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血”的吃货看进来
鲜红鲜红的血那么可怕,怎么吃得下去啊。血里会不会有细菌,会不会不干净?是猪骨汤不好喝,鸡腿肉不好吃,还是兔脑阔不好啃?
为什么要吃血?
这是个问题。
而找寻这个问题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吃。
吃遍全中国的血。
重庆|毛血旺
吃血最好入门的是毛血旺,在重油重麻辣的调味下,血看起来也没那么可怕。鸭血入口,最先感到的是鸭血的滑嫩,滋溜滋溜钻入口中,上下牙膛轻轻一抿,鸭血下肚,好像,吃血也没那么吓人?
找最好吃的毛血旺,要去重庆。这里是麻辣爱好者的天堂,一份油亮红润的麻辣鸭血,一口异香扑鼻有回甘的绝妙滋味,是重庆人夜晚最好的慰藉。
毛血旺,与烩千张、豆花鱼一同被称为古镇磁器口三大名菜,是重庆江湖菜的鼻祖之一,也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代表。也称冒血旺,「毛」是重庆方言,就是粗犷,马虎的意思。又因为里面有毛肚百叶等杂碎为主料,所以「毛血旺」的菜名广为流传。
最初的毛血旺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当时是将生猪血放在杂碎汤里小火煨熟,咸鲜味,桌上配有红油辣椒,食客自己调味。后来慢慢发展,与重庆火锅风味相结合,从咸鲜味变成麻辣味,生猪血改成熟鸭血,就成了现在的毛血旺。
成都|涮鸭血
如果你接受了藏着鸭血的毛血旺,那是时候让你见识一下生鸭血本来的样子了。
成都人吃火锅,一碗鲜红透亮的鸭血用刀划成十六块,漏勺一托,簌簌地倒入麻辣火锅中,静待8分钟,等到沉在锅底的生血都熟透,一块块红褐色的鸭血慢慢浮上来,就可以开始慢慢享用涮鸭血的美妙滋味。
无独有偶,台湾人民的台式麻辣锅里,不管上桌之后涮什么,可以无限续加的也是鸭血。唯独麻辣二字,实在名不符实,可是鸭血畅吃,是爱血者的专有福利。
南京|鸭血粉丝汤
在南京人眼里,鸭子有一百种吃法,但如果没有鸭血粉丝汤,吃鸭就不完整,连带着人生都苍白起来了。
鸭血粉丝汤有清汤和白汤,清汤喝起来是鲜而淡的,白汤则浓而香。上桌的时候,那句“阿要辣油”终于派上了用场,但更多人什么也不愿搁,柔韧的鸭胗、爽滑的鸭肠、绵软的鸭肝,再配上滑嫩的鸭血,早上喝完一碗,一整天都充满了力量。最不容错过的,是粉丝汤里的油豆腐,咬一口,汤汁充盈在舌尖,啊,天堂!
民国时期的鸭血汤没有粉丝,只有豆泡豆芽鸭血和鸭肠。加粉丝似乎是解放后才开始有的配置。可说也奇怪,渐渐地,没有粉丝,似乎鸭血的那一点鲜味,也无处安放了。
广州|猪红粥
而广东人则最爱猪血,他们相信“以形补形”,猪脑补血,鱼眼睛明目,吃猪红?当然可以清肺补血啦!
是的,广东人的猪血叫做猪红。
早上可以吃猪红粥,这是孙中山早年的早餐标配。《孙文学说》里就有说,孙中山早年就读广州博济医校时,清晨喜欢食猪红粥,即将米粥与猪血同煮,每晨两碗,只需铜钱两枚,价廉物美。
猪血爱好者会更爱猪红汤,汤要清,自炒自磨的胡椒粉是整碗汤的灵魂所在,辛香而不辣喉,暖胃刚刚好。
到了香港,车仔面的面底里可以加牛腩萝卜猪皮甚至豉油鸡翅,但不能缺少的仍旧是猪红。人来人往的街头,行人各怀心事,可是停下脚步,吃一碗车仔面,出外讨生活的外地人遇到的酸甜苦辣汇在一只热腾腾的碗里,不论悲喜,价平却四溢的香味暂时填饱了肚子,寂寥似乎也不那么刺心了。
潮州|韭菜猪红
香江夏夜,少不了的是潮州打冷店。“冷”,读起来是“lang”,出自潮州话。也有一种说法是,“打冷”来自香港,是“打round”的中西合壁香港话,即打个转,因为打冷店的食物,大多都是预先烹好,放在店前,食客要打个转,选择心仪食物,然后落单。
潮州大排档主要经营的冷菜式一般计有卤水类,腌制类以及各类潮州粿品等。如卤水鹅、卤水墨鱼、卤水豆腐干、卤水猪肉;腌制虾菇、腌制蚬、腌制河蟹;麻叶、红鱼、冻蟹、白粥、蚝仔粥、番薯粥等等。这其中,韭菜猪红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是总被人们记起来的一味,翠绿的韭叶,搭配猪血,是万红丛中点点绿,夏夜打冷,不点韭菜猪红,好像不算打冷。
沈阳|酸菜血肠
东北人民过年,需要杀年猪。这是一场盛大的仪式,也是团聚的号角。刚杀的猪,取出猪血,灌倒肠衣里上过蒸熟,过年吃杀猪菜,血肠块和酸菜丝齐飞,白肉共排骨一色。
