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的麦克阿瑟与彭德怀

来源:《文史精华》2007年第7期,作者李炳亮
作为交战双方的最高军事统帅,彭德怀与麦克阿瑟两人都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都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那么,在朝鲜战争中,两人展示出的个性又有哪些不同?各自不同的个性对交战双方及战争结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麦克阿瑟的名气 
   
  到1950年的时候,在战功卓著的军事家麦克阿瑟身上荡漾着“四种气”,即名气、狂气、躁气和霸气。
  先说名气。
  麦克阿瑟的全名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他出身于军人世家,父亲曾任美国军队中将,驻菲律宾的军事总督。这彭德怀可比不了,彭德怀父亲只是湖南湘潭县一个小村子的贫雇农。麦克阿瑟长得非常漂亮。他仪表堂堂,身躯高大伟岸,很有军人的气质和潇洒,是个超级明星,人气极旺。他是世界级的,是世界知名的大军事家。这可以用三点证明:优异的成绩、非凡的经历、卓著的战功。
  优异的成绩。麦克阿瑟考取的大学是西点军校,这个西点可是太著名了,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西点军校就是世界军校的Number one。它培养了大批世界名将,被称为“美国将军的摇篮”。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学校中,麦克阿瑟也是出类拔萃的。他学习刻苦,成绩出色,4年的学生生涯,除了一次考了第四名,其余均是全班第一,到毕业时他的4年成绩平均高达98.14分,创下了西点军校的纪录。
  非凡的经历,可用几个“最”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战绩突出而晋升为著名的“彩虹师”师长、少将,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他不但是西点军校考第一的学生,而且还在1919年,39岁的他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实行了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带领西点军校进入现代军事时代。1930年任陆军参谋长,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也是当时美国唯一的一位四星上将(当时还没有五星上将的说法,1944年美国国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的将领,才设立的一种新的特级军衔——五星上将)。在美军五星上将中,他是唯一参加过3次战争的人,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他都参加了。
  卓著的战功,麦克阿瑟的名气是靠在战场上拼打出来的。巴顿将军曾骂过麦克阿瑟,但最后还是服了他。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曾作为远东美军司令,在亚洲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中,靠“越岛战术”或叫“蛙跳战术”而声威大震。他作战勇敢,在战争中从不考虑个人安危,曾经数十次进入日军火力封锁区,一次又一次地和第一攻击波的部队一起登陆,并诙谐地说:“能打死我的日本子弹还没造好!”他的许多知名战例是上了教科书的。这里仅举朝鲜战争中美军仁川登陆的例子: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将南朝鲜军队打到了最南端。这时,麦克阿瑟在釜山一带积极防御的同时,组织了仁川登陆。仁川港的特点,就是每天只能在短时的涨潮时登陆艇才能冲上海滩,否则,就会陷进烂泥滩中。因此,被认为是朝鲜最不适宜两栖登陆的港口。然而,麦克阿瑟却力排众议,于9月15日凌晨向仁川发起了出其不意的突然攻击,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不仅挽救了濒临失败的美军与南朝鲜军,而且使美军与南朝鲜军由失败、退却、防御转入了进攻,麦克阿瑟更是威名大震,成为制造神话的人。有人说:“仁川登陆是有史以来最高明、最大胆的战略进攻。”  
  他有名,也更重名,喜欢沽名钓誉。尤其是仁川登陆战役成功以后,他越发把自己神化起来,做了很多非常滑稽可笑的事情。1950年11月25日,也就是在“联合国军”被志愿军第一次战役歼灭1.5万人,还没有找到志愿军踪迹的情况下,麦帅从东京的司令部赶到南朝鲜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通过记者向全世界发布了将向北方发动全线攻击的命令后,在当天中午再次登上盟军最高司令的座机准备回去。他突然对驾驶员托尼·斯拖里说:“朝西海岸飞,然后沿鸭绿江向北飞。”“他说要研究一下地形,还要寻找一下敌人的活动迹象。”这确实使所有的人大为吃惊。“参谋官们面面相觑,不甚惊恐。”因为没有战斗机护航,非常危险。他说:“敢于进行这次飞行的胆略是最好的保护。”且坚持不佩带降落伞。飞机沿鸭绿江飞行,看到了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中国东北大地,鸭绿江已经冰封,没有人迹。于是,他放心了。对于这次飞行,除了得到一片赞扬之声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是典型的作秀之举。当时的随行记者就抱怨说,“这次飞行真有必要吗?”
