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文化与精神(四)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人通过观察、体会、感受与之建立情感的连接。围棋的变化不会有教科书那样告诉你应该是什么,而是棋手通过体会自己去感受,每个人都能理解出不同的含义,这才是围棋的魅力所在。好奇心是人类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动力,让棋手不断挑战自己的智力高峰,发掘围棋深处的奥秘。
对于围棋变化的理解,我向大家介绍两位围棋大师的思维方法,一位是中国的吴清源,他的思维方式是从最可能处入手,如抽丝剥茧般找到问题的答案。另一位是日本的木谷实,他的思维方法正好相反,从最不可能的的地方开始计算,用排除法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两种方法都好,就看哪一种最适合你。在寻求未知世界的道路上我们要观察到事物的规律,不要着急,耐心的求索,感受灵感和智慧碰撞的精彩。
把围棋当成一门学科,就要把围棋文化、棋艺发展、围棋精神这些蕴含无限能量的知识精华和智慧,潜心钻研,学为所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围棋十诀》是唐代棋手王积薪对于围棋总结出的心法,内容可以说十分简单,但是内涵十分丰富。围棋十诀: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这四十个字,准确的概括了围棋实战中的战略和战术,总结了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守的重要原理,现代的棋手也把它作为学习围棋的座右铭。时至今日仍具有广泛的价值与意义。棋手在学棋的不同阶段,都会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也能够自我完善。下棋的目的、格局、心理素质,就是一个人修身养性及生命成长的过程。
第一、不得贪胜:争胜与贪胜,一字之差,相去万里。下围棋不得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着法过份不仅赢不了棋,反而输的更快更惨。局势领先以后则不应再去为赢得更多而去闹事,把局势搞复杂,这样也会输多赢少。贪胜的结果,必然利令智昏,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不顾自身的安全,从而走出错着,导致失败。
第二、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围棋黑白双方,在棋盘上都有其各自的势力范围。在打入对方势力范围的时候,不要冒冒失失进入,而要借助有利条件,经过周密精确的计算,然后采取行动,只凭感觉、或一时冲动,往往会误大事、吃大亏,陷自己于被动的境地。在没有合适侵消点的场合,从全局将对方的模样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等待入侵时机。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后发制人之策。
第三、攻彼顾我:是指将要攻击对方时,要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进攻对方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分析攻击的方向,确立借攻击是为了围空、扩张、转换,还是攻杀。并且在攻击对方之时,顾及己方的安全,不要把目光总盯在别人的缺点上,却忘记了自身的缺点,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第四、弃子争先:《棋经》中言“宁失数子不失一先”,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能弃小利而顾大局者,必先掌握新的战争主动权,如何把握好弃取的尺度,是争先的首要任务,只有占据了战略要地,才能让敌人疲于奔命,才能攻防有度,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舍小就大:围棋中所指的“大小”是指棋的价值。是围棋中最基本的棋理!是指导我们行棋的第一要素。我们在对弈时,大脑通过思考、分析、逻辑推理、判断出每一手棋的价值大小,抓住全局性的战略要点,如果贪小必然失大。
第六、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或者越逃跑对方借攻击获得利益越多的情况下,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弃”可以摆脱困境,争取主动。
第七、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谋定而后动,如果不假思索或感情用事,鲁莽行事,则十之八九,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八、动须相应: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明白局部和全局之间的关系,落子前后也要有呼应。行棋的每一步应该紧紧扣住主体,分清主次,分别轻重缓急,这也是区别一个人办事能力大小的标志。
第九、彼强自保:在强敌面前,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围棋中,在对方强大厚实的阵势面前,应优先考虑自己一块棋是否净活,先把自己的孤棋做活,不要以弱击强。
第十、势孤取和:围棋很难出现和局,但围棋的局部,则常有取和的情况,如双活、公活,或对杀中各自寻求生路,而握手言和,并不一定非要拼个“鱼死网破”的结果。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当一方强大,一方势孤,则势孤的一方应采取守势,减少损失,争取保全自己以和平解决争端,是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