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行业大佬又能怎样,该吐槽还得吐槽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京哥的一个朋友,由于当事人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为了方便阐述,下文我们简称他为土豆君。
前些日子,好友土豆君陪着领导见了一位行业大佬,回头就找我吐槽了许久。
行业大佬自然是很牛逼的,但是为了防止人家说我“碰瓷”大佬,京哥就不写大佬的真名了。
这个大佬到底有多“牛”呢?用三个客观事实体现一下:1.大佬现在是国内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2.大佬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过百万;3.多年前大佬就实现了年薪8位数。
如此牛逼的大佬,到底是哪里让土豆君觉得槽点满满呢?根据土豆君所说,京哥试着总结了一下,基本情况如下:
大佬上来就先抛出一个命题,“要建立一个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科技为一体的集成平台公司,目的在于为保险产品赋能”。
然后大佬从“婴儿潮”一代的老去、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社会养老供给的不足、商业保险的必要性等多个方面,循序渐进,逐一阐述。
最后大佬再以亲身经历——自己父母被骗,买了理财型保险一事为例,认为消费者买不到符合个人真正需求的好保险,行业还没有实现回归保障本源的监管要求。

基于上述理论大胆畅想: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大数据分析整合实现精准识别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大佬不愧是搞研究出身的,京哥就很“佩服”这种精通语言的艺术人,明明一个通俗易懂的事儿,非得加工成看不明白的亚子。相信大家看到这里的也有点困扰,大佬到底想说啥?
其实,大佬的内在逻辑无非是这样的——消费者不会买保险,本来应该买保障型保险,但是被中介或者代理人忽悠着买了本不需要的产品。
为了不让消费者被忽悠,大佬来成立一家公司(这是重点!),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收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分析信息,直接告诉你,你应该买什么,你就只管买,我们靠数据说话,不忽悠你。
乍一看好像也没啥问题,但大家仔细想想,实则不然,我们来分析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问题,大佬父母买的理财型保险真的不适合二老吗?
网上查不到大佬的出生年月(也挺奇怪的),推测约40多岁,现在我们假设大佬出生的时候父母均20岁,那现在也已经年逾花甲(也就是60多岁)。
各位读者也知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样保障额度的保险产品,投保时被保险人的年龄越大每年要交的保费越高。
以健康保2.0重大疾病保险来说,保额10万元,分5年交,被保险人为身体健康的女性,20岁时投保年交费仅2722元,到了60岁投保的年交费高达7870元,差距达到了3倍多。
说实话,大佬的父母一代的人买保障型产品已经不划算了,当然,如果钱多不在乎的,可以当京哥没说。反之,对于积蓄不多的年轻人来说,买纯保障型的产品最合适不过。
所以对于大佬的父母来说,买什么样的产品合适呢?大佬家肯定是不差钱的(毕竟年收入8位数的大户人家),那么大佬父母可以买高端医疗类的健康险产品,或者是购买理财类的产品,这样能够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如果以后出台遗产税等相关法律,也可以通过定期寿险等产品实现避税的目的,当然这都是后话。
有的读者肯定会问,那大佬父母就不能买普通的健康险了吗?当然可以买啊,关键问题在于对老年人来说性价比确实不高,既然不差钱,要实现保障的目的,还是应该考虑高端医疗?

第二个问题,获取个人海量信息真的能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吗?
大数据,这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感觉非常的高端。但是大数据说白了就是海量的、冗杂的、无序的数据。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比如你平时用手机的次数和时间、最喜欢打开的APP、主动搜索的信息、最经常浏览的页面、聊天时候所使用的语气词等等等等,最终都成为了刻画用户的数据。
举个例子,有一次京哥跟家里人语音聊天,提到了想买个箅子(发音为bìzi,一种有网眼用以隔物的器具,有的地方也叫笼屉、竹屉、蒸隔等),结果隔了两天打开某宝的时候在“搜索发现”里赫然出现了“竹箅子、蒸屉”之类的关键字。当时京哥就觉得后背发凉,感觉有无数的眼睛在监视我的生活。
大数据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相信大家也不乏此类经历。
比如你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某明星的八卦,点开看了一下,再看热点的时候发现推送的全是该明星的信息;又或者你在刷抖音的时候给某一个喜欢的视频点了赞,你就会发现你刷到这一类的视频越来越多。
姑且不论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泄露风险这两个重要问题,单纯想象一下在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面临的情形——我们的海量个人信息被某个互联网+大数据科技公司所获取,表面上我们能获取所谓的最合适我们需求的保险产品,但实际上我们可能会失去选择的权利,并处于一种表面公平但实际不公平的境地。
为方便理解,以保费为例——比如京哥帮亲戚买了几次降压药,可能大数据就会认为京哥有患高血压的风险,那京哥可能就不能购买部分产品,或者必须比其他人缴纳更高的保费。
另外,当消费数据被获取后,我们的经济水平轻而易举就会被估算出来,难道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不会被推荐理财型产品了吗?京哥不相信保险公司会舍弃这块儿肥肉。
所以,土豆向京哥吐槽的是,大佬提出的这个命题本身是个伪命题,看似逻辑正确,其实漏洞百出。很多人为什么买不到保障型的好产品,主要原因无非两点:
1.保险产品设计复杂,让人看不懂;
2.消费者保障观念还需要转换,总认为买不能返还的产品就亏了。
要改变这个情况,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去推动保险机构转型,设计简单易懂的好产品。据京哥所知,这一点保险行业的监管者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另一方面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需要国家、行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扭转保险消费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就京哥接触的这么多消费者的情况来看,很多人只要稍微讲一讲产品设计原理,都能很快形成保障为主的消费观。
京哥也衷心希望各位读者都能买到好的产品。
最后,至于这位大佬为什么提出这个命题,据土豆君推测,可能是想先发制人、垄断行业、占领头部市场红利吧(就像某宝的🐴爸爸一样)。
当然上述只是个人推测,没有任何证据,如果这篇吐槽性质的文章被对号入座了,京哥只能说这都纯属巧合,大家当个虚构故事来看就好了。
最后的最后,京哥要斗胆吐槽一下土豆君。除了上述内容,土豆君还提到由于大佬博古通今、引经据典、讲个没完,导致他憋着尿、饿着肚,还得陪领导听大佬畅享未来。而京哥觉得这才是土豆君不爽吐槽的根本原因(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