  再看彭总,他只上过两年小学,最高学历是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中专毕业。
  名气,麦克阿瑟把彭德怀比下去了;狂气,更把彭德怀比了下去。仁川成功登陆后,麦克阿瑟的确很狂,那真是狂傲得不可一世。
   
  麦克阿瑟的狂气 
   
  1.对总统狂:威克岛会见。当联合国军准备越过三八线时,杜鲁门总统要与麦克阿瑟见面商讨战局。但麦帅借口忙离不开身,总统只好屈尊到距离美国本土7000公里以外的距离南朝鲜比较近的一个叫威克岛的地方,与部下麦帅进行会晤。当时一些记者就描述说,这不是上下级的见面,而是两个国家元首的国际会谈。总统毕竟是总统,杜鲁门也要面子啊,杜鲁门的“独立号”专机在威克岛上空转了好几圈,在确信麦帅已经在下面接着时,才命令飞机降落。麦帅迎接总统,但没有敬礼,而是握了握手。按要求,军人是应该给总统敬军礼的。会晤时,当杜鲁门明确问他中国会不会出兵时,他肯定地说,中国不会出兵。因为“那一定会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会谈尚未结束,麦克阿瑟就显示出不耐烦了,就想离开。格登记载:“他掏出一块金怀表,看看它,用手指慢慢地擦着玻璃表蒙,然后放到口袋里。”这是对谁啊?是对总统!就是对朋友、对同事,也不能这样啊!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一起
  2.对志愿军狂:10月25日,志愿军在温井打响了第一枪,歼灭了南朝鲜第六师500多人,麦帅还在那里瞎神气,继续进攻!一次战役联合国军被歼灭了1.5万人。就这样,麦帅仍不相信我军主力已经参战。说“我始终认为中国出兵是象征性的”。为诱敌深入,一次战役后,彭德怀命令志愿军主动后撤。这个麦克阿瑟就又判断志愿军后撤是“因兵力不足,装备低劣而怯战后退”,又吹嘘:“联合国军对鸭绿江沿岸实施的空军突击,已迫使中共后续部队不能进入战场”,并说“我肯定,战争在两个星期之内就会结束”。他还说了他一生中最狂的一句话,他说中国军队“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也就是说,他认为中国军队是一支可以随便侮辱的军队。可见,麦克阿瑟已经到疯狂的地步,这的确不是一个理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应作出的判断。  
  在表现狂气上,麦克阿瑟又超常规地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3.做志愿军“谍报员”。1950年11月24日,在那次传奇式的鸭绿江飞行之前,麦克阿瑟宣布要他的士兵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并向全世界公布了“联合国军”的钳形进攻计划安排。从11月下旬到12月25号圣诞节,时间是一个月,他将开始、结束的时间都公告了。钳形攻势,即兵分东西两路,进攻路线安排也公告了。伦敦《泰晤士报》还报道说,“7个联合国师——3个美国师和4个南朝鲜师——以及英联邦旅已准备就绪,去进行据称是最后的进攻,以扫荡从西海岸至南朝鲜部队已经到达的地点这段鸭绿江下游地区”。这样,麦克阿瑟等于把自己进攻的时间、地点、行军路线、兵力、目标等等都告诉了彭德怀。上哪里找这样又全又准确的情报去啊!对此,有记者都评论说,这“显然是一种奇特的打仗方式”。美国约瑟夫·格登写的朝鲜战争中记载:“也许历史上还从未有一位将军像他那样,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自己的计划毫无保留地暴露给敌人。”因此说,麦克阿瑟是志愿军的高级谍报人员。
