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这位神经学科主任把科室建设成京北中心
医学界
为你提供可靠、有价值的内容是我们的存在方式。2小时前
向“名医名师名家”三名大夫迈进!
撰文 | 万顺顺
清华大学医院坐落于幽静雅致的清华园西侧,道路东边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医院住院部三楼最里侧的院长办公室是武剑的办公场所之一。
除了担任清华大学医院院长,武剑还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下简称为“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领导小组成员、卫生部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最初懵懵懂懂地进入医学行业,今年是武剑在神经内科辛苦耕耘的第三十年,他表示:“这是一个多重身份的行业,既是医生又是老师还是科学家,'医教研’三位一体,能够充分展现出各方面的能力。到现在我觉得是一个很好,也特别适合自己的职业。”
从零开始建设神经学科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医院的专家,2014年11月28日开业的清华长庚医院对武剑来说,“就像一张白纸,可以规划心中的蓝图”。
武剑想:自己当创始人去创建一个学科,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未来的医学发展可能不仅是传统医学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一些新型的学科。他敏锐地察觉到医工结合的趋势,而清华大学有着强劲的理工科优势。
加入清华长庚医院之前,武剑工作在国内神经学科的高地——宣武医院。他的家就在宣武医院边上,从家到宣武医院的办公室步行300米,只要7分钟。现在,他每天要开车30公里,路上花费70分钟。
“最早嫌开车太远,我坐地铁上下班,但地铁人太多了,我在换乘的时候总挤不上去。”
现在他习惯每天早上6点不到起床,晚上9点才回家,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已经7年多了,也是艰苦卓绝奋斗的七年。”武剑总结道。
在清华长庚医院一切从零开始,武剑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组建学科的人员队伍。神经学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它和内科一样,都是二级学科。内科在建设的时候,下面的三级学科,如心脏科、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肾科、血液科、肿瘤科等各科都有一个主任,自己建自己的人员队伍。
神经内科下边有脑血管病、癫痫、痴呆、肌肉疾病等等,每个专业既有内在的神经系统的联络,但又是独立的学科,但是神经内科把这些都包含在里边的,“你要是一个很全面的神经内科大夫,如果你说我只会看脑子,不会看周围神经,也不会看肌肉,那这个科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科。”
同时神经学科还有一个特点,专科检查特别多、特别专。武剑表示,有的放射科年轻医生不太会看神经系统影像,往往要神经内科医生看。肌电图、脑电图、诱发电位、视频脑电、经颅的超声波检查、认知心理等等这些专科检查全部要自己做。
武剑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经过长期的训练,打下比较好的临床基础,掌握各种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专科检查。新的医生招募进来后,武剑负责培训他们看肌电图、脑电图、超声,教他们技术,怎么检查病人能查出病人的病因。从技术人员,到神经内科的护士,再到最重要的大夫,都要经过系统的培训。
开业之初,还得把病人吸引过来,武剑带着团队深入京北地区的社区做讲座、做义诊,从天通苑、北七家、小房山,最远到古北水镇,把北边所有的社区都跑了一圈。
清华长庚医院的神经内科从开业时只有6名医生,到现在拥有30多个医生,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加起来快100个人。科室的门诊量也从最开始一个月几百人,增长到五六千人,呈现出巨大的数量级差异。
在清华长庚医院开业运营5周年的节点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曾用创造“传奇”一词,高度评价医院5年来的高速发展。
神经内科的发展也是如此,2016年被授予国家级卒中筛查与防治高级基地,2019年8月19日,成为国家脑死亡评定质控合格医院。同年,获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成立不到5年,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进入2018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华北地区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武剑对此感到很意外,“因为华北地区有非常多优秀的医院,进入前十很不容易。”
分析背后的原因,武剑首先归功于团队,“我们团队特别重视学科建设,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进去,我们很投入,我们很努力,我们很苦干;其次,学校医院给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空间,让我们去发展。除了个别体液检查没有,几乎所有的检查都可以在我们医院完成。我们的大型硬件设备齐全,并且购置的都是最先进的;第三,得益于医院精细的管理,无论是学科建设、科学发展、还有经营管理,它都有一套独特的机制。”
清华长庚医院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管理模式,构建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实行专业化医疗团队与职业化行政团队分工协同治理。比如,每个科室都配有行政助理、经管助理、科研助理,帮助医生分担很多事务,让医生可以全身心的去投入需要关注的事情。
在薪酬绩效管理领域,清华长庚医院借鉴长庚的模式,引进了PF医师费制度。PF医师费制度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把医师亲自参与操作的医疗服务项目,包括门诊、住院、手术、麻醉、侵袭性操作检查、临床检查报告判读等纳入绩效。
“另外看他对科室的贡献,看的病人多、管理多、科研多,医生的赋值都会更高,甚至医生参与一些公共事业,也会加分,最后再计算收入。科室主任有权利为医生打分,但整体上的绩效收入由医院计算。”武剑说,“所以我们的大夫也愿意看病,病房老是满的,临床也就发展得很快。”
在科研创新方面,正如武剑料想的,这是一个医工结合、智慧医疗的时代。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理工背景,武剑团队连续5年拿了7个100万以上纵向课题基金,“因为有这些项目支撑,我们在学科建设上面跑得特别快。”
