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军·一声感人肺腑的问候

昨天下午,一个意外的电话让我吓了一跳。

电话是王汉斌的王参谋打来的,我以为两位老人王汉斌、彭佩云伉俪出了什么问题,急切询问:两位老人情况如何?他告诉我,“两位老人都挺好的,就是刚才聊到了你,不知你的近况如何?”。我松了一口气,告诉王参谋,我一切都很好,感谢两位老人对我的牵挂。

我很纳闷,王老何以特地给我来电?打开微信,突然跳出一条条提前问候重阳的图文,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明天就是重阳节了。

古人在重阳节留下许多经典诗句,其中以唐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脍炙人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还没想到给王老、彭老两位年逾九旬的老人问安,而他们却早早来问候一个无名小辈。德高望重的二老如此关心我,让我更加懂得了感恩贵人,珍惜当下。我把这事告诉了好友谢善骁,他说不妨写篇文章表示对两老的感恩之情。老谢聪明伶俐,有写作天才,我嘴笨,脑子又是榆木疙瘩,怕写不好,但觉得两老的一声问候,实在感人肺腑,还是硬着头皮写了几句难以表达内心情感的话。

我所了解的王老是华侨中的地下党,他早年西南联大毕业,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平明日报》社编辑,负责领导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地下党工作,并任北平地下党学委委员、大学委员会书记。北京和平解放,他的功劳显赫。

他曾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及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王老的老伴彭佩云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两老互敬互爱,相濡以沫。1966年彭老最早受到文革的冲击,首张大字报直点她的名,受到无数次难以承受的批斗。她始终不承认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分子。咬着牙坚持着,坚持着!两位老人的坚强革命信念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与两位老人相识是在文革后八十年代,我和我爱人毕海岚对两位老人无比的崇敬,我们两家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两位老人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小辈关怀备至。他们去广东、福建、江苏等地调研,总要把我们两人带上,使我们得到学习的机会并大长知识。当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迷茫,难以选择是前进还是放弃的时候,我就去找他们请教,两老总是耐心地帮我分析、研究,指出前景所在,积极鼓励我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去克服困难。有他们在背后支持激励,我从不感到孤独,大大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从机关退休后,到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服务,该会是由彭真、习仲勲等老一辈革命家在1994年创建的。在2004年我接任协会法人代表並兼协会常务副会长时,协会困难重重,我是临危受命。在2009年换届开理事会时,我聘请王老担任名誉会长,他不仅欣然接受。还为协会题了词。他和其他几位名誉会长帮我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协会成为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民间团体组织,走在民间团体的前列。

我在好友谢善骁的鼓励下写了一本自传,王老读后挥笔给我写了书名“岁月有痕”。两位老人赐给我的恩泽太多太多了,真是说不尽,写不完。千言万语汇总成一句话——祝两老健康长寿,平安吉祥!

2021年10月1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