  正是在这种“狂”中,麦克阿瑟彻底丧失了理智和起码的冷静判断。而此时,这位麦帅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对手,一个抱着一雪民族百年耻辱而忘生忘死的硬汉,因此,在疯狂之后,麦帅走麦城也就是必然的了!约瑟夫·格登所写的《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里记述:1951年春天,麦克阿瑟到“三八线”以北的南朝鲜军第9师视察时,面对如山倒一样的兵败,“麦克阿瑟颓然倒在吉普车的前座上,仿佛已经完全精疲力竭。并未表现出他一贯的信心和盛气,就连他那顶著名的油渍斑斑的军帽,这一天也不显得怎么精神,他是一个斗败的人。”
   
  麦克阿瑟的躁气与霸气 
   
  狂,必然伴随着躁,麦克阿瑟也不例外。先是进攻犯急躁。当向三八线推进时,先是提出感恩节推进到鸭绿江(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礼拜的礼拜四),在被击败的情况下,竟提出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12月25日)。结果圣诞节成了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日。接着逃跑又犯急躁。在圣诞节攻势中,联合国军攻得快,逃得也快,几乎到了慌不择路的地步,一路就狂逃到了三八线。其中有的联合国军在一个星期之内竟退了250公里。其实,只要战术指挥沉着得当,完全不用逃这么远,因为志愿军的攻击制约很大,靠两条腿,靠肩扛背驮,太原始了。只是志愿军的凌厉攻势太出乎意料了,麦克阿瑟慌神儿了。
  再说霸气。对于中国,麦克阿瑟是瞧不起的,是根本就不屑一顾。早在1950年6月30日,他就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擅自访问了中国台湾,要蒋介石出兵3.2万人到朝鲜。这引起了杜鲁门的极大反感,当然建议也被否决了。麦克阿瑟的霸道态度和做法,对新中国是有刺激的,对彭德怀是有影响的。也正是由于他的霸气,才出现了在朝鲜战场上认识失真、判断失据、决策失误和战略失策,从而导致失败。最为可笑的是,当美国政府感到战争无望,确定用和谈结束战争时,麦克阿瑟竟然对中国发了一个不是最后通牒的“最后通牒”,他公开宣扬:“要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中国的沿海地区与内陆基地”,“赤色中国就注定有迅速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也就是说,他要对中国全面开战。这事毛泽东、彭德怀根本就没有理他,杜鲁门却不干了!对另外一个国家宣战、发通牒这么大的政治事件,是该我总统说了算还是你司令官说了算?不要说美国,就是任何一个国家,这都是不能容忍的!很快,气愤至极的杜鲁门于1951年4月10日签署了解职令,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并且,麦克阿瑟还是通过广播得到消息的。由于时间紧,麦克阿瑟无法举行美军惯常的指挥官交接仪式,也无法向部队发表惯常的告别演讲,冷冷清清地登上飞机,落寞离去。
   
  彭德怀的胆气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身上,也有四种气,就是胆气、脾气和静气、正气。
  先说胆气。
  彭老总有胆气,尤其是在面对强敌时,他是天王老子都不怕。有人说,如果对手是鬼的话,彭德怀简直就是“鬼见愁”!
