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动态图: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16)

大杼穴

取穴方法: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穴(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解析: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

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穴名意指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穴。

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同大杼名解。

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本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

附注: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含义: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功能作用: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主治疾病: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穴位配伍〗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风门穴

取穴方法: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风门穴(热府,背俞,热府俞) 解析:

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

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附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主治病症: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肺俞穴

取穴方法: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处。

肺俞穴  解析:

肺,指肺脏。俞,输也。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肺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肺脏外输的湿热之气,其质轻。

运行规律:快速地散热冷降,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归降地部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肺脏之热。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

〖穴位配伍〗 配风门穴治咳嗽喘;配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厥阴俞穴

取穴方法:厥阴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宽处)。

厥阴俞穴(厥俞,厥俞,心包俞,关俞)解析:

1)厥阴俞。厥,通阙,阙乃古代宫癜、陵墓等的卫外建筑,用于厥阴经之名,指厥阴经气血为心血的气化之气。厥阴俞名意指心室外卫心包中的干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关俞。关,关卡也。俞,输也。关俞名意指心脏中的血液被关卡于内,而血液的气化之气则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附注:心包背俞穴 。

穴位含义:心室外卫心包中的阳热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高温态的阳热之气,富含水湿。

运行规律:由心室的外卫心包中外输膀胱经。

功能作用:外泄心包之热。

主治疾病: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指压厥阴俞,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止咳;此外还能使胸部伸张,使怯弱性格者缓解紧张,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增加自信,克服掉懦弱的性格。

〖穴位配伍〗 配内关穴治心痛、心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心俞穴

取穴方法:心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心俞穴(背俞穴)解析:

1)心俞。心,2心室也。俞,3输也。心俞穴名 4意指 5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为背部。俞,输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

附注:心的背俞穴 。

穴位含义: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态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湿热水气一方面散发热量循膀胱经向上传输,另一方面水湿散热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心室之热。

主治病症: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穴位配伍〗 配巨阙穴、内关穴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穴、神门穴 治失眠、健忘。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督俞穴 
    取穴方法:督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督俞穴(高盖穴,商盖穴,高益穴)解析:

1)督俞。督,督脉也,阳气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阳气由此输向膀胱经。本穴为膀胱经接受督脉阳气之处,故名。

2)高盖。高,上也,天部之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阳热之气,性干燥,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卫外护盖,故名高盖。

3)商盖。商,计时之漏刻也。盖,护盖也。商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弱小阳气。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阳热之气,性干燥,至本穴所在的膀胱经后散热缩合为弱小的水湿之气,气属外卫之护盖,而弱小水湿之气则如从漏刻中滴出一般,故名商盖。

4)高益。高,上也,天部之气也。益,益助也。高益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督脉传来的纯阳之气,性干燥,与背俞各穴传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相比所处的天部层次为高,对膀胱经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有益助的作用,故名高益。

穴位含义:体内所生的纯阳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补阳益气。

主治疾病: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治心痛、胸闷。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膈俞穴

取穴方法:膈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膈俞穴 解析:

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

2)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附注: 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穴位含义:心下膈膜中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心血液的气化之气,性湿热。(微观下的血液微粒则当看成是气态物)

运行规律: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化血。

主治病症: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穴位配伍〗 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穴、肓膏治贫血。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补血水针。

〖生理解剖〗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肝俞穴

取穴方法: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或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肝俞穴  解析:

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肝的背俞穴。

肝俞穴意义: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肝脏之热。

主治病症: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穴位配伍〗 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胁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胆俞穴

取穴方法: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二指宽处)。

胆俞穴  解析:

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胆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胆腑之热。

主治疾病: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等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穴、太冲穴胆道疾病。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脾俞穴

取穴方法: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脾俞穴  解析:

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脾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脾脏之热。

主治病症: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脱 、便秘。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胃俞穴

取穴方法: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胃俞穴 解析:

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胃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胃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主治病症: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

〖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三焦俞穴

取穴方法:三焦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旁开2指宽)处。

三焦俞穴  解析:

