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六——小姑 2024-08-04 10:29:26 谨以本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小 姑 文|张志江 三代小姑 血脉相通年龄差异 时代不同坚信马列 追随中共历经磨难 牺牲亲人和平年代 勤勤恳恳为民服务 继续革命改革开放 争当先锋勤政廉洁 巾帼建功振兴中华 敢担重任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回顾历史 此文作证纪念伟党 百年诞辰本文讲述的三位女性,她们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有着相同的称谓,还有着相同的称号一一中国共产党党员。她们是张家三代嫡亲小姑,分别是我父亲的小姑,我的小姑以及我孩子的小姑,她们出生在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家庭处境不同,文化差异巨大,工作性质更是极不相同,她们之间有的还不曾谋面,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信仰和追求一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姑奶奶: 一门忠烈 献身革命我的姑奶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在洪泽湖东岸的古镇蒋坝(今属江苏淮安市洪泽区)。当时隶属安徽盱眙县,也称(盱眙)东乡。她的父亲(笔者的曾祖父)是清朝光绪年间武举人,曾在盱眙县的清朝军队里任职。她有两个哥哥,大哥即是我的祖父。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她自幼受封建礼教束缚一一裹足,是个小脚女人。出嫁到山区后来便不再缠裹,尚未形成“三寸金莲”。她没有起学名,没有上学,是个文盲。18岁那年,她被嫁到了西南方向的自来桥古镇(今明光市自来桥镇)李姓人家。从此,李张氏就是她的名字。姑奶奶的丈夫叫李芝樊,字杏村(1894一1946),在镇上开一家面坊,做挂面、炸馓子,还种一石八斗种的农田,也教书。姑奶奶嫁到自来桥十几年后,共产党的干部汪道涵从延安辗转来到自来桥,发展中共组织,并在自来桥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一一嘉山县人民政府。李芝樊是汪道涵首批发展的中共党员之一,后来自来桥镇也建立了抗日政权,首任镇长就是李芝樊(此前的李芝樊是以教书身份作掩护,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李的母亲姓戴,娘家在明光戴巷,汪道涵的夫人戴锡珂是她娘家的侄女。1939年秋,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来到自来桥,在李芝樊家住了六、七天。受罗将军影响,姑奶奶把16岁的长子李献达(原名李献铎)送到了部队,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1941年,在宿迁县河北张楼战役与日伪的战斗中,李献达壮烈牺牲。姑奶奶受丈夫影响,又听罗将军讲过抗日的道理,深知共产党是为解救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的组织,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要填表,填表要有姓名,组织上的人问姑奶奶的大名,姑奶奶略迟疑了一下,说出“张正太”三个字。本没有名字的姑奶奶,情急之下报出的是他二哥的大名(张祯泰1901一1953,笔者在此按谐音写作张正太)。二祖父长姑奶奶两岁,自幼他们兄妹相依为命,感情很深,从此姑奶奶就叫张正太,这个名字伴随了她一生。姑奶奶入党后,积极为党工作,组织广大妇女为新四军做军鞋,筹粮款,成为支前的模范。姑爹爹1946年被还乡团残忍活埋,姑奶奶强忍失子丧夫的巨大悲痛,一人挑起全家重担,一边扶养子女,一边继续为党工作,解放后担任过寨山乡妇女主任。建国初期,民政部门统计审查烈士名册,核发了李献达的烈士证书,而对于李芝樊的核查,由于其生前有三个月与组织上失去联系,需要团级以上干部证明才可以,当时无法证明,就没有承认李芝樊为烈士。对于此事,姑奶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胸怀,坦然对待,将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不想再给组织上添麻烦。当时两个大的女儿已经出嫁到他乡,家里只有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才十多岁,孤儿寡母,到哪儿找人写证明,这事就搁置了下来。姑奶奶含辛茹苦把子女一个个养大,于1958年病逝。李家世代尊师重教,姑奶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子女晚辈中现有多名教师,表叔李献伯1940年生,1959年考取滁县师范,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代中有清华大学、中科大、安师大毕业的,有博士,有的担任过大中专学校负责人。姑奶奶从一名清朝旧军官的女儿,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为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两位亲人,她化悲痛为力量,无怨无悔,继续忠诚为党工作直至临终。她是我们张家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楷模。 小姑: 和平年代 服务基层我的小姑张素琴(原名张硕瑩1929一1994),是父亲的小妹。曾祖父生前有奉禄收入,家境尚好,曾祖父1930年病逝后,家境更加困难,每况愈下。祖父青年时在盱眙县城学徒,满师后到西乡明光帮工,收入不多,维持家用。不幸的是祖父于1938年初,在跑日本反途中病逝于蒋坝。祖母一家四口寄人篱下,靠父亲教私塾勉强度日,在这种困境下,祖母把18岁的大姑嫁到了浦东川沙农村,小姑更可怜,12岁就被送到蚌埠当了童养媳……幸运的是小姑父沈凤楼是蚌埠铁路工人,为人忠厚老实,参加过抗美援朝,在炮火中抢修鸭绿江大桥,在火线上入了党。归国后分配到铁道部浦镇车辆厂工作,小姑随夫定居在浦镇,家住建设二村(铁路宿舍),生活比较幸福。小姑少年时跟家父读过几年私塾,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在五、六十年代也算是有点文化。