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琐忆(之二)

与诗有关的人和事

我们连有一个写格律诗的人,他的诗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并不为众人所知,可当年我却有幸见识过他的大作,也算是受到了一些文学的熏陶。

这个人就是董凤德。

董凤德是初三生,应属于高文化阶层, 是连里的上士。不过那时文化水平高低似乎也没什么大区别,最大的用处也就是写写批判稿,基本上都是从报纸上抄的,都是那几句词儿,千篇一律。只不过文化水平高的抄得顺畅些,文化水平低的抄得驴唇不对马嘴些。再者甭管高低扛起锄头耪起地来都一样,那时不讲文化,只讲政治觉悟。

董凤德有好多写满字的信笺和小本,信笺上记录的是他们学校班级的花名册:老师是谁,班长是谁,同学们是谁,记得清清楚楚。小本上则是他写的诗。董风德能把他创作的诗拿给我看,我有些受宠若惊,他的诗基本是七言诗,那应该是叫七绝或是七律的,是敬爱领袖毛主席常用的格律,能象领袖一样把那些词儿呀句子呀工整地码在一起,还得讲个平呀仄呀,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儿。因为时间短,那些诗我只是浏览过一遍,如今只记得一句:“黄沙打面面发麻”。

“面”就是脸。

当年董凤德并不遮饰他对于诗的喜爱, 他不知从哪儿借到一本关于诗词格律的书,乐不可支,竟用了几个晚上偷偷抄录下来,很是下了一番工夫。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首他抄录的五言诗。字写得漂亮,诗句看上去很美。为了记住这首诗,我没事找事儿去他的办公室,偷偷看那首诗,终于背了下来,至今未忘。

墙角数枝梅。

只是心里不懂,这数枝梅花干吗非得在墙角那么不起眼的地方独自开?总归不如毛主席诗词中的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瞧,人家都开到悬崖上了,多有气势。

一九七六年之后,我拥有了一本古诗集,翻到北宋王安石的这首《梅花》时,竟象是见到了老友。等读懂了,才觉得这诗别有风味:寒凝大地,于冷落之处,有梅花傲然独放,暗香浮动,多美的意境。

读着是咏梅,品味起来更象是喻人,想当年连里那些一肚子文化水儿的才子们,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于落寞中无奈地消磨着时光,说得上是怀才不遇,可也只能孤芳自赏。

太贴切了。

二00九年夏天战友们一起回连队时,董凤德在汽车上捧着一个小本念他写的诗,就是当年那个小本,就是当年那首“面发麻”。一切如昨,只是人沧桑了许多。

连里还有一个才子也与诗有关,那就是连里的保管——李志国(即我们经常在兵团战友网上见到的“红柳”)。李志国比董凤德的文化水儿还要多一点儿,他是老高三的,绝对的文化大哥大。不过当时他并不写诗,写诗是他回城后的事儿。

既然有一肚子的文化水儿,就会忍不住露一点儿出来。一次我去连部聊天,李志国说起团部挂的一幅大条幅,那条幅上写的是“欢迎兵团首长来我团光临指导”。李志国说这里面有错处,问我错在哪里?我那时只扎扎实实读过六年书,可戏称为正宗的小学本科,在班里闹过读报纸时把“心不在焉”念成“心不在马”的笑话,自然说不上错在哪里。李志国就很耐心地讲解,他说“来"是“来到”的意思,“光临”也是“来到”的意思,一句话里用了两个同样意思的动词,那读出来就是“欢迎兵团首长来我团来指导”,很不通顺嘛。

想团部这条横幅的炮制者们——编词的、写词的、挂幅的、审查的、还有那么多来来往往的,竟没有一个人看出毛病来,任由那红底黄字在蓝天下张扬着,真是天大的笑话。唉,谁也别笑话谁,大概也都是象我一样的小学本科。

可人家李志国偏偏看出来了,这就是文化的骄傲。李志国用他的文化对我进行了一次点拨,数年来,我每次写稿子用到“光临”时,都会想到李志国那次点拨。他算是我的“一字之师”。

李志国的文化总是能不经意地显露出来,一次我去他那儿办事,临走说了句:那就不谢了。李志国随即接上:不谢了?那就再套上俩。

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等出了门转过墙角我才想清楚,他说的是卸车的“卸”,”不是“感谢”的“谢”, 不卸了再套上俩?套什么?套车呗。我脑子转得再慢也能想出是什么意思。

虽然受了捉弄,不过这个利用谐音字开的小玩笑还是让我觉得很好玩,回去如法炮制,让不少人上当。上当的人再如法炮制,排里许多人都会开这个小玩笑,但也有弄巧成拙的,那次九班一女生帮了我的忙,我说:谢谢你了。 那女生张嘴就来:不谢了,再套上俩。