三焦,三焦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三焦背俞穴。

三焦俞穴意义: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地。

功能作用:外散三焦腑之热。

主治疾病: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发烧、腰痛、精力减退、青春痘、赘疣、糖尿病等。

〖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肠鸣、腹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肾俞穴

取穴方法: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肾俞穴(高盖)解析:

1)肾俞。肾,2肾脏也。俞,3输也。肾俞名 4意指 5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高盖。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

附注: 肾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肾脏之热。

主治病症: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水肿,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 、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气海俞穴

取穴方法:气海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穴  解析:

气海穴,脐下的气海穴也,指气血来源于生气之海的腰腹内部。俞,输也。气海穴俞穴名意指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腰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气海穴,故名气海穴俞穴。

穴位含义: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腰腹内部之热。

主治疾病: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天枢穴治腹胀、肠鸣。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大肠俞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大肠俞穴  解析:

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大肠背俞穴。

穴位含义:大肠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大肠腑之热。

主治病症:腹胀,泄泻,便秘,腰痛,腰腹泻、髋关节疼痛等。

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

〖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关元俞穴

取穴方法:关元俞穴位于身体骶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旁开2指宽)处。

关元俞穴  解析:

关元穴,脐下关穴元穴也,指气血来源于与关元对应的小腹内部。俞,输也。关元俞名意指小腹内部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小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关元穴,故名关元俞。

穴位含义:小腹中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小腹内部之热。

主治病症: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指压该穴位,可以延长性欲时间,提高男性勃起功能。采用此穴做相应治疗时,应该同时与三焦俞穴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治腹胀。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

小肠俞穴

取穴方法: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

小肠俞穴  解析:

小肠,小肠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小肠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俞膀胱经。

穴位含义:小肠腑中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小肠腑之热。

主治疾病: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下腹部疼痛、脚部肿胀、夜尿症等。

此外此穴和大肠俞穴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性早泄状况。

〖穴位配伍〗 配天枢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关元穴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穴、三阴交穴、三焦俞穴、关元穴、曲泉穴治泌尿系结石。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膀胱俞穴

取穴方法:位于身体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膀胱俞穴 解析:'

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膀胱背俞穴。

穴位含义: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膀胱腑之热。

主治病症: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等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

〖穴位配伍〗 配肾俞穴治小便不利。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中膂俞穴

取穴方法:中膂俞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中膂俞穴 (中膂,中膂内俞,脊内俞)解析:

中膂俞。中,与外、与旁相对,指体内。膂,脊骨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脊骨中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位在脊背下部,脊骨为肾之所主,内藏水液,水液气化后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别名之意与中膂俞同。

穴位含义:脊骨内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于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脊骨之热。

主治疾病: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

白环俞穴

取穴方法:白环俞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白环俞穴(腰俞穴)解析:

1)白环俞。白,肺之色也,气也。环,古指环状且中间有孔的玉器,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臀部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2)腰俞穴。腰,肾之府也,此指穴内气血有寒冷之性。俞,输也。腰俞穴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腰臀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位的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其性寒湿,表现出肾气的润下特征,故名腰俞穴。

穴位含义:臀部深层部位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腰臀之热。

主治疾病: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肾俞穴、治遗尿、月经不调。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意〗本经的解析中,从肺俞穴开始一直至白环俞共十八穴,解析的内容都只是言及各穴内部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和运行规律,并没有涉及到经脉中上下穴位间相互传递的气血物质。而实际上,自心俞穴开始,穴内就有地部的经水流行,且至白环俞后地部的经水达到了最大量。

首先是肺俞穴外传膀胱经的气血为湿热之气,其湿热之气一方面受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等穴外传的高温热气作用而胀散化风上传风门穴,另一方面,气血中富含的较多水湿又会对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等穴外传的高热之气起降温作用。因此,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等穴外传的气血物质在和经脉中流行的气血物质相合后,以上几穴中的气血物质和其外传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就有了降低,此为其一。

