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实验教会孩子必不可少的火灾知识

近日北京大兴火灾

19死8伤

含8名儿童

开启了全城为期40天的安全整治活动

在火灾高发的冬季

大火之后的悲剧画面冷得让人心颤

吞噬了19人生命的大兴火灾现场

被火灾烧得遍体鳞伤的幼猫

火灾中无助的母亲

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无论如何

比起租金利益

还是安全重要

今天爆爆准备了一个关于火的小实验

避免火灾悲剧

除了安全隐患排查

多了解一点火灾自救知识也很必要哦

注意:本次实验要在家长陪同下进行,远离易燃物。

材料

玻璃杯/小玻璃杯/蜡烛

步骤

-第一步-

将两个蜡烛分别点燃

-第二步-

用大一点的玻璃杯子同时照住两个点燃的蜡烛

观察两个蜡烛燃烧情况

左右两边杯中蜡烛同时熄灭

-第三步-

将右侧点燃的蜡烛放在小玻璃杯上

同时给两边点燃的蜡烛罩上大玻璃杯

观察左右两边蜡烛燃烧情况

右边蜡烛最先熄灭

原理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在本实验中,蜡烛为可燃物,点燃蜡烛的火柴为引火源,另外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助燃物就是被子中的氧气。

当氧气充足时,蜡烛中主要燃烧成分碳会和空气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氧气不够充足时,蜡烛中主要燃烧成分碳和空气发生燃烧反应,则产生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比空气轻,所以在密闭的玻璃杯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被子顶部,而剩余的氧气会被压在底部。

另外,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

左边蜡烛处在杯子底部,在右边杯子处于较高处蜡烛耗尽上层氧气熄灭时,左边蜡烛仍然可以与杯在剩余氧气燃烧反应。

现在普遍使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的就是本实验中二氧化碳的窒息作用。

并不是所有火灾都可以有水扑灭的,在一些由于电路老化所引发的火灾事故中,气体性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火灾发生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且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据报道,大兴火灾遇难者死因多为一氧化碳中毒。

学过这个实验后,孩子们要知道,不幸遇到火灾要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或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照熟悉的逃生线路逃生。

受到火势威胁时,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减少皮肤与氧气接触面,尽量与可燃物保持距离,等待救援。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住火苗,奔跑会带动氧气流动,增加身边空间含氧量,加速燃烧。

记住这些简单的知识,即使遇到高层火灾,也有希望绝处逢生。无论天灾人祸,希望孩子们都能保有自救的能力,保护好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