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这首诗词的轶事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20日至29日之间,但在后来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将此诗写作时间标为1935年10月。这是因为依循惯例,诗词因篇幅短小,写作时间以修改定稿时间为准,小说论文等篇幅长的文章,常在文末标出“一稿”“二稿”“修定稿”的字样。1935年9月29日,在以通谓县城内文庙的晚会上,毛泽东先是讲了形势和任务,讲了长征的目的地和陕北的情况。在全军官兵斗志昂扬,激情欢乐中,毛泽东用他浓重的湘音第一次节奏鲜明地朗诵了《七律·长征》。
毛泽东手书
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到达延安,采访毛泽东后,毛泽东将《七律·长征》抄给斯诺。1937年4月,斯诺所著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的首页就刊登的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由此,这首诗也成为毛泽东诗作中,第一首公开的传播的诗。数月后,有人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带给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诗用铅字印刷在书上。这一年的10月,英国出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又是作为书的结束语,也为最早的在国外传播的诗。
1938年2月,胡愈之在上海出版了中译本《红星照耀中国》,并将书名更名为《西行漫记》,因书中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从而将这首诗,更加广泛地在国内进行传播。
1939年5月,延安鲁艺举办文艺创作活动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迅时传遍地延安,并很快传向各解放区。
画作
1942年8月1日,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海报》刊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1947年11月,冀南书店出版的《二万五千里》一书的首页刊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1949年8月1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再此刊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但这几次刊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都有个别文字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多次传抄中发生的。
其实,毛泽东对这首七律,也经过几次修改。我们广为所知的是,建国之初,山西大学教授罗元贞建议将“金沙浪拍云崖暖”中的“浪”字改为“水”字。毛泽东听取了这个建议。所以在1957年《诗刊》发表时,毛泽东在“自注”中特作说明:“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有的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
毛泽东很喜欢这首七律。他一生中至少书写三次送友人:第一次是送给斯诺。第二次是送给一位女文艺工作者邢韵声。第三次是送给他的卫士李银桥。
《毛泽东年谱》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虽仅仅56个字,但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还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以前无古人的夸张手法,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