  1.挂帅出征。在决策出兵朝鲜抗美援朝问题上,彭总是起到重要作用的,这需要异乎寻常的胆气。如果说,那主要是由主席在那里顶着,那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帅印,可就真是显英雄本色啦!开始,毛主席是意属于粟裕的,但粟裕有病;又意属于林彪,因为林彪能打仗,并且东北边防军主要是四野的部队,将帅熟悉。但林彪借口身体不好,推辞了。但是,彭老总就没有任何顾及,主席一提,不就是打老美吗,打!打不赢怎么办?彭总说,“打不赢就当解放战争晚解放几年”。这一点与毛主席的想法非常一致,主席也说,打不赢退回来,但你美国总欠我们一笔账,我们什么时候想打,我们就打。至于打败了会不会影响个人声誉,彭总根本就不予考虑。对彭总的这种面对危局敢担大任的英雄本色,毛泽东早就有过高度评价:“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2.第一次遇险。司令部前移是彭总一贯的风格。彭总是进入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人。1950年10月19日傍晚,夜已经黑下来了。在第一批志愿军过鸭绿江之前1小时,司令员彭德怀仅率4人,一辆吉普车,一辆电台车,最先进入战火纷飞的朝鲜,他着急了解战场情况啊!秘书杨凤安说:“只身入朝,太危险了。”彭德怀说:“后面是我的几十万大军。”21日上午,到达大洞与金日成会谈,当时金没有带电台,而途中电台车还掉了队,彭总也丢了电台。这时天上大批敌机呼啸而过,四周炮声隆隆,前后左右都是敌人,只是敌人不知道对方的两个统帅都在这里。
  3.第二次遇险。在彭德怀筹备指挥第二次战役期间,当时指挥所设在一个叫大榆洞的地方。由于志愿军发报太多,被敌人测了向,敌机频繁光顾指挥所大榆洞。11月25日天刚亮,二次战役西线反击打得正酣,彭总由于一夜未睡,就躺在木板房中自己的小行军床上打盹休息。当时司令部人员都进入了防空洞。大家就商量把彭总拉进来。谁都知道彭总不好劝,邓华推政治部主任杜平,杜平推洪学智,最后洪学智去劝。彭总说:“你洪大个就这么怕死啊!美国飞机不是天天飞来飞去吗?你怕死你走,反正我不走。”洪是连拉带拽,连劝带哄,愣是拽进了防空洞。彭总还忿忿不平:“好啊,你他妈的洪大个竟敢搞绑架!”结果,躲了一阵子,敌机没有来,就出现了毛岸英、高参谋等3人去翻译资料、吃饭而遭敌机轰炸、光荣牺牲的事件。
  4.第三次遇险。1951年4月7日天刚拂晓,防空哨鸣枪报警:敌机来了!当时刚把彭德怀的行军床支起来,突然两架美军飞机飞临空寺洞上空。敌机一前一后由西向东开始俯冲下来,警卫员见势不妙,急忙把彭德怀推出木板房,拖起就跑,迅速跑到附近的沟坎下躲避。他们刚刚跑出木板房,敌机先朝那几间民房投炸弹,然后绕过圈来低空扫射。在这十分危险时刻,彭德怀仍沉着、镇静,大声说:“不要管我,赶快去寻找邓副司令员、洪副司令员去,看看他们负伤没有?快去!”待敌机飞走后,人们返回彭德怀住的木板房时,大吃一惊。不仅门窗被打得稀烂,行军床也被子弹打穿了4个洞,被子还在燃烧,脸盆、电话机也中了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彭老总真是命大呀!这次又平安无事哟!”洪学智说:“彭老总是一员福将嘛。”彭德怀面对炸烂的房子,幽默地说:“美国飞贼的炮口打得真准,不过就是不认识我姓彭的。”
  在朝鲜战争中,彭老总多次遇险,但就是毫发未损。
   
  彭德怀的脾气  
  人人都知道彭德怀脾气大,发起火来人人怕。然而彭德怀发脾气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的特点呢?他发脾气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与效果呢?
