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五十章

德经·五十章

出生入死。

吴澄:出则生,入则死。出谓自无而见于有,入谓自有而归于无。庄子曰: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又曰:其出不欣,其入不讵。又曰:有乎出,有乎入。皆以出为生,入为死。

原成:出生,入死。

原成:凡物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

凡物拥有运动能力,谓之出生。凡物丧失运动能力,谓之入死。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自我意识处于运动之中,谓之出生。自我意识丧失运动能力,谓之入死。

出者,运动变化之谓也。入者,静止僵化之谓也。老子曰: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即是出生入死之义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吴澄:十者,总计上中下三等之人,大率分为十类。有三者,十类之中有三类也。凡不以忧思嗜欲损寿,不以风寒暑湿致疾,能远刑诛兵争压溺之祸者,生之徒也。其反是者,逸贵之人内伤,劳贱之人外伤,麤悍之人不终其正命,死之徒也。各于十类之中有其三焉。

原成: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原成:存、亡平衡,理之自然也。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吴澄:之,适也,趋也。动,作为也。生生,求以生其生也。厚谓用心太重。或仙术以延生而失宜,医药以卫生而过剂,居处奉养谨节太过而骄脆,十类之中亦有三类如此,其意正歌趋生而其作为反以趋于死地者,为其求生之心太重而不顺乎自然也。

原成: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原成:“道”衍生万物,万物接受“道”的约束,万物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所以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矦王得一以为天下定。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人的存与亡亦是与万物一样以“道”做为唯一标准,而不是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唯一标准。

“生生”者,皆是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妄图以主观意志为“生”立标准,而忽视“道”是“生”的唯一标准。故曰“动之死地”,言自取灭亡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吴澄:十类之中生之徒有其三,死之徒有其三,之生动之死地者亦有其三,则共为九矣。九之外有其一,太上真人也。摄犹摄政摄官之摄,谓不认生为己有,若暂焉管摄之,以虚静为里,柔弱为表,块然如木石之无知,侗然如婴儿之无欲,虽遇猛兽恶人,此不逃避而彼自驯狎不加害也。盖其查滓消融,神气澹漠,如风如影,莫可执捉,无可死之质,纵有伤害之者,何从而伤害之哉?

原成: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兕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原成:吴氏言“太上真人也”。吴氏所言虚无玄幻,不具有生活实操性,故不取。

凡以“道”约束自身,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则可以避免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所带来的“生生”之患,故曰“无死地”。

“生生”之患,犹兕虎之爪、兵革之刃,不可不慎也。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 ...

  • 死而无憾,纵横天下!道德经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执生者, 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 ...

  •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四)生死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四)生死 今本德经第五十章(13) 分段解析(一) 甲本:囗生囗囗囗囗囗囗有囗囗囗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乙本:囗生入 ...

  • 第十章,营载魄抱一,能无离乎?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十章

    德经·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吴澄:道之静则无,动则必与有相反,反者无而不有也.道之体则虚,用则必以弱为事,弱者虚而不盈也.此二句一章之纲. 原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原成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五章

    道经·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吴澄:士谓有道之士,旁达曰通,妙万物者,无所不通其妙也,微而不显,其通也,玄而难辨,渊乎如水之深而不可测,其中深不可测,故强为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五章

    道经·二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吴澄:前章道之为物,物谓德也.此章有物混成,物谓道也.混浑通,混成谓不分判而完全也.先天地生,首章所谓天地之始,四章所谓象帝之先也. 原成:有物蟲成,先天地生. 原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三八章

    德经·三八章 吴澄:下篇之首句曰上德不德,故以德字名篇.篇名非有意义,释者乃谓上篇专言道,下篇专言德,其失甚矣.他本或作<道德经>下,今按:道经德经云者,各以篇首一字名其篇,后人因合二篇之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三九章

    德经·三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吴澄:一者,冲虚之德,上篇所谓抱一,所谓为一,后章所谓道生一,皆指此而言.庄子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一章

    德经·四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吴澄:此言人之能知,以反而动者.道与物反,故惟上士有识者能勤而行之,中士之识已不及而若存若亡,下士无识,以其不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二章

    德经·四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吴澄:自此至天下希及之,皆详言弱者道之用.道自无中生出冲虚之一气,冲虚一气生阳生阴,分而为二,阴阳二气合冲虚一气为三,故曰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三章

    德经·四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吴澄:又承上文所言教弱之义而广之.至柔与无有,皆弱也.驰骋犹云躏砾.无有谓无有查滓之质.无间,无中间罅隙可入之处.水至柔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四章

    德经·四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吴澄:亲犹云所爱,名与身孰为可爱者乎?多犹云所重,身与货孰为可重者乎?名在身字上,货在身字下者,便文以协韵尔.司马氏曰:得名货而亡身,与得身而亡名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