其二是心俞穴外传的高温高热之气,其气中水湿浓度大,受膀胱经经脉中流行的气血影响,小部分水湿会冷降归地,因此,自心俞穴开始,膀胱经的心俞穴下段经脉中就有了地部经水。

其三是自膈俞穴开始至白环俞的以下各穴,它们由内外传的水湿之气都会因膀胱经的寒冷特性而部分冷降归地并汇入地部流行的经水之中,因此,膀胱经背部经脉各穴中流行的经水在白环俞达到最大。本经穴解析中没有把脏腑外输的气血与经脉中流行的气血结合起来一起分析,原因在于一是有相当的难度,二是不能更好地说明各穴对其所属脏腑的调节作用,故没有结合在一起分析。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

上髎穴

取穴方法:上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上髎穴 解析:

上,指本穴相对于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三穴而言为上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之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主治疾病: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小便不利。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次髎穴

取穴方法: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次髎穴 解析:

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次髎穴意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主治疾病: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中极穴、肾俞穴治遗尿;配血海穴治 痛经。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中髎穴

取穴方法:中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次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中髎穴 解析:

中,与其余三髎穴相对位处中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主治疾病: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便秘。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下髎穴

取穴方法:下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当中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下髎穴 解析:

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下髎穴意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主治疾病: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穴位配伍〗配气海穴治腹痛。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意〗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其余类推。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会阳穴

取穴方法:会阳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会阳穴(利机穴)解析:

1)会阳。会,会合、交会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本穴物质为下髎穴传来的地部剩余经水,其量也小,至本穴后吸热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与督脉外传的阳气会合后循膀胱经散热下行,穴内气血的变化特点是天部的阳气相会,故名。

2)利机。利,便利也。机,机关也,巧妙也。利机名意指本穴向臀部输送阳气。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与督脉的阳气会合而成,阳热之气不光循膀胱经而传输,亦向穴外的臀部传输,臀部受此阳热之气后方能灵活自如,如同方便的活动机关一般,故名利机。

穴位含义: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膀胱经传于上下二部及传于臀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发水湿,补阳益气。

主治疾病:泄泻,便血,痔疮,阳痿,带下。

〖穴位配伍〗配承山穴治痔疮。'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附分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附分穴 解析:

附,随带、附带也。分,分开、分出也。附分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在此形成一条经脉的附属分支。

附注: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含义:脏腑外输脊背的气血物质在此构成膀胱经经脉的附属分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干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输头颈。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水湿上行天部。

主治疾病: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治颈项强痛。

〖治法〗寒则补之或微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意〗附分至秩边穴各穴所在的膀胱经经脉与紧邻脊骨的膀胱经经脉相比较,此为分支,紧邻脊旁的膀胱经为正经。分支中各穴比正经中对应的各穴气血偏于阳热干性,正经则水湿稍重,分支气血稍弱,正经则气血较强。从功能作用看,分支作用于肩背外侧强,而正经作用上下前后部强,分支与正经对应各穴功用又大体相似。

〖生理解剖〗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魄户穴

取穴方法: 魄户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魄户穴 (魂户穴)解析:

1)魄户。魄,肺之精也,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来自肺脏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和肺俞穴一样,皆为来自肺脏的外输之气,但因本穴与肺俞穴相比处于更外更高处,气血物质为比肺俞穴更为干燥的阳热之气,属于肺之精气,故名。

2)魂户穴。魂,肝之精也,风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魂户名意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横行的风气。本穴物质为肺脏外输的干热阳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运行为横向上行,表现出风木的特性,故名魂户。

穴位含义:肺脏的阳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横向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肺脏之热。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穴位配伍〗 配天突穴、膻中穴治喘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

膏肓穴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或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膏肓穴 解析: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穴位含义: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运行规律: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排脂。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

