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摆脱节后综合症
这个假期与往年的不同,这是疫情后首个团圆的节日,许多人也对生命、对健康都多了一份感悟,也更懂得了珍惜。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各地心理健康工作者们都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行动起来开展疫情引发的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辅导工作,有效的缓解了疫情给民众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击。为了弘扬攻坚克难的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提升全民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意识,倡导社会关注和支持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定为中国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旨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进一步弘扬各地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天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多多关心自己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也指一种自我满意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他们能积极适应环境,人格和谐,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努力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而个人情绪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我们生理机能的改善,提高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它能使人们在良好的、旺盛的状态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使我们精力充沛。反之,如果一个人闷闷不乐,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二、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持续的心理状态,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而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
每个人都会遭遇心理问题,但并不表示患上了心理疾病,比如长假过后,许多人都会出现“节后综合征”的表现,这是由于长假期间人们过度放松,熬夜、暴饮暴食、长途旅行等,以往规律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导致节后两三天内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严重者甚至会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三、护佑心理健康
一、积极舒缓情绪
放松调节,是用简单的方法来调节因挫折、紧张所引起的不安情绪。例如:轻拍双肩、缓慢深呼吸等。
二、宣泄不良情绪
给自己找到一些排解心理压力的途径和方法,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可以尽快的调整自身的心态,让自己远离负能量。
三、选择心理辅导
当压力过大且自己无法调节的时候,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我们进行情绪的调整和压力的释放,让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克服生活中的心理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发挥个人潜能。
四、坚持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名为内啡肽的物质,人心情的好坏与大脑分泌出来的内啡肽多少相关。所以适当的运动也会让人们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
五、关注睡眠质量
充足的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长期的睡眠障碍或睡眠不足,会产生烦躁、疲倦、易怒等负面情绪,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六、减少不必要的完美主义
不用过分的追求完美,接受存在不完美这一客观现实,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灵活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及他人,避免固执己见,不要用自己的固定标准去衡量一切,培养心理健康的自尊自信。
七、应对节后综合症
沉溺假期无法自拔,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积极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将工作和学习井然有序的安排计划并推进。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好、心态不佳的时候,这很正常。但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可以在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调节,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寻求亲友、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