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广播情结
我是一个喜欢电台的人,从小学第一次进入烟台广播电台,坐镇刘璐阿姨的节目,到初中参加烟台广播电台童话剧录制结果当逃兵,到近年来开通自己的荔枝FM,电台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因为热爱朗读,所以结缘了广播人,也喜欢在业余时间把时间浪费在这个既美好又曼妙的事情上。
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反映自己开通自媒体电台的文章《我玩荔枝FM的不归路》,
感慨时代变化太快,现在听广播的人越来越少,除了老人也就剩下开车一族。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电视、广播、报纸,可是如今自媒体大潮涌动,人人都是摄像师、人人都是播音员。目前流行的有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FM,大都是票友,但也有一些是高水平的,达到了付费收听的层次。回想光阴似水流,小时候喜欢听烟台广播的快乐碰碰车,认识了主持人童乐姐姐,今年和广播电台的方正大哥聊天,得知童乐姐姐还在广电工作,只是更改了工作范畴。正是这位知心大姐,邀请我参加童话剧制作,有幸和很多孩子相识。如今她也是不惑之年,那些曾经飘荡在港城上空的优美音色,如今安在?
广播人都是奋斗的典型,很多主持人自学成才,他们值得称道。很多广播主持人都坚持健身,比如烟台的云天,保持消瘦的身姿,得以在各大活动庆典、婚庆现场出现,在富有磁性的声音映衬下,更显得英姿勃发,但是谁又能想到,他巨大的运动量,常常刷爆朋友圈。要想人上人,真的是吃了苦中苦。
这段话跑题了。如今我基本只听中央广播FM99.6,动力来自于朋友的鼓励。为了给朋友的微信公众号配音,我坚持通过跟读中央广播电台来去掉自己的地方口音,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受众群体是南京,作为一线城市人群较为挑剔,如果普通话不过关会砸了公号的信誉。所以我坚持朗读,为了兑现和朋友的承诺,把钢琴的故事讲好。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普通话水平逐渐提高,收益的最终还是自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