她说完就走,笑嘻嘻的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我越想越不对,她把话茬儿接错了,意思也就弄反了,我连忙追过去,认真地给她讲这其中的道道,只有在对方说“不谢了”时,方能接话茬儿,如果对方说“谢你了”,则千万不能从自己嘴里说出“不谢了,再套上俩”之类的话,那属于作茧自缚。

那女生很扫兴,我暗自得意,别忘了,这是我第一个从李志国那儿趸来的,都玩得不爱玩了。

我觉得这个小玩笑一定是李志国的原创,他的一肚子文化水儿无用武之地,创造一个小小的玩笑给枯燥的生活带来些许乐趣,实在是小菜一碟。

李志国回城后写了许多诗词,结集为《乌兰布和词》,是对兵团生活最好的纪念。

连里还有一个人也算得上与诗有关,那就是宫娜。当时宫娜不属于一肚子文化水儿的人,所以她不写诗,也不抄录诗,但她和我一样,都把赵朴初的那一组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不知道她现在还是否记得。我总想若能见到她,一定问问她,至少能把那两首残缺的《满江红》补全。但能见到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现在在美国。(待续)

宋允卿:原内蒙古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三连职工(现乌兰布和农场)

(0)

相关推荐

  • 【听】给儿子 文| 董振平 诵|刘卫国

    文|董振平   诵|刘卫国 一 儿子常常打扰我写诗 我只好在写诗的时候 也想儿子 是不是在诗外呆久了 他感到孤独 二 儿子倒拿诗集 饶有兴趣地看写反的文字 儿子不懂诗 却很会欣赏诗 三 奶奶不在家 我 ...

  • 【卧虎诗苑】游中山公园感怀(外两首)/董国全

    (一).七律·游中山公园感怀 重访圣坛临社稷, 御园景美令人迷. 为公天下中山愿, 保卫和平沫若题. 百岁苍松犹可见, 千年古柏世间稀. 土芳五色祈风雨, 永固江山志不移. (二).五律·咏香山 冬日 ...

  • 【卧虎诗苑】七言排律•赞花坛/董国全

    庆党生辰整百年, 园林巧匠筑花坛. 霞光石库门中耀, 碧浪南湖水上翻. 号角劲吹旗帜艳, 武装初创倚锤镰. 轰鸣礼炮推华诞, 火树银花不夜天. 小岗签名联产愿, 改革深圳谱新篇. 国门开放迎宾客, 盛 ...

  • 【卧虎诗苑】咏蔷薇(外一首)/董国全

    七律·咏蔷薇 篱落枝繁花似锦, 蔷薇虽俏不争春. 馥芬缱绻蜂蝶恋, 丽彩娉婷醉客魂. 刺利枝坚存浩气, 蜜意柔情媚传神. 馨香逊瑰心无嫉, 芳草丛中不染尘. 菩萨蛮 · 咏蔷薇 艳阳高照朱明到,春华渐 ...

  • 李志遥║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就连秋天的水都是那样温顺乖巧.秋天的河流宁静而温柔,就连山涧沟渠,都不枯不溢,就那么平缓地流淌.安静下来,河流溪水与躺在水中的石头,时不时会激起几朵小小的浪花,似一组跳动的音符,唱着歌儿,弹 ...

  • 【卧虎诗苑】赞小区美景/董国全

    七律 · 赞小区美景 春来庭院百花香, 姹紫嫣红扮彩妆. 细雨霏霏淋竹翠, 微风阵阵舞垂杨. 庭芳廊秀藤粗壮, 月榭凉亭柳影长. 世外桃源仙入境, 人和景雅颂吉祥. 虞美人 · 小区即景 春回小院枝苗 ...

  • 兵团岁月之九·缺水的日子

    连队平时吃水没有问题.昆仑山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下来,汇成格尔木河.河水通过兵团水利连队修建的水利枢纽和东.西大干渠,及一条条支渠引入各个连队灌溉田地,也进入我们连在院里挖的大蓄水坑,解决二百多人的生 ...

  • 【文氏文化】咏文信国诗四首——文征明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 ...

  • 【卧虎诗苑】咏玫瑰(组诗)/董国全

    七律·咏玫瑰 丽质天成姿色靓, 春光独占溢芳香. 蝶飞仙苑花依恋, 蜂舞庭园色满堂. 醉戏千娇披凤彩, 情丝万缕倚红妆. 枝刚刺硬真豪迈, 烈焰风流不出墙. 浣溪沙·咏玫瑰 玫瑰花开万点红, 亭亭玉立 ...

  • 李志国: 雨后游大乘山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雨后游大乘山 作者 |李志国(蓝蓝天空) 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