  1.一怒:出了个“万岁军”。第一次战役,共消灭敌人1.5万人,旗开得胜。11月13日下午,在指挥部所在地大榆洞开总结会,彭德怀与参战的6个军的军长,如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等一一握手。到38军军长梁兴初这里时,梁兴初刚想敬礼,彭总不但没有握手,也没有拿正眼看他。一脸的冷峻、漠然,让梁感到很尴尬。梁知道是自己没有打好的缘故。因为38军在打熙川之敌,进行穿插时,误得情报,将南朝鲜部队误认为是美国黑人团,结果一慎重,贻误了战机,使敌人逃跑了。总结会开始,先由邓华副司令员发言,彭总后发言。当讲到38军的作战时,彭总“啪”地狠拍了一巴掌桌子:“梁兴初,你站起来!”吓得梁站起来。“我问你,你的38军为什么那样慢慢腾腾、拖拖拉拉?”“都说你梁大牙是虎将,什么鸟虎将,我看是鼠将!老子让你打熙川,一个黑人团就把你吓住啦!”梁过去在四野,是林彪的部下,林彪很少骂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有点受不了,嘟囔道:“怎么骂人啊!”结果彭更加震怒:“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这时候,谁也不敢出声,只有彭老总一个人在骂,无怪乎是“再贻误战机,老子毙了你”等等。威风赫赫的梁军长被骂得青筋直蹦、满脸涨红。一直训了好长时间,邓华出面才解了围。当然,这里还流传有另外一个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不是骂的梁兴初个人了,而是骂的38军:“都说你梁大牙是虎将,什么鸟虎将,我看是鼠将!”改为“谁说38军是虎军,我看是鼠军!”不管有几个版本,反正是骂了,并且骂得酣畅淋漓。客观地说,骂人不对;但骂人的效果好!因为当时打的是谁?按肖劲光的说法是“3个头号”:头号帝国主义、头号霸权主义、头号不讲理的!打3个头号,没有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不行!也正是挨了如此的一通骂,梁兴初才将憋的这口气撒在了美军身上,在二次战役中才打出了“邪劲”,打出了一个威名赫赫的“万岁军”。可以说,38军的“万岁军”既是打出来的,也是骂出来的。
2.二怒:赢得倾力支持。四次战役进行期间,前方战事正酣,彭总却回了一趟国。回国的原因除了就朝鲜战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与毛主席商谈,还有就是令彭总心急如焚的志愿军的武器后勤供应问题。当时的情况是,由于第三次战役一路打到三八线,各种物资供应在敌机轰炸下,根本没有保障,造成许多战士衣服破烂,冻伤生病,冻伤、冻死、生病的高达4万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和炒面供应,更吃不到新鲜蔬菜,战士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许多战士患了夜盲症,第一线部队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用彭总的说法,其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征。如不迅速解决上述问题,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无法坚持这场战争。为此,周总理专门主持召开由军委各总部和政务院有关部门领导人参加的支援志愿军作战会议。在会上,与会人员非常支持这场战争,也作了很大努力,但毕竟对这场战争的困难程度认识不足,就有人开始讲一些困难。结果彭德怀越听越有气,越听越火冒三丈,也不管什么场合,又来了个把桌子一拍,怒气冲冲地大吼:“这也困难,那也难办,你们整天干什么吃得?”接着还骂了很粗的话。边骂边讲具体困难。彭德怀的怒气和着他的骂声,冲击着整个会场,震撼着每个与会人员的心。再加上周恩来总理的解释说明,大家真正理解了这场战争的严峻程度和志愿军的困难,更加支持这场战争了。毛泽东当然很快就知道他在会上发脾气骂粗话的事,在接见要赶回朝鲜前线的彭德怀时,指着他笑说:“彭老总雷霆万钧,我们焉能无动于衷?恩来都在中南海架炉亲自炒面了。准备马上再向苏联购置60个师的武器装备,号召国内各行各业各群众团体开展增产节约,捐款购买飞机大炮运动。”彭德怀这一怒,就赢得了理解与倾力相助。
