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传长媳的五世家传秘法治气瘰
这个方法是一个家世相传而且是只传长媳的秘法,到现在为止已经相传五世了。据介绍人说:“此法治疗气瘰,只要忌好了口,保证准好。”介绍秘法的人是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在政策的感动下,原把这个永不传人的秘法和治疗经验公开出来,推广使用。笔者根据她的口述记录如下:
一、发病原因和治疗的关系
由气郁或忿怒而得的气瘰,比较好治,一般灸治1-3次就可以痊愈了;由火得的比较难治,需要灸治四、五次,或更多的次数,但在一年内也能治疗。
二、症候
初起病人感到全身无力,面色渐渐变黄,全身发紧,脖子两侧,从耳垂后向下至颈的尽处出现瘰疙瘩,这时及时灸治,1-2次可以痊愈。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在以下各处起瘰:①腋窝;②整个胸部肋骨缝里;③腘窝里(膝盖后面的窝);④中封穴及其周围;⑤严重时眼球也可起瘰,致使眼睛失明,及时灸治,可以使视力恢复。
三、治疗方法
未破溃的用灸治;已破溃流脓血的用药膏贴治。
1、灸治
灸的部位是经外奇穴大骨空两侧的骨顶(由大拇指的指端向后数第一节弯曲时出现的两个骨顶),男灸左,女灸右,严重的部分男女左右,两手都灸。
灸用的艾绒,是以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三天采艾,要在这三天的早晨太阳未出的时候去采,只采艾梢上的叶子,其余不要,将三天所采的艾叶搀合起来阴干(禁晒禁烘)后,制成艾绒,然后将研好的麝香末(要研极细)均匀地撒在艾绒里,放在容器里封严备用,严防气味外散和受潮。用时将艾绒搓成长约二指的两端尖的艾条,从中央截成两段。
灸时先点好一枝艾条置于靠内的骨顶,再点好第二枝艾条置于靠外的骨顶上,灸的时间以被灸处起水泡为度。一起水泡,不管艾绒燃尽与否,马上去掉艾火,用消毒的纱布包扎好。严重的两个大拇指的四个骨顶均灸,也是先内后外(先灸两内骨顶,后灸两外骨顶),如有一处起泡,即可先包扎起来,不必等到都起泡。在水泡好了结疤退痂以后,再照上法灸治,叫做“复灸”。
在痊愈以后,为了除根(防止复发),于来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再灸一次,叫作“重疤”。“重疤”的穴位有七个,即两个大骨空穴两侧的四个骨顶,和项后的“风府穴”、足腕的“中封穴”。灸时同时燃起七枝艾条,分别置于七个部位上,起泡后分别包扎好(风府、中封三处可以早包扎)。
2、药膏贴治
药膏的制法:将捉到的鲫鱼和山药(山药要朝上的一端,要和全鱼等长)合在一起砸,砸的越粘越好,砸好后摊在洁净的白纸上,然后再撒上少量的麝香,就可以应用。
凡是破溃流血淌脓的气瘰,均可以用药膏贴治。其法即将摊好的药膏贴在破溃的气瘰上,药膏的大小,以能覆盖溃疡面和它的周围已经发青发紫的部分为合度,千万别贴在好皮上,以免好皮受伤。麝香不可撒的太多,多了会使患者有难以忍受的热感。
贴上的药膏,很快就会干,干了要马上揭下来,再摊一张贴上,如此继续贴下去,直到痊愈为止。
四、忌口
忌口特别重要,只要能忌好口,治一个好一个,而且永不复发。
1、灸期中的忌口:辣的除芥子外,别的什么都不能吃,特别是辣椒最为厉害;但在灸期中可以吃炒熟葱。另外,稷子(糜子)、地瓜和它的制成品、花生米和花生油、野菜、树叶、无鳞鱼、生过小猪的母猪肉等都忌吃。并严禁性交。
2、治愈后的忌口:痊愈后一生不许吃辣椒,四十岁以内忌吃稷子所制成的食品。
在灸期中能忌好口,可以很快的治好;愈后忌好口,保证不复发。所以我希望医生对患者应特别的讲明白这一点,希望接受治疗的患者要特别的注意忌口。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59年第3期。作者 / 侯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