猪血的口感没有鸭血那么细腻,但却又多了丝软嫩弹滑,蘸上酱油蒜汁,简直人间至味。
安阳|煎灌肠
同样是灌猪血肠,在河南安阳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煎灌肠。
煎灌肠的灌肠是由猪肠、猪血做的,里面还增添了一些佐料,在平底锅中翻滚煎炸,等两面焦红即可停火。
煎灌肠一般出现在市集上,小摊主前一天在家里蒸好,第二天泡在水中,随吃随煎。煎出来的猪血没有煮出来的滑嫩,反而有种沙沙的焦脆感,非常的有嚼劲,再浇上一勺蒜汁,越咀嚼越有层次。
安阳人到了北京,如果要寻找炸灌肠,一定会怅然若失,因为北京的炸灌肠没有血,从原来的炸鹿尾变成了现在的炸淀粉肠。但北京依然有一种奇妙的带血食物:攒馅包子。唐鲁孙先生的笔下,北京的攒馅包子里有着鸡鸭血和胡萝卜丁,一咬满是红渗渗、油汪汪的汤,越吃越爱吃。
延边|米肠
跟血肠相比,朝鲜族米肠显得低调很多。米肠并不好看,蒸好后盘成一坨坨黑漆漆地摞在一起——黑漆漆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里面的猪血,朝鲜族米肠在制作的时候会在糯米中混入猪血和其他调味料,吃起来虽然没有块状血的嫩滑口感,却更能品尝出猪血的浓厚香气。
虽然看起来丑,但如果你尝过一次,你就会发现一个食物如果好吃,即便是再丑,也会像看自家的丑儿子一样,越看越好看。
米肠口感醇厚,因为猪肠清洗过很多次,也没有太多异味。米肠的吃法很多,你可以简单地切好蘸酱吃:
也可以要一份火辣的炒米肠:
还可以喝一碗温暖的米肠汤:
漳州|米血糕
闽南人民的米血糕,和米肠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校边的小吃摊,围满了放学的学生,要一份油炸米血糕,蘸花生粉和香菜酱,看上去油黑靓丽的米糕入口,米香与血香弥漫在唇齿间,是童年往事里永不磨灭的记忆。
最初,米血糕是用鸭血做成的,昔日农家在杀鸭之后,基于节俭美德,不忍心倒掉鸭血,故以食器盛米和鸭血,蒸熟后沾酱食用。后来流传至民间,渐成为平民小吃,又名「鸭血糕」。然而鸭肉价高,养育费时,鸭血供不应求,而鸡血却又不易凝固,于是渐以猪血取代鸭血,成为「猪血糕」。
但在台湾人家,年节时也有用鸡血制作的鸡血糕,为了凝固鸡血,用糯米拌盐接鸡血,现场一片血红,颇为恐怖。鸡血糕步骤繁多,适合全家上阵,小儿女哪里见过此等场面,吓得脸色惨白。蒸好的鸡血糕切块,煮麻油米酒,一点肉沫小青菜,惨白小脸,渐渐恢复了红润。
邵阳|猪血粑
在湖南邵阳,也有一样神奇的食物将血藏在里面。
猪血粑,又称猪血丸子,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家常菜,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猪血粑,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猪血粑里混着刚宰杀未凝块的猪血、当地黄豆制作的豆腐、五花肉和橘皮,团好后放在灌木上烘烤,至少需要20几天,烘得少了不行,烘得急了也不行,这才得到腊香扑鼻、风味独特的血粑豆腐。
猪血粑可以和腊肉、腊肠一起蒸熟,也可以和辣椒一起炒着吃。
永州|血鸭
不要以为永州人只有“捕蛇者说”,吃一次永州血鸭吧,嫩嫩的仔鸭,配上嫩嫩的青椒,佐以生姜大蒜,撒上树上刚摘下的绿色的花椒,出锅时泼上加醋的鸭血,一碗鲜香辣脆的永州血鸭就出锅了。
制作永州血鸭最后一步最关键:淋鸭血。把放了醋而没有凝固的鸭血往鸭肉上均匀地泼上一层,翻炒几下。顷刻间,鸭血被烫熟,鸭肉裹上一层酽酽的酱汁,比酱油更浓、更鲜美、更浓稠。
普洱-红肉
但在重口味这件事上,谁也比不过云南人。
在云南普洱市,有一种食物叫红肉,这里的红肉并不是指红色的肉,而是煮熟的猪头肉和生猪血拌在一起,加上调味料腌制而成的一种食物。腌制后的红肉口感麻辣,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特美食,麻辣爽口。
血是最没有形状也最有形状的食物,他可以凝固成块状,在毛血旺、涮鸭血里充当主角,也可以藏在糯米肠、猪血丸子里当配角。我虽然离吃遍全中国的血还差很远,但血这么好吃,怎么能让人忍不住往深探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