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续6

*大干快上,多快好省,涨绩法宝,收割良方。

步步为营,少慢差费,落后典型,诟病丛生。

*唯名是举是错误行为,名人效应是广告手段,含糊其辞是蒙骗技巧,以讹传讹是普遍状态,迷信权威是韭菜下场。

*说实话,教师就应该有专业知识,教学是有目的、有任务的活动,不宜把自己降格为陪读和陪伴。我们是教学生学语文,不是陪少爷小姐读书。有些事情可以做得看上去很抒情,但细究起来就会不专业不恰当了。

*继承与发展一直是学术发展的主线。而忽悠一般都是都是一知半解,添油加醋,郢书燕说,鲁鱼亥豕地瞎讲,当然添乱的还有一本正经,指鹿为马,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的专家。

*“细节”嘛,都是用来分散别人注意力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你引导他关注这边了,他就不关注那边了,一般的魔术师和骗子都深谙此道,这边你弄100个细节给你关注,那边肯定你看不见人家在暗中所做的手脚。加上人的大脑容易受操控,大部分时候只喜欢炫目和令自己兴奋的事,而不懂得什么是辨别和判断。人家只要稍微玩点喜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衡中那套东西其实都不是教育行为。也难怪,请到大佬站台,牙尖嘴利,黑的都能给你说成白的,把鹿说成狗都有人信。

*我们目前生活在“话语权即正确”的教育怪圈之中,校长,局长,专家,作家,名人等等概莫能外。有的言论本就是错误的,但人家就是能仗势硬上,一般这些平头百姓根本没有资格上前理论。

*本来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程度多少的问题,非要搞成对立状态来说,确实显得能吸引眼球,但这种情绪化的对立,不过是把“不要”的一方树立成稻草人而已。简单说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在作怪。

*对于各种感言看看就可以了,人在说感觉时,难免有夸大和误识,也未必符合事实,别当真。举例来说,凡是看到有人讲“语文是母语”之类的,我就呵呵,但不妨碍人家经常这么说。

*别看新课标那一大堆术语,其实就是读书、看报纸、学杂志,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罢了,跟语文要教的东西挨不上多少边儿。不过这些过度包装后的概念,往哪儿一摆,嗯,挺像样,能唬一气了。

读整本书=读书

群文=看报纸

几大版块=杂志栏目

提升核心素养=办刊方向

至于十几大系列,不过是质不够量来凑罢了

反正是筐越套越大,弄明白不容易,挑毛病更难,稀里糊涂地干,只要嚷嚷着“创新”就行了,你要是问,就说“时代要求”,你还能去问时代?

*职称是对一个人在职期间工作的肯定,但仅限于履职经历,并不是证明该人的专业程度,所以不能盲目相信职称定位高低能决定话语的正确与否。至于离职了还打着在职期间获得的称号敛财的,其实跟招摇撞骗很接近了。

*教会阅读基本技能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阅读了。不会技能只能算是认字翻看而已,读得再多也不会有好效果,过度的话反而会有不良习气出现。学生如果不具备基本理解技能,再怎么经典的著作放到学生面前,也不过是一堆有字的废纸而已。

*说得通,行不通的理论有很多,主要发生在一些空概念上,教育中很多概念说不清道不明,无法落实,其实也是因为这些东西是一些空概念或似是而非的理论,看上去挺完整,听起来很美好,但其实不过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罢了。望梅止渴是愿景,饮鸩止渴是事实。

*很多专家既没有一线的实践经验,又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认识,他们有的只是自己觉得越想越对的个人理解,所以提出了很多想当然的理论。

*读点专业的书,让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专业起来。只想着依靠别人传经送宝,顶多是个合格的传声筒。

*其实语文教学老老实实落实自己学科的东西就行,现在的问题是:一、过于在意外行人在外部的评价;二、错误地引进了很多歪嘴和尚。

*文体是一种约定俗称,然后才会萧规曹随地延续下来。早期语文发展中对于学生初期掌握的习作,有着很多不同的叫法,到解放后定名为记叙文和议论文,这种叫法其实是依照表达方式来说的和按文学体裁的划分本不在一个频道上。看那些文学体裁中,其实也不可能缺少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性质的文字就能知道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实是在大略划分的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下的表达方式的训练,而不是文体分类训练。

