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本幕末新选组?
如何评价幕末新选组?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何为幕末。
在日本历史上,幕末特指德川幕府末期。具体来讲,就是1853年,美国海军少将马休·佩里率领四艘军舰要求德川幕府开国,到1867年末任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为止。之后,明治时代开始。
二、何为新选组?他们做了些什么事?
我第一次知道新选组,是在一个台湾学者写关于明治维新的书里。他将新选组归为一个流氓性质的组织,专门替幕府杀人的。
后来稍多看了一点书之后,知道新选组的定性,并没有那么简单。
1862年,持勤王思想的清河八郎向幕府建议招募浪士,保护上京的将军德川家茂。幕府批准后,清河八郎组织了200余人的浪士队。
问题就在,队里的武士,很多是站在幕府一边的;而清河八郎,则是想把他们训练成天皇的卫兵。最终,清河八郎“阴谋”败露。这也导致了新选组第一次分裂。后来的风云人物近藤勇、土方岁三等留在京都。第二年,清河八郎被幕府一方刺杀。
(戊辰战争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留在京都的浪士们在壬生村驻扎,扩充势力。他们受雇于京都守护职、会津藩主松平容保,维护京都治安,屡次立功,被幕府假朝廷之令赐名新选组。
之后,新选组内多次火拼,芹泽鸭、伊东甲子太郎等实力派分别被肃清。试卫馆派的近藤勇掌控了新选组。
在此期间,他们与尊王攘夷倒幕派的浪士们互斗。其中,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使新选组一战成名。
1864年7月8日深夜,新选组在池田屋突袭长州藩正在进行密会的尊攘派,并将其数名重要骨干歼灭。桂小五郎、也就是后来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因事未到,幸免于难。
尽管新选组的火爆搞法,为他们赢得了“壬生狼”的名号,但最终他们扔挡不住历史的车轮。
幕府与天皇对决的戊辰战争中,1868年5月,近藤勇被捕后斩首示众;跑到北海道继续抵抗的土方岁三则在第二年6月20日中枪战死。
未久之后,在北海道的老大榎本武扬等人投降,幕府彻底倒台。新选组作为佐幕派,也随之解散。
三、如何评价新选组的所为?
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讲,武士阶层作为旧势力,螳臂当车,最终被历史进步的车轮碾碎。而新选组,则是武士们的代表之一。也就是说,新选组的人,都是死有余辜的顽固派,明治维新的挡路石。
但在日本,对于幕府的评价,与常用的成王败寇不同。固然,最初,幕府一边的战死者甚至都不被允许收尸,被骂成是逆贼,但未久之后,很多人就被正名了。到处建起了他们的纪念碑、慰灵碑。
(池田屋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末任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虽然不再掌权,但小日子过得悠哉游哉,生了很多娃娃;榎本武扬等幕府降臣,后来在明治政府里,大受重用。
究其原因,或许在于,之后明治政府所走的道路,其实与幕府被迫开国,是一致的。甚至,明治政府对洋人的谄媚,比幕府过之而无不及。1880年代“鹿鸣馆外交”,建成豪华沙龙,日本的洋装贵妇们与西方外交官翩翩起舞,最终使外务大臣井上馨背上了日奸洋奴的罪名。
说白了,幕府与朝廷之争,争的是实权。
幕府被迫开国,但也知道开国的必要;而原来攘夷的志士们,则迅速变脸,与列强打得火热——
无论是幕府还是朝廷,都只有一个目的,使日本变强大。
正因对德川幕府的评价不是一杆子打死,替他们卖命的那些人如新选组,自然也并非全无是处。
(土方岁三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真要下一个定义来评价的话,他们是维护日本传统的人,各为其主而死,没有什么不光彩。
何况,他们明明处在弱势,却战斗到底,正是武士精神的表现(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并非武士)——后来日军烧杀掳掠毫无人性,其实与幕府时代的武士精神搭不上界了——因为他们失去了道义。没了道义,还称什么武士道?纯粹是给祖宗丢脸。
在那时,什么见回组、彰义队、白虎队等各种组织都有,为何新选组这个其实只有一两百人的队伍,后世拥趸很多呢?
我个人觉得吧,跟什么历史啊、武功之类无关。
主要是他们的副长土方岁三,长得太帅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