武剑团队和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合作,研发新型的神经影像成像技术,不仅能够看清结构,还可以看见血流的情况,计算到底有多少血液流进大脑;和计算机系开发了适用于普通人群的脑血管病高危风险人群智慧筛查小程序;和电子系合作研发出反映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图像认知心理系统;和机械系合作研发介入导管的导航系统……
去年武剑团队和材料系合作,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领域寻求突破。项目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武剑表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余万人,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因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如果干细胞能够把脑卒中致残的患者治愈的话,会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好处。
建立京北脑卒中防治网络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国卒中报告2019》指出,卒中已成为造成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我国带病生存的脑卒中患者已高达1300万。
2010年,武剑加入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参与了卒中中心防控体系设计、卒中中心标准制定、指南制定以及一系列卒中中心考评等工作,获得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奖”“突出贡献专家奖”“杰出担当奖”。
在武剑的带领下,清华长庚医院积极推进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急性缺血性卒中DNT时间可缩短至38分钟,远低于全国平均时间83分钟。神经内科还建立全国第一家高危卒中单元病房,卒中单元病房为十万级洁净度的环境,极大减少了脑卒中急性期严重并发症。
获评国家级卒中筛查与防治高级基地后,2017年12月22日,清华长庚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北部地区14家综合医院,以及120、999急救系统共同组建京北脑卒中防治网络。
武剑曾对媒体表示,由于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院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卒中救治效率不高,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仅约为3%。
北京北部的昌平、顺义、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六个地区人口众多,脑卒中综合救治和高级支持能力相对薄弱,医疗质量参差不齐。武剑告诉“医学界”:“在治疗标准和治疗流程上,要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所以我们一年大概会组织6次培训课程。”
其次,京北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就是把这个区域化的脑卒中做整体化的管理。希望通过互联网的作用,把整个京北地区脑卒中院前院中和院后的管理一体化。
“院前指京北区域有人得了脑血管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到一个有资质的医院就诊。院中的话我们要统一建设,三级医院或者二甲医院,要有绿色通道和卒中单元病房,有相应的监测手段和检查方法,如果不具备相应条件也能在医院间快速转诊。出院之后,病人的随访都统一管理。”
这套脑卒中院前院中院后的APP管理系统已经研发出来,并且分为患者端、医院端、急救端、政府端多个端口。“医院端涉及到数据安全的问题,所以要跟医院达成协议才能开放数据。目前做的最多的工作是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武剑说。
“为国家培养出100个博士”
武剑常常记着院长董家鸿院士说的一句话,“要做'名医名师名家’的三名大夫”。
除了临床和科研工作,武剑很重视教书育人这一块,来到清华长庚医院的第一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目前武剑正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共17人。他笑着表示:“我有一个小目标,为国家培养出100个博士,最好他们都能够有所成绩。”
清华长庚医院2020-2021学年庆祝教师节暨教育教学表彰大会上,武剑获评优秀研究生导师。图/受访者提供
“你本人要热爱教育。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去培养他们,为这个学科的事业发展去培养他们,你就会充满热情和精力。”
武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清华、北大、协和、复旦这些高等学府,“他们本身就很优秀,所以我要把他们培养得更优秀。”武剑每年都带队参加年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的会议,把学生送到各个国家去学习,“背后需要付出不少的精力和金钱。”
武剑有一名今年毕业的学生,一个课题花了大概100多万才完成,“有很好的的结果,最后发了很好的文章,毕业之后被联合国录取。这钱都由我们课题支撑,但是我们课题的钱,我们都愿意更多地投入到学生的培养上。”
教育方法上,武剑强调最多的是兴趣,要培养学生对神经内科的兴趣。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根据自己兴趣点去做东西,不断研究。
他和清华大学不同专业的导师组成几个工作室,从影像、血液动力、材料、脑电功能再到类脑器官,和清华大学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平台。不同专业的学生们围绕某一个方面去讨论医工合作的可能性。
“通过组成这种小的工作室,推进研究或推进学习。即使没有研究,你跟着别人也能学到新的东西,多学科交叉学习,特别是跟理工科融合的比较多。”武剑表示在清华医学院和清华长庚医院都有研究的地方,“我们既有医工结合的平台,也有基础和临床结合的平台。”
同时,团队每周都有学术交流讨论会,大家一起学习,多读文献,多看病人。
武剑先后被医院评选为“水木杏林名医”和“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教学管理者”。他谦虚地表示,“在医院系统里,我的名医名师身份获得一些认可。名家是需要老百姓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同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