*现在很多研究文学的人,习惯把自己知道的叫真的,凡是自己不知道的,既不去了解,也不去分辨,一律打上伪的标签,这样可以掌握发言制高点,其实是他们自己思维单一,不愿去多了解语文所致。

*现在不少语文专家的论述越来越像学生的作文了,东摘西引,车轱辘话来回说。

(0)

相关推荐

  • 中考研讨会纪实 每年都...

    中考研讨会纪实 每年都要召开各种形式的中招备考会,围绕中招试题千遍万遍的解读,但是也抵不住中考题型的千变万化. 中考语文试题更是考得花样百出,从字音字形到补写句子,材料分析,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三大 ...

  • 凌宗伟: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技能

    [异史氏曰]教学决策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知识积累,还有赖于教师的专业视野.个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会同样会影响个人认知,怎样的认知就有可能有怎样的选择.只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种理论.一种观点与实际的教学 ...

  •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全书总结

    我们思考的机制是什么?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因为学校不能让学生在学校持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科学论证 专家共识 个人经验是系统思考的基本结构. 事实胜于技能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教师最大 ...

  • 学习技能五: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最近自己一直在看全国大赛和名师教学课例.这些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的和谐融洽,引导点拨的到位.他们对教材把握的很准确,拿捏的恰到好处.这个教学课堂掌控的轻松自如.以前的在观课例的时候也经常和朋友们 ...

  • 闲言碎语续一

    *对话,解读,吟诵,读整本书,任务群,群文阅读--这些入侵.泛起和横空出世的东西正在把语文教学替换得面目全非,严重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过程. *所谓的深度学习不过是以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 闲言碎语 续2

    *课程标准其实是给能参与课程制定的人参考的.但现在却要求一线教师学习,我看是弄错了培训对象.再有一线教师需要的是大纲类指导展开工作的内容,也就是操作标准,但课程标准其实不涉及操作层面上的东西.这就很尴 ...

  • 闲言碎语续3

    *目前的教育管理中,往往会用"规定"代替"组织",而教育行为中,往往会用"管理"代替"教育".规定和管理,是很多人所依赖 ...

  • 闲言碎语续4

    *在教育领域,管理行为对教育行为的僭越由来已久,目前甚至有从以往的"轻视"演变成"蔑视"的倾向.在市场化和绩效化越演越烈的今天,提醒他们各安其位各守其职,不啻于 ...

  • 闲言碎语续5

    *跟着课标扔出来的"咕咚"跑,还很自信,就脱离学生的实际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论建设难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尴尬.因为只会出现质不够量来凑的局面,而且我现在感觉课标一方面倡导核心素养, ...

  • 闲言碎语续7

    *可重复性,可操作性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因素,凡是强调不重复的,要么是没有经验可以传递,要么是只能弄点花里胡哨的一次性的东西蒙事. *有的专家对语文学科不了解,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研究,又得上台指导,怎么 ...

  • 诸气辨证短气气短不能续,少气气少不足言,...

    诸气辨证 短气气短不能续,少气气少不足言,气痛走注内外痛,气郁失志怫情间,上气气逆苏子降,下气气陷补中宣,臭甚伤食肠胃郁,减食消导自然安. [注]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也,皆 ...

  •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桂枝】续

                    桂枝 张云鹏经验 1,主治病证 胸痹(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不整脉),膨胀(各种原因引起腹水),脉痹(血栓闭寒性脉管炎),痹证(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相搏):旭痹(类风 ...

  • 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不是康熙,更不是乾隆,为大清续命100年!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职高无上的,期间有24朝,400多个皇帝,但是能够说得上明君的可谓是寥寥无几,而中国最后一个朝代就是清朝,在满清入关之后,清朝就开始面临内忧外患,之后经过康乾盛世,国力达到顶峰,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