  3.三怒:赔(梨)礼道歉。五次战役期间,60军来电报,说缺粮。彭德怀找洪学智发了火。洪学智说不可能啊,至少保证5天供应。可以调查么!第二天夜晚,彭德怀对洪学智说:“冤枉你了,我派参谋去调查,他拍来电报,是60军有人违反纪律拿东西换小鸡吃,不是缺粮,谎报了军情。”洪学智笑说:“好嘛,他们一谎报,我吃你一闷棍。”“昨天我向你发火,我错了。”桌子上放着几只朝鲜梨,彭拿起来一只,递给洪说:“吃梨,吃梨,给你赔个梨(礼)!”洪学智说:“赔什么礼嘛,彭总作为统帅是从全局出发看问题的,你是怕部队饿肚子影响打仗。如果我们没搞好,就应该受批评,现在问题清楚了,就很好嘛,没有什么可道歉的。”
  其实,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一呼百应的嗷嗷叫的战斗作风,与彭德怀的这种奖罚分明、奖罚严明的脾气有很大关系。
  

  彭德怀的静气 
   
  彭德怀脾气大、性子急,可他性格中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头脑冷静。在战事顺利时,不盲目乐观;在战事不顺时,不自我贬低。这种每临大事有静气,恰恰是一个统帅、一个军事家的重要素质,是战争获胜的重要因素。
  1.一次战役:“停”出了一个大胜利。第一次战役,10月25日打起,到11月5日,彭德怀就发布命令,结束第一次战役。按说,当时如果继续追击敌人,也是能够再消灭一些敌人、扩大些战果的。但彭总没有被眼前的小胜所迷惑,在还能打的时候,果断地停了下来,还后撤了几十公里。朝鲜方面的领导人对这样的战略部署不理解,询问为什么不乘胜向清川江以南追击。彭总作了解释,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这才造成了第二次战役分割歼敌的有利态势。
  2.二、三次战役:“停”出了一个天才军事家。第二次战役是抗美援朝决定性的一仗,奠定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础。三次战役,乘胜追击,越过三八线,打过汉江,夺取南朝鲜首都汉城,将敌人追逐至三七线。三次战役从元旦之夜打起,7日结束,彭德怀果断下令停止追击。为此,彭总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乘胜前进,一鼓作气,不给敌人喘息机会,这是兵家常识,彭德怀过去也经常使用。今天怎么反其道而行之了呢?1月10日晚上,金日成和外相朴宪永走进了君子里中朝联军司令部。他们一再对彭德怀统率的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胜利表示祝贺与感谢,同时也关切询问:下一步中朝军队将如何打算?为什么在部队乘胜追击敌人到三七线附近时,突然下令收兵?彭总作了解释。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也到联军司令部会晤彭德怀,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争执。拉佐瓦耶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进入朝鲜的苏军集团军司令员,苏军撤回国后,他即改任苏联驻朝鲜大使,实际上是朝鲜人民军的总顾问。他对彭说:“你要一鼓作气,把美国人赶到海里去!”彭德怀:“我是司令员,我要对人民负责,要对几十万将士的生命负责!”拉佐瓦耶夫不听,说:“你右倾,我要向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告你!”说完,拂袖而去。其实,当时人们普遍有一种速胜情绪,战士中也流传“从北到南,一推就完”的说法。但彭德怀后来回忆说,“了解敌人是不容易的,了解自己也不容易,受了挫折往往低计自己,胜利了又往往高估自己。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过怕,可是当志愿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后,我环顾前后左右,确实非常害怕。