〖治法〗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注意〗膏盲穴对应的膀胱正经穴位为厥阴俞穴,它们的气血物质皆来自心室之外卫心包之中。厥阴俞穴的气血物质以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为主要特征,而膏盲穴的气血物质则以干热的阳气和脂类物质为主要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膏盲穴所处为外、为高,穴内环境的温度比厥阴俞穴要低,膏脂之物在厥阴俞穴的较高温度场中不会凝固,而到了本穴的较低温度场中之后则会散热冷却凝固。脂类物质在本穴的散热冷凝为本穴气血变化的主要特征,故名之为膏盲穴。

〖生理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

神堂穴

取穴方法:神堂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神堂穴 解析:

神,心神也,心气也。堂,古指宫室的前面部分,前为堂、后为室,堂为阳、室为阴。该穴名意指心室的阳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位含义:心室的阳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传。

功能作用:外散心室之热。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穴位配伍〗配膻中穴治胸闷。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

譩譆穴

取穴方法:譩譆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譩譆穴(五胠俞)解析:

1)譩譆。譩譆者,压按本穴病者呼出之声也,无它意。

2)五胠俞。五,五脏六腑之代称。胠,古战阵右翼的名称也。俞,输也。五胠俞名意指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督脉外传的阳热之气,而督脉的阳热之气由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所生化,本穴所受的纯阳之气也即是五脏六腑的纯阳之气,故名五胠俞。

穴位含义: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体内之热。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

膈关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膈关穴 解析:

膈,心之下、脾之上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膈膜中的阳气由此上输膀胱经。

穴位含义:膈膜中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富含水湿(即为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膈膜之热。

主治疾病: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穴位配伍〗 配内关穴治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

魂门穴

取穴方法:魂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魂门穴 解析:

魂,肝之神也,阳热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脏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位含义:肝脏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主治疾病: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肋痛。

〖治法〗风湿则补而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

阳纲穴

取穴方法:.阳纲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阳纲穴 解析:

阳,阳气也。纲,网上之总绳也。此穴名意指胆腑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该穴与胆俞穴相对,气血物质皆来自胆腑,胆腑气血处半表半里,而本穴又在背外之侧,穴内物质为胆腑外输的阳热风气,此阳热风气即是脏腑外输的阳气汇聚而成,有对体内外输的阳气抓总提纲作用,故名。

穴位含义:胆腑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所处为天之天部。

运行规律:由本穴散输于肩背各部。

功能作用:散热降火。

主治疾病: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治腹胀。

〖治法〗风湿则补而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

意舍穴

取穴方法:意舍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意舍穴 解析:

意,脾之神也,脾气也。舍,来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位含义: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热燥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脾脏之热。

主治疾病: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人体穴位配伍〗配脾俞穴、胃俞穴治腹胀。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

胃仓穴

取穴方法: 胃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胃仓穴 解析: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

穴位含义: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阳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穴外缓慢扩散。

功能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胃痛。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后支。

肓门穴

取穴方法: 肓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肓门穴 解析:

肓,心下膈膜也,指穴内调节的物质对象为膏肓穴外传的膏脂之物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本穴与膏肓穴相对应,膏肓穴为膏脂之物的输出之处,而本穴则为膏脂之物的回落之处,故名。

穴位含义: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冷凝后的膏脂。

运行规律:膏脂之物由天部冷降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积脂降浊。

主治疾病: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穴位配伍〗配气海穴、天枢穴治便秘

〖治法〗寒则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志室穴

取穴方法:志室穴位于身体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旁开3寸(五厘米处)。

志室穴(精宫穴)解析:

1)志室。志,肾之精也,肾气也。室,房屋之内间也,与堂相对,堂在前、室在后,亦指穴内气血为肾脏外输寒湿水气。该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精宫。精,肾之所藏也,肾之精气也。宫,宫殿也。精宫名意指肾脏水液气化的精微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肾脏之水的气化之气,肾脏水液的气化之气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只有少部分清气吸热后上行至本穴,本穴物质为肾气精微所化,故名精宫。

穴位含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少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并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内散肾脏之热,外降体表之温。

主治病症:遗精 ,阳痿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指压该穴位,可以影响副肾分泌的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荷尔蒙,可除去现有脂肪,治疗腹部赘肉。此外,还可以强化夫妻性生活,对阳痿、早泄、遗精、阴囊湿疹、腰痛等病都很有效。