小姑居家无事,就到居委会工作。六十年代,小姑父积极参加三线建设,到大西南去修建铁路,小姑积极支持。小姑夫妇没有孩子,六O年收养了一个男孩,她独自带着孩子,克服困难,继续在居委会工作。小姑为人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待人真诚,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由于她工作积极努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当了建设村居委会主任,是南京市浦口区南门镇一位优秀的基层街道干部。小姑身体不好,有高血压、腰腿痛等慢性病,走路有时一跛一拐。居委会的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经常要登门去做调解或者走访工作,小姑拖着残腿,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有时正吃着饭,有居民上门来找,她立即放下饭碗,热情接待。居委会的工作千头万绪,小姑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心里装着群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奉献精神,以自己的品德行动去影响教育他人,数十年如一日。小姑夫妇由于在旧社会受的苦较多,身体都不太好,尽管家庭负担较轻,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疾病缠身,90年代二老60多岁时就相继离开了人世。小姑从旧社会一名受苦受难的童养媳,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她坎坷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不论干什么工作,只要心里有人民群众,只要认真肯干,就一定能干好。 张素琴拍于五十年代 小妹: 赶上时代 努力作为小妹1964年出生于明光,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已基本结束,正逐渐转向温饱时代,她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幸运儿。1982年小妹考入大学。临行前父亲赠他一枚印章,四面的边款刻了题词:“尊敬师长,和睦同学。勤苦攻读,俭朴生活。事闲勿荒,事繁勿慌。和若春风,肃若秋霜。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家父给小妹的临别赠言和嘱咐,成了小妹的座右铭。鞭策着小妹在大学的四年里,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主动服务班级同学,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校团委学生干部。小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是全年级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85年大学三年级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6年小妹大学毕业分配到地区计委,在计委工作的18年时间,小妹从办事员到副主任经历了多个岗位,每到新岗位,她都努力学习业务,很快胜任工作,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对人态度好,办事原则性强,且廉洁自律,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从2004年起,小妹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到市妇联、区、县、市局工作并在主要领导岗位上担重任。2015年起又调任某学院院长,如今已接近退休年龄,工作从不懈怠,忙碌在工作一线。小妹是个孝女,有机会总是要回明光老家看望父母,和父亲交流帮母亲做家务,十分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1998年,父亲不幸患上癌症,她千方百计寻医问药挽救父亲生命。两年后父亲离世,当时只有36岁的小妹很久才从悲痛中走出。此后更加孝敬母亲,接老母到她家生活,可是母亲恋家,故土难移,习惯了平房小院、邻里串门、和睦相处的传统生活方式,小妹常打电话问候。2008年春节假期,小妹一直陪伴病危中的母亲,节后上班便赶回单位参加重要会议,谁料母亲病情恶化,正月十一早晨,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不影响小妹开会,我们没有及时告知她母亲去世的消息,全家人正常处理丧事。小妹是在母亲离世的第二天下午做完人代会工作报告后,得知噩耗的,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眼,小妹伤心自责。自古以来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而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立党为公,事业为重,个人服从组织,这是起码的准则。 小妹1994年摄于明光 小妹是我们家第一代大学生、第一个公务员,她是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下,在恢复高考制度后,国家公费培养的新一代大学生,统一分配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参加工作,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逐步锻炼成长为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她牢记父亲的谆谆教诲,不论在任何岗位都能谦虚谨慎,见贤思齐,认真负责,务实求真,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一步一个脚印,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报答父母的关怀教育,不忘党恩,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为张家子侄小辈做出表率,做出榜样。从曾祖父算起到我辈是第四代,人口不多,第二代祖辈是兄妹三人,唯姑奶奶是中共党员;第三代父辈兄妹四人中,有叔叔(二祖父的独子)和小姑两名党员;到吾辈兄妹九人,有五名党员。