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代建筑博物馆,让木构搭建起厚重的历史

记载历史和文化存在两条并行的主线:

一条是文字历史,一条是从古代到今天的建筑

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一边是快速城市化,“每天消失一个古村落”,古建筑面对推土机朝不保夕;

另一边是“城市病”蔓延,钢筋水泥耸立的“森林”快速抹去一个个历史遗迹。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当欧洲城市讲述着罗马式建筑的雄伟、哥特式建筑的森严、巴洛克建筑的纤巧时,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该拿什么去诉说?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系列的历史探秘系列课程,以建筑文化为主线串联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

在这种看得见的文化,摸得着的历史上,增加孩子了解世界的维度和深度,通过“看”、“思考”、“说”组织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到古代建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

跟随我们走进“午门”广场,它的古老、规模与气势在这个“凹”字形并带有“天上宫阙”的建筑下,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是你知道吗?明清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发展的长河中,仅仅只是是落日余晖。

若论“气势”,同样是阙门,唐代大明宫含元殿的“三出阙”和长达80米的龙尾道,就曾让安禄山在赞叹之余萌发了“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良心思:

唐 大明宫含元殿想象图

同样有此“理想”的,还有秦末项羽,秦代宫殿不仅气势远超唐代,整体布局更是大胆到与天象吻合:

秦 咸阳宫想象图(模仿紫微星垣)

可惜的是,由于战火的纷飞或岁月的剥蚀,迄今为止,已无一座明清之前的宫殿整体得以保存,剩下的,只有散落的晨星:

唐代 佛光寺东大殿

唐代 南禅寺大殿

辽代 天宁寺塔

《古代建筑发展史》把那些晨星的些许光辉聚集,并把我们的视野拉到遥远的,甚至是那个“巢居”的时代,一切的宏大与华丽,自那个“起点”开始:

新石器 地穴式和干栏式建筑

然后,每个时期,最典型的地上或地下建筑都将在这里“形象”的展示:

秦 咸阳宫复原模型

汉 高颐阙模型

辽 佛宫寺释迦塔 模型

西夏皇陵 鸱尾

清 故宫角楼模型

我们都说对一个人的了解,要从“音声相貌”开始,渐渐走入灵魂。而中国古建筑的灵魂就在这“木构”二字。

一个个小小的构件,通过阴阳、刚柔的咬合,甚至可以承托起“如鸟斯革”的巨大屋顶,这难道不令人惊叹吗?它们究竟如何组合?有几种方式?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古建筑营造展》中都将迎刃而解:

唐 佛光寺东大殿的硕大斗拱层

明清时期华美的“斗拱”自然吸引眼球,让我们穿越历史去瞧瞧这独特的“装饰”:

屋脊上神气活现的小兽们排排坐,它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支撑大殿的一根根木柱外面“髹”着几百年只会开裂而不会成块儿剥落的红漆,这又是为啥?

心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再慢慢地欣赏一下中国古建筑的宏达、深邃与优雅,沉浸在“静谧”的氛围里:

院内先农坛

院内观耕台

而营造这种气氛的,除了静,还有那些殿阁的辉映与不经意的触碰:

一次宏达的古建之旅,将从此处开始。

特约导师:博文老师

博文老师,师从百家讲坛特约教师喻大华
具有多年中学历史教学和国家级博物馆文物讲解经验
曾获得文物系统宣讲比赛第一名
并在青铜器修复领域小有建树
且具备多年亲子课程研发与培训经验
其授课风格风趣幽默,视角宏达独特
能结合传统文化及东西方全球视野传授知识
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历史时空,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