〖人体穴位配伍〗 配命门穴治遗精。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胞肓穴

取穴方法:胞肓穴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胞肓穴 解析:

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肓,心下膈膜也。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

胞肓穴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穴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来自膀胱腑与胞宫。从人体重力场来看,膀胱与胞宫皆处于同一层次,坐标位置的高度相同,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气血物质亦由相同的出口外输膀胱经,只不过胞宫外输的气血物质中脂质成份偏多而膀胱外输的气血物质中水湿成份偏多罢了。

但在人体重力场中,由于膀胱俞穴与胞肓穴所处的坐标位置不同,因此此二穴外输的气血物质才表现出不同的气血特征,这就是该穴的气血物质是以脂质为主而非以干燥水气为主的原因所在)。

穴位含义: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膏脂。

运行规律:在本穴散热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积脂散热。

主治疾病: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腰痛。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秩边穴

取穴方法:秩边穴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秩边穴 解析:

秩,古指官吏的俸禄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之气。本穴所在为膀胱经,五行之水当值为官,其俸禄者金气也。边,旁也,侧也。该穴名意指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肌肉层中气化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循膀胱经而行,冷降之气补充了膀胱经的地部经水,故名。

穴位含义: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凉湿。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为水液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降温生水。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便秘,痔疮,腰骶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大肠俞穴治腰腿疼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 静脉深层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 为坐骨神经。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0)

相关推荐

  • 穴位、 譩譆穴

    jie 解析 五胠俞: 譩譆穴(五胠俞)解析: 1)譩譆.譩譆者,压按本穴病者呼出之声也,无它意. 2)五胠俞.五,五脏六腑之代称.胠,古战阵右翼的名称也.俞,输也.五胠俞名意指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 ...

  • 查找穴位风门穴在哪?风门穴位的准确位置图凤门

    风门穴fēngmén(BL12)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2个穴位,又有热府,热府俞之称.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风门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在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 ...

  • 穴位动态图:足阳明胃经腹部穴位

    胃经 不容穴 取穴方法:不容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不容穴 解析: 不容,胃经的气血物质本穴不为容纳也.本穴位处乳之下部,所受气血乃胃经上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至本穴后因 ...

  • 穴位动态图:足阳明胃经头颈部穴位

    穴位动态图:足阳明胃经头颈部穴位 承泣穴 取穴方法: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承泣穴(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解析: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 ...

  • 穴位动态图:足阳明胃经胸部穴位

    穴位动态图:足阳明胃经胸部穴位 胃经 气舍穴 取穴方法:气舍穴位于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锁骨根部稍中之处). 气舍穴解析: 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 ...

  • 穴位动态图:胆经头部穴位

    穴位动态图:胆经头部穴位 瞳子髎穴 取穴方法: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瞳子髎穴(别名:太阳穴,前关穴,后曲穴)解析: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 ...

  • 穴位动态图:足阳明胃经足部穴位

    穴位动态图:足阳明胃经足部穴位 胃经 髀关穴 取穴方法:髀关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髀关穴 解析: 髀,股部.大腿骨,指穴所在的部位 ...

  • 穴位动态图:足太阳膀胱经头部穴位

    穴位动态图:足太阳膀胱经头部穴位 睛明穴 取穴方法: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睛明穴(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解析: 1)睛明.睛,指穴所 ...

  • 穴位动态图:足太阳膀胱经足部穴位

    承扶穴 取穴方法:人体承扶穴位于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承扶穴 解析: 1)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 ...

  • 最新版:经络穴位动态图!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 作为中医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经络穴位,哪个器官不舒服了,你敲敲跟这个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就会舒服. 你某个部位痛,一定是这个部位的经络穴位 ...

  • 【珍藏】人体12经络穴位动态图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 作为中医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经络穴位,那个器官不舒服了,你敲敲跟这个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就会舒服. 你某个部位痛,一定是这个部位的经络穴位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