫工作队员在村委会足足干过一年,一方面,上级给予的扶贫资金可谓方方面面都有顾及,但在具体的落实到位中,并没有实打实的“精准”,要么是关系户享受,要么是简单的投票认定,或者就是轮流坐庄。至于数据上报,但凡村委会认定,乡镇往上各级基本都会“无可非议”。说到底,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首先必须精准区分和明确重点贫困户。

这些"人情保"、"关系保"已经严重损害了国家和贫困农民的利益,必须清理,整治并问责。是不是有的干部给自己家亲戚扶贫了?还有的给自己家亲戚弄了个五保户然后享受危房改造补助了?

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不错一户、不落一户”,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国家的关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