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观点系列 | 挖掘“看病贵”背后的“病因”

找准“七寸”,才能精准打击。什么才是看病贵的“七寸”?

(文末可寻到医生们的投票结果)

肖飞教授:您认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大家2%认为是药太贵,6%认为是医疗费用太贵,35%认为是医疗保障不健全,57%认为是医疗资源使用不当。张主任您回答的是哪一个?

张奉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

我回答的是C,因为我觉得就是保障不健全。在美国,如果不上医疗保险,我觉得普通民众得一个病也承担不了,所以美国要全民上医疗保险,在民众心里就接受。可是在咱们国家不接受,我记得有一年国家让每个人,特别是农村的农民,每年交三十块钱给他一定的保证。每个人必须在年轻没得病的时候,你就应该有这个意识去投资,保证你未来有病的时候。在你身体好的时候,就应该投入一部分来保证你未来得病的时候,当一个人得病了,可能没得病的这些人把资源用在病人的身上,再加上国家的保障,是多方面的,如果全是依靠国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保障机制没有健全好,要不就全都想让国家弄,要不就总是发牢骚,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应该各方面一块做把保健弄好。

肖飞教授:张教授延伸到了保健,不光是治病,是要预防,特别是我们全社会的各种力量,游教授有什么补充?

游苏宁教授(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

我是选的D,医疗资源使用不当。我觉得,全国各地的人跋山涉水去协和医院看病,其实协和不比当地医院高明太多,但是到协和后可能病症就出来了,因为疾病也有发展的期限。就医疗资源来看,我觉得国外的转诊体系是特别好的。如果没有转诊体系,都到协和医院看病,这是医疗资源使用不当,对我们国家是个很大的问题。
张奉春教授:游教授提到的我非常赞成,咱们国家的病人不管大病小病,全往自己心仪的医院、大医院去看。而在毛泽东时代,是有三级医疗网的,一级一级转诊。现在咱们大医院集中了太多的病人。

肖飞教授: 所以,现在其实是看病太容易造成了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矛盾。我们现在看看从法律角度,于律师有什么补充吗?

于伟勇律师(上海黄浦区法里医疗卫生律师调解工作室主任 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会成员)

我选择C。现在老百姓所谓的贵,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自付部分多,我曾经见过有些工作单位,是价钱越高、越贵、越好,他不再觉得医药费贵,他不在乎。所以,自付的部分,自己要承担的那部分,以收入来比,或者与医疗服务来比,他觉得贵,这才是所谓的看病贵。其实保险一直在改革。在公立医院,大家可能对医制险不感兴趣,可能当个鸡肋。但是现在商业险也推不出来,但民间呼声很高。咱买个车,你说没有保险你敢上路吗?有强制险、有商业险。坐个飞机还要买个意外险。但是医生呢?自己带着病去给别人看病,自己都没有保险。保险推广确实是有具体的困难,但是这个趋势是肯定的。我觉得等到保险理顺了,或者有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系统,在这个基础情况下,那么好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或者没有现在感觉那么难了。

肖飞教授:好, 何院长。

何东仪院长(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副院长兼风湿免疫科主任)

我选D。实际上医疗资源使用也不能说不当,就是欠佳。针对这点,我觉得上海做得比较好,尤其是这个月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三甲医院一定是治疗疑难杂症的。我们上海每个区有中心医院,或者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未来要建成在这个区的区域诊疗中心。社区医院就是广覆盖,为社区居民解决一般的问题,加强分级诊疗、转诊制度。事实上这个政策的出来我觉得正好是针对医疗资源使用欠佳所采取的措施。

肖飞教授:好,何院长,谢谢。陈院士。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选择D。我觉得医疗费用的昂贵,有一些是不必要的支出。这跟医疗技术的使用不当,甚至于有些医院有经济的压力,或者是有些医生他可能滥用了医疗,再加上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有些地区,当地人无法及时地得到恰当的治疗,造成延误,不得不到大城市去看,造成费用的上涨。

肖飞教授:台上的各位嘉宾,基本上都集中在C和D,和在场的各位朋友的答案是相似的,但是C和D是最难解决的。如果药太贵,降价就可以了;医疗费用太贵,限价就可以了,但是医疗保障和医疗资源这两个是最难解决的。现在如果要重新建立分级医疗,老百姓可能会把三甲医院给砸了,如果说病人到医院看病,医院不给他挂号…这是很难处理的一件事情.

现在,走到全国各个医院,一看全是一个景象,顶级的三甲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实际上,40%的病人是不需要来三甲医院来看病的。也就是说这40%的病人占用了卫生资源。看病太容易,导致了看病难。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发现,排在死因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第二是恶性肿瘤,第三是医疗差错,可见医疗资源的滥用,在发达国家也导致了严重的问题。那再看我们国家的调查,北京人民医院的栗占国主任做了一项40家中心的横截面调查,1900个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发现达标率不到30%。也就是说,在现在有很多药物选择、指南公布了治疗方案的前提下,病人的治疗有效率只有30%,而实际上几乎所有学科都存在这种现象。曾小峰教授发表过一篇文章,发现达标率是14%。可以看到,这是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穆荣教授在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2018年会期间报道了一项研究,病人数据采集自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发现达标的病人有30%在6个月之内复发,可以想象,这些病人走出医院后没有随访、没有监督、没有办法继续控制病情,然后他就变成了那一部分没效的病人。所以,我们需要思考,怎样来管理这些病人,让已经消耗的医疗资源不要白费,并减少未来继续消耗医疗资源的机会,用最小的投入,实现病人病情的长期缓解。

300医生的投票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