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处在敌人攻势的情况下,真是害怕得很,几天睡不好。我军打到'三七线’线后,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敌人不下船就可以利用舰炮打我军。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拉佐瓦耶夫向斯大林告了“御状”,彭德怀也将与苏联大使的分歧意见如实地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毛泽东同意彭德怀的意见,并将朝鲜战场的情况电告了斯大林。斯大林毕竟是大军事家,马上回电说:“彭德怀同志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朝鲜战场的一切军事行动应听从彭德怀同志指挥。”斯大林还将这位拉佐瓦耶夫调回了国,并撤了他的职。
   
  彭德怀的正气 
   
  其实,彭总超群的胆气、脾气和静气,是建立在堂堂正气的基础上的。彭总这个人,一生光明磊落,处处透着一种正气。在朝鲜战场上,国家民族之正气与彭总为人之正气结合在一起,使这种正气表现得更加大气磅礴、气贯长虹。
  1.《彭德怀将军之歌》。有一次,彭总突然发现桌子上,放着一首歌词的底稿,他拿起一看,是《彭德怀将军之歌》,他吼了起来:“谁写的?乱弹琴!”政治部主任说:“是一位文艺工作者正在创作,送来征求意见的。”“我的意见很简单!”彭德怀拔出钢笔,“刷刷”地把“彭德怀将军”几个字划掉了,在旁边添上“战士”两个字。杜平拿起说:“《战士之歌》,你这样改是不是要征求作者意见呀?”彭德怀说:“我可不当麦克阿瑟!真正功勋大的是那些战士,是他们用枪炮消灭了敌人,打退了敌人。当然,我为战斗的胜利,也作出了贡献,相比之下,还是战士的功勋大啊!而且,写一首《战士之歌》把我们和几十万志愿军战士都包括了,多好啊!”这就是彭德怀。这在他一生中多次显现出来。
  可以说,中国出了这么一个不图虚名与私利、一心谋国的彭大将军,确实是共和国之福!
  2.捡菜叶。彭总非常廉洁。有一天傍晚,彭德怀向司令部小灶走去,准备吃晚饭,他看到门前扔掉一些烂白菜叶子,十分心疼,对炊事员说:“能吃的菜叶,一定要留下来吃掉。”他俯身去捡菜叶,炊事员跟着捡,走来吃饭的副司令们也跟着捡。中朝联军的司令这时候显出了农民本色,他说:“志愿军几十万人,如果都不吃菜叶,就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我们来商量几条节约的具体措施。”洪学智笑说:“头一条,不能随便扔菜叶。”彭德怀却很严肃:“志愿军的吃穿用都要从国内运来,所以一分钱一粒米都不应该浪费!”他这样说,他自己首先这样做。入朝初期,部队几个月吃不上菜,彭德怀自己也坚持不吃。当时官兵一年换一套棉衣,彭德怀以自己多在指挥部磨损少为理由,两年才领一件棉衣。
  3.打了胜仗就“万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彭德怀从不说半句假话,从不办亏心事。
  38军一次战役没有打好,挨了一通骂。结果在二次战役中,38军113师14个小时强行军145里,直插三所里、龙源里,提前5分钟抢在敌人的前面,堵住了敌人的退路。并且任凭100多架敌机、400多门大炮还有坦克的狂轰滥炸、乱冲,敌人援兵与后撤之敌相隔几百米,喊话听的清清楚楚,连坦克上的标记看得清清楚楚,可就是不能会合。按要求守了50多个小时,像钉子一样钉在了那里,胜利完成了任务,保证了战役的胜利。彭老总写嘉奖电报,写完下发时,彭总在结尾加了一句:“38军万岁!”邓华说,38军的确打得好,可我军历史上还没有称呼哪个部队“万岁”的,洪学智也说,改一下,起到嘉奖的作用就行啦。彭总就是彭总,没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打得这么好,就万岁!下发。”当梁兴初接到电报后,激动得对政委刘西元说:“彭总来电表扬我们了,还称'38军万岁’,这怎么敢当啊!”刘西元说:“彭老总这人啊,就是这么可怕、可爱又可敬,打了败仗就要杀你的头,打了胜仗又叫万岁。”
  可以说,正是彭老总这种奖罚分明、治军严明的作风,激励着全体志愿军将士卧冰爬雪、效命疆场,成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