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遏热伏型暑温(高热惊厥)急诊医案一则
湿遏热伏型暑温(高热惊厥)
郭某某,男,5岁。因嬉戏扑地,家长恐其脑部受伤,抱医院治疗。路遇一外伤出血病人,小儿见状大叫而惊厥。入院检查脑部无损伤,而人不醒,高烧40℃,抽搐不止,医用解热镇痉、消炎抗菌药,病情不见好转。其家属告知病情,并反映其舌红目赤。因时当六月,雨水多。高热不退可能与霉雨湿遏有关,其惊厥抽搐由于肝风内动。遥拟一方:羚羊角2g(另包)久煎,镇痉熄风;以犀角地黄汤(用丹参代丹皮,水牛角30g,生地12g,白芍12g,丹参12g),针对舌红目赤,血分有热;以钩藤12g,蝉衣5g,全虫3g,协犀角、羚羊角以镇痉解热;田三七3g协丹参以通脑络;高烧不退,由湿遏热伏,重用藿香8g,茵陈15g,清宣化湿从汗腺、二便以分消解热;甘草3g,调和诸药。其母携药返家,时已晚上lO时,儿正高烧抽搐,昏迷不醒,眼直视,瞳孔呆滞,中药煎成,鼻饲给药l剂。同时,将上药浓缩lOOml,用酒调黄土,作饼5分厚,敷于患儿头额及胸腹灼热之处。约2小时,药已饲完,汗出粘手,体温降至38℃,抽搐止而人清醒。拔去鼻饲管而饮糖开水,并鼾然入睡。次晨口服第二煎药,上午体温正常,认识周围人物。体温虽降,但仍多言好动。嘱用犀角、羚羊角2味药反复煎水代茶。两星期后携来我院做脑电图检查,无特殊发现;智力、行动亦无异常,但食纳不佳,以异功散善后。
按语:本例高烧的关键在于湿遏,因雾湿之邪感自口鼻,所以夏秋之交,易患此症,从汗粘溲黄之果可以测出受病之因。薛生白《湿热病篇》云:“中焦湿热不解⋯⋯外窜经脉则成痉,内侵膻中则为厥”,正是本例的写照。薛氏又云:“正气犹存一线,则气复反而生,胃津不克支持,则厥不回而死矣。”此即本方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之用意所在。而退高热的关键在清宣温化之藿香、茵陈;其辅助疗法,尤在于吸热外出之泥疗。
评: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高于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各年龄期(除新生儿期)小儿均可发生,以6个月至4岁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建全,一般不会再发病。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复杂性高热惊厥预后则较差,约有1%~2%可转为癫痫。高热惊厥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有明显遗传性,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年龄相关的不完全外显性及表现度。治疗以对症为主,关键在预防高热。中医认为,本病以外感时邪为其外因,神气怯弱、素蕴肝热为其内因。
此案虽未亲见患儿,然能取效者,当系对发病之因“扑倒、惊吓”,发病之时“六月雨水多”,症状特点“高热、抽搐、舌红目赤”有了准确把握,由此可见四诊合参是中医准确辨证施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