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旅途

我坐在白马石乡的一块石头上,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听,从一种声音到另一种声音,从远古一直静到如今,从远山一直静到心间。

旅途

我附耳大地,大地隐动,那是成吉思汗西征的大军翻越跑马梁,马蹄阵阵混合着高空雄鹰的啸鸣,回荡在山谷,击中心灵。那是王者的声音,蕴含着从容而沉稳的大气,彰显着辽远的情怀,生命的强劲。我极力感悟这样的声音且珍藏于心,成为最珍贵的那一份。

旅途

坐久了,脚步便随着路的蜿蜒渐渐融入空中草原的广袤无垠。走入新草的清香,聆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她静静的绽放,静静释放出芬芳的气息,感染着这里的分分秒秒。心静、念纯、情深,静静地享受一番花开花落花的别致温馨。

让心情去旅行

静到极致,就可以听到心的声音。如对面山坡上那一束阳光明媚,鲜艳了花,修长了树,温暖了牛羊,勾画了田间劳作的农人。有些羡慕那些住在这里的人,可以守着这处安静,把日子过成诗意。

让心情去旅行

太阳斜落,田野上多了一些孩子的笑声,银玲般悦耳,他们诚然是静静地坐在时光的旁边,这也是一种静,是静心静安的那份天真。当最后一缕阳光从云缝中洒满跑马梁,我便可以听到山村生活的欢语,听到应县特有的耍孩儿的咿咿呀呀,那里灯火阑珊,渲染着田园生活醇厚浓郁的淳香。

让心情去旅行

“白马石乡有草原、森林、峻岭、溪流、山村、牛羊,这些都是安静的元素。这处安静是难得的,在这里可以放空身心,放下所有,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用这所有的一切寻找到心灵深处的声音,这里是远方,是自如桃源,是安放灵魂自由的远方。”领队的涂向东主席放下手中的相机感慨地说着。
总结
不忍离去,一再回眸。看这里光影勾勒的高低起伏的原野,听这里所有的宁静与安详。白马石,跑马梁必然是记忆深处的一处风景。
(0)

相关推荐

  • 假期出游朋友圈怎么写 适合旅行发圈的文艺短句

    假期出游朋友圈怎么写 适合旅行发圈的文艺短句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

  • 《行摄生活》-142【编席】

    - - -指尖上的山西 053 编席 一缕阳光从窑洞的窗格上投射而入,暖暖地照在窗户下的炕席上,那席子便折射出金黄的绚丽,摇曳着温暖的故事. 这个场景大概存在于70年代以前,那时的农家一般都会有一卷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