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俗字研究》疏误一(论“掉”与“丢”)

张涌泉先生的《汉语俗字研究》是俗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但亦颇有疏误,今将陆续刊文讨论。

书中关于“掉”与“丢”的俗字讨论(见下图)存在两个问题。

甲、由书中论述可知张先生的推断思路是,“掉”出现之前没有与“丢”

一样的词意(即“ '掉’ 用同 '丢’ ”),所以“疑为'丢’的异形借用”,进而判断“掉”出现了丁羞切的音。

但是“掉”的跳跃、悬垂之意实则早有,如《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偃蹇杪颠,踰绝梁,腾殊榛,捷垂条,掉希间”,而《汉书》此处为“踔希间”。此处“掉”通“踔”,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早已解释过这个问题,并云“掉,叚借为踔”,效徹去。除了《汉语俗字研究》所举例子外还有如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中的“若鹢首掉虚”,皆是如此。

乙、裘锡圭先生按云“ '丢’可能是'掉’的分化字,……那么读'丢’的'掉’也可看作'丢’的初文”,此论不妥。

就现存文献看,“丢”字最早见于南北朝迦叶摩腾译的《大智度论》之“无上丢何”(当然亦有更早见于东汉的可能),当为翻译佛经时所创作,若此类者如“梵”、“僧”、“塔”等。“丢”的创作应该还是紧扣《方言》的“一去不還”来创作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