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鼻炎医案
【梁晋普医案】患者,女性,28岁,过敏性鼻炎5年余,每天清晨喷嚏、流清涕从几分钟到1h左右,经活动后,不经服药可自动缓解。平素后背怕凉,不喜饮水,经常性大便不成形,舌淡胖多津,脉沉细。给予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合方:桂枝6g,白芍9g,麻黄3g,干姜6g,细辛3g,清半夏9g,五味子9g,柴胡9g,黄芩9g,党参9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6g。服用7剂后,发作明显减少、症状减轻;该方加减继服7剂,晨起鼻塞、流涕症状完全缓解;继续予附子理中丸加减调理2个月余,基本未再发作。
按:本病例为常年发作过敏性鼻炎患者。平素后背怕凉,不喜饮水,大便不成形,故为脾阳不足,寒饮内停之体。素体正气亏虚,营卫失和,表里出入气机的调整功能低下,最主要是卫阳的不足,当从睡眠状态恢复到清醒时,卫阳本应敷布到肌表,而达到“熏肤、泽毛、肥腠理、温分肉”的作用。由于卫阳的不足,卫表失司,肌表失温则“伤寒饮冷则伤肺”患者宿根寒饮内停之人,引动寒饮,故如《诸病源候论》所说“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而喷嚏、鼻流清涕不止。而该病症的特点,经过起床活动后,气血的运行,使阳气敷布,寒饮得以温化,鼻塞流涕会自行痊愈,故实为表里的出入枢机失调。其寒饮既不在太阴、少阴之里,又不在太阳之表,而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而其发作特点,来的快,去得亦快,如“风”的特性,也与少阳经相关。进而临床选用温化寒饮的小青龙汤合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使寒饮得以温化,卫阳气机得以敷布,营卫、气血、阴阳平衡而病自然得愈。在临床经过反复应用,临床效果明显。其后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健脾温中固其本,鼻炎一直未作。
【王付医案】张某,男,32岁,郑州人。因感冒前来就诊,主诉有多年慢性鼻炎病史,曾经中西医治疗病情缓解,每每因天气变化不慎感冒而导致疾病发作。刻诊:头痛,鼻塞,鼻有清涕,时鼻痒,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辨为风寒鼻塞实证,给予麻黄汤合玉屏芎芷汤:麻黄15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10g,防风15g,白术20g,黄芪15g,川芎10g,苍耳子15g,白芷15g,辛夷15g,山药30g。6剂,日1剂,分3服,生姜3片做引,并嘱药后覆被微汗出。3日后电话来询,自述鼻塞消失,清涕止住,偶或喷嚏几个,其他尚可,按上方,继服20剂,以巩固效果,随访2个月,症状悉除。
按:根据鼻塞,鼻有清涕,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可辩为风寒鼻塞实证,麻黄汤发汗解表,勿需多言。该病人本虚标实可见鼻流清涕不止,是卫气亏虚的证状,“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医方考》”,该患者虽卫气亏虚但不甚著,故纳玉屏风散以补益之。川芎行气,祛风,兼行气开郁可解病人头痛,苍耳子,白芷,辛夷3味相配可通窍止痛,祛风散寒,是治疗鼻炎中不可缺少的药物。风寒鼻塞亦有虚实之分,倘病人素体虚弱更可加入内金,麦芽以助运化,不伤脾胃,更可加大白术,黄芪等用量以补益气血。
【刘玉洁医案】刘某,女35岁,干部。2007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鼻塞,流清涕,喷嚏连作数十次3年,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多种抗过敏药物并应用滴鼻剂,效果不明显。诊查见:鼻流清涕,量多,鼻塞,畏寒,口渴,并伴有喘息,纳可,二便调,夜寐尚可,舌质淡、苔水滑,脉沉细。诊断为鼻鼽,辨证为水饮内停,治以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桂枝、干姜各9g,细辛3g,五味子、半夏、辛夷、白芷、甘草各10g。7剂,水煎服,1d1剂,7d后复诊,流清涕减少,鼻塞减轻,宗前方7剂,症状消失,随诊2年无复发,缠绵难愈的过敏性鼻炎告愈。
按:过敏性鼻炎即变态反应性鼻炎,是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还与鼻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一些非特异性因素有关。临床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发病率较高,秋冬多见,也有的好发于春暖花开的季节。现代医学对本病虽有许多抗组织胺药物和种种脱敏疗法的问世,但疗效尚难令人满意。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应归属于“鼻鼽”的范畴,《素问》指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肺和皮毛,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刘教授博览群书,深谙原文精髓,擅用经方,辨证论治,每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