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Mol Med:脉络丛释放外泌体引起全身性炎症疾病

脉络丛上皮(choroid plexus epithelium,CPE)是位于血液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之间唯一的单层细胞,形成血-脑脊液屏障(blood-CSF barrier,BCSFB)。最近几年,BCSFB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炎症和神经变形性疾病的作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一种全身性炎症疾病,一般是由创伤、烧伤和感染引起。当有感染迹象时,SIRS被称为败血症。到现在为止,治疗方式主要限于抗生素以及维持基本的机体功能,因此,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了解它的病理机制是极其重要的。最近发现,全身炎性病症,如SIRS和脓毒症,都会在体内出现BCSFB屏障功能的通透,即允许一些物质从血液经脑脊液(CSF)透过到中枢神经系统(CNS)中。

9月5日,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9.547)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脉络丛上皮细胞(CPE)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血-脑之间交流的新机制。在CSF中,全身性炎症诱导EV和促炎症miRNA之间的联系增加,包括的miR-146a的和miR-155。有趣的是,这与CPE细胞中多泡体(MVBs)的增加以及单一MVB产生的外泌体的增加相关。此外,研究人员模拟了这种利用LPS刺激CPE前体细胞和脉络丛外植体。这些脉络丛释放的外泌体能进入脑实质内并会被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摄取,引起miRNA靶基因的抑制和炎症基因的上调。有趣的是,该现象可以在体内通过外泌体生成抑制剂的脑室内(ICV)注射所阻断。这些数据表明,CPE细胞感受和传送信息是由外围炎症到脑脊液的,通过细胞外囊泡到CSF,转移炎症信息到易感脑细胞中。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阻断细胞外囊泡的分泌可降低脑部炎症,该研究开辟了治疗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比如败血症等)的新的途径。

机制示意图

参考文献:Balusu 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echanism of blood-brain communication during peripheral inflammation via choroid plexu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MBO Mol Med. 2016 Sep 5. pii: e20160627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