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盘子会】
大 山
祝您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闹元宵
大 河 边 上...
黄河中游的柳林县,西岸十余公里穆村。每到元宵佳节,这里的人们便会围绕着一种特殊的物品“盘子”,展开具有民间宗教信仰的祈福活动。“盘子会”便成了当地民众民间祭祀场所。
“盘子”是一种形似古楼阁的木制古亭,是“浓缩的庙宇,扩大的神龛”。其中供奉有人们心中的各路神仙,装饰以雕梁画栋。如真正的庙宇一般,形状虽小却无一遗漏,梁栋、檐柱、斗拱、屋顶、飞檐面面俱到。装饰附件也十分精致,铜铃、铁马、玻璃、纱窗、盈联、彩绘等一应俱全。
“盘子”还可重复利用,用时拼装搭建,过后拆开保存。
我是慕名而去,从柳林县城一路寻来,县城及沿途都有不少盘子已经在忙碌的搭建。穆村是一个上万人的村镇,加上近些年煤炭形势大好,村里的人们依托优势,生活的风生水起。村镇的建设也配套齐全,一间规模中等的商务酒店让我打消了返回县城住宿的念头。
据考证柳林县现存最古老的盘子就保存在这里,大概出自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盘子仍然完好。古老的街道,历经风霜的寺楼,众多的信众,近百个的盘子,这里的元宵节必然是欢乐的海洋。
安置好装备,我有些迫不及待的冒着小雨走进了街巷,寻找着远古的气息。沿着泥泞的雨巷,几乎每个转弯的开阔处,一定有盘子依墙而立。雨中,人们依旧忙碌,忙碌着搭建着盘子。现场最多的是青壮年,他们在一些老者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将盘子拼装,一些孩子们打着鲜艳的花伞穿梭其中,跑过积水处,便有泥水溅起,大人们大声笑骂的同时便急急去护着盘子的用品,尤其是放在门楼下高处的诸神,唯恐泥水溅污。
我与站在门楼下指挥的老者问询着盘子的来历,他笑笑说道;“我也说不好,都是从老辈们那里传下来的,听老人家说过,最早的时候我们这儿是有‘搭神棚’的活动,后来人们都想就近参与,祭拜一些神人,讨个好年辰。后来就有一些能人模仿唐朝时候的‘祭盘’把需要赶到很远地方祭拜的庙宇按比例缩小,做成可以随时搭建的神坛。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神坛带着,农闲的时候拜拜神仙。”我又问道:“那搭盘子累不,也麻烦了吧”“噢,可不敢瞎说了,这有啥累的嘞,大点的也就三两天,小点的一天就弄好了,我们都赶着来弄了,对自家好着呢。”
“那咋每条街上都有了,村子里搭一个不就好了”
“那你就不知道了,拜神神还能偷懒了,人家搭的是人家的心意,我们这个是这条街的9户人家一起弄的,要用心做了嘛,不然老天爷不照顾咱嘞”。
一来一往的对话中,我有些明白了这种活动的大概,“盘子”应该是当地语言的音译名,泛指大家聚在一起祈福的场所,传至后来演化成具象的载体(木质小庙宇)的称谓,而这一活动无非与其他以赦人、牛王、鼓车为载体的祈福集会相同,都是为了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早生贵子等美好愿望。
说话间,我眼前的盘子已经搭建完毕。老人亲自将身后的各路神仙(有佛、神仙、菩萨等)小心翼翼的请入盘子的中心,然后便是供放各种祀神供品,有典型的北方面塑花馍、面猪、面羊、面鱼、面雁等。有代表当地特色的枣山、枣洞洞等。贡品栩栩生动,制作精巧,再一次证明了人们精湛的技艺与虔诚的心。
在震天的炮竹声中,人们虔诚地跪在泥水中,香火便开始在盘子前缭绕。接下来,他们又开始在盘子前搭建起旺火,很快便搭好了一座高约两米的由炭块垒砌的旺火。只待夜幕来临便可燃起人们的熊熊热情,围绕着盘子跳起祈神的秧歌,宣泄着一年来的劳苦与积郁,期盼着美好的希望与憧憬。
望着散去的人们,我忽然感觉到了身上湿衣的寒意。告别了那些还在奔跑的孩子们,赶去住处。简单的休整,换下了湿湿的衣物,我再次出发。让我惊诧的是有好些白天认识的孩子们等在门口,看到我便都围拢来,七嘴八舌的告知我哪里的盘子好看,哪里的旺火大,哪里的秧歌热闹。我看着这些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竟然有些感动。急忙去旁边的杂货店买了一些零食,我们边吃边更加熟络起来,我如孩子王一般,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始巡视那些已经开始热闹的盘子。
盘子会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二、三开始,到正月十五达到高潮,正是热闹的时节,我刚好在此。孩子们欢快的脚步、愉悦的神情、率真的笑语引领我巡游。我似乎从他们的脸上读到了一些“盘子会”得以流传的真谛,生活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如此时的雪雨,有人可以看到雨后的蓝天,有人埋怨雨中的泥泞。孩子们只在乎喧闹的节日,在乎闪烁的灯火,我们又关注到哪里?其实,活着的个体对于历史的长河只是瞬间,我们何不像孩子们一样,快乐于当下。“盘子会”之所以流传百年,一定意义上正是一种单纯的信念支撑。 孩子们欣喜于我的关注,他们尽情的喧闹,丝毫没有在乎盘子上那些闪烁的大字“天官赐福”、“麒麟送子”等。也许这些对于他们来说甚是遥远,但大河亘古的流淌已将这些面对自然的虔诚写入遗传的基因。我相信,在他们天真的欢笑中,一定蕴含着未来的虔诚。 夜很快便笼罩在村庄的天空,那些旺火在人们的欢呼中开始奋力的燃烧。孩子们兴奋着火的跳动,奔跑中带动火种渲染了“盘子会”祈福的场所,那火便瞬间燃亮了整个环境。淹没了那些子夜时分手捧面塑贡品的人们,即使他们虔诚而来,信奉着“点头香”的习俗。但还是无法抵御孩子们火一样的喧哗与热情。生命总是在不断更替,我们所有的一切努力何尝又不是为了下一代的欢心,看着盘子带给他们的喜悦,一切都已圆满。 欢乐在夜色中升腾,在笑语中弥漫,在秧歌的节奏中舞动丰满的身躯。“盘子会”就这样以一个又一个的单元点燃了整个山村的狂欢。我享受着这陌生而又亲切的欢乐,直到旺火燃尽炭块的精华,伴随着最后的火苗坍塌,人们也带着兴奋的余味陆续归去。 疲惫的身躯淹没了兴奋的心,我沉睡在有盘子护佑的岸边。几乎没有时间在梦中回味,我便被喧天的锣鼓唤醒。穆村的清晨又开始节日的喧闹,依旧沿着狭窄的、古老的街巷穿行,不时便有装扮穿越的人物迎面而行。他们是“盘子会”中社火人物的装束,行走在书写着天官会的明清建筑前,恍惚让人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盘子会”传承了几百年的香火,代代更替却久盛不衰。我们从中似乎可以明白一些道理,黄土地的人们也许不懂得日新月异的科技,但他们始终知道一个真理,过一个天人合一、祥和神圣的节日很重要,借用这样的日子祈求生活幸福、平安吉祥。他们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积极热情,处处散发出黄河人传统民俗文化独特的古韵遗风。 我离去的时候,这里的雨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雪。一切恰好又映衬了“瑞雪兆丰年”的吉祥。那些红灯笼和色彩鲜艳的盘子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似乎宣告着这里人们未来的吉祥安康。 祝各位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