本文以三代小姑为党工作的故事,表达我们全家几代人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忠诚、拥护和追随,并希望子孙后代永远跟党走,以三代小姑为榜样,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的贡献!图片:网络编辑:董祖芹 赞 (0) 相关推荐 革命信仰代代相承 | 作者 王丽芳 革命信仰代代相承 王丽芳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初心与使命,信仰就是希望与力量,信仰就是明灯与灵魂.儿时听爷爷讲红色故事,革命信仰刚有雏形:年少时与父亲朝夕相处,革命信仰在心中激情燃烧:长大后光荣地加入 ... 父亲的“秘密” 父亲的"秘密" 文/郭丽华 人们说人老了心智都像孩子一般,变的言不由衷喜怒无常.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从七十多岁开始,一改往日的相互尊重.和颜悦色.关心爱护而变的相互猜忌.不理解甚至 ... 【洞庭作家】龙杲/去了一趟山阳 去了一趟山阳 作者:龙杲 他提着一个印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蓝色袋子在村里晃悠,却不是在搞人口普查,人口普查需要带平板电脑上户,进行现场数据录入,他浅学,吃不消.他的袋子里面 ... 汇编 | 《问责条例》解读 感谢深圳市龙岗区纪委监委宣教室 刘宏博汇编,并授权"纪法思享"公众号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纪法思享 专注实务,聚焦案例 9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宏博导读 2019年修订的&l ... 由”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想到的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的纪念日里,看到单位离退休办给八十多岁的离休干部----我的公公送来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的纪念章,不仅认真欣赏起来.只见这枚纪念章有两个部分构成.纪念章主体部分 ... 【党在我心中特刊】邓新荣/光荣在党六十年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光荣在党六十年 作者:邓新荣 0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七一前夕,村部召开党员大会,为7名健在的老共产党员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 ... 我的入党经历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使命的接力,荣耀的传承 ——我家三代党员的故事 || 李海平 使命的接力,荣耀的传承 --我家三代党员的故事 李海平 近日,正在就读大学的儿子传来喜讯: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日子 ... 七月一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有幸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七月一日是党的诞辰日,也是我敬爱的父亲的生日.父亲生前说过:我没有生日,党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一九九九年的七月一日父亲第一次过 ... 特工黄慕兰:一生四段婚姻,守着满堂没有父亲的孩子,活到110岁 1931年6月22日下午,一个名媛打扮的漂亮女子随法租界著名律师陈志皋前去一家咖啡厅约会.两人刚进门,一个年轻男子推门而入. 经过男友介绍,女子得知此人是他的老同学曹炳生,也是法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目 ... 【原创】内蒙古|陈瑛:入党三十年感言 原创作者:陈 瑛|内蒙古阿拉善盟 <入党三十年感言> 三十年前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一刻起,我的入党介绍人马继明,郝俊功两位校长,就认真严肃地 ... 【原创首发】王兴祥:父亲节缅怀父亲 磊落一世 廉洁一生 --缅怀父亲王思 ◎王兴祥 父亲,要是健在,今年八十有一了. 1923年9月2日,他出生在漳县新寺镇大柳树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就读于村里私塾,受传统文化道德熏陶,忠厚朴实,崇仁重德 ... 【望安山文学】张玉国||我的父亲戴上“七一勋章”(散文) 主编:非 鱼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6月29日下午,天镇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班子成员到家中慰问了我的老父亲.我的老父亲名张继,是1965年7月入党的老党员,同年11月参加信用社工作,是 ... “家故事”征文|我家老四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征文启事|有奖,快来写写"我家的故事"! 章敏烈士生前唯一照片 我 家 老 四 文 | 章为华 我族姓章,乃炎帝之后.据 ... 李敬苗||怀念父亲 怀念父亲 文/李敬苗 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二年了.父亲的一生,经历过许多艰难曲折,但他都以大度的心态走了过来.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严谨,对党的忠诚,教育我们后代,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努力学习工作 ... 榜样的力量(李继万) ‖《济源文学》2021(053) 榜样的力量 李继万 榜样的力量有多大,谁也说不清,讲不明,但在家风的传承中我深切感受到它的力量.我们家来自农村,和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一样,平淡.平凡.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在榜样的影响